2016開年不久,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即被爆出即將離職。就在這一消息傳出幾天前,他還代表英菲尼迪頻頻亮相。也難怪作為搭檔的雷新(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直言此事“有點突然”。
2月3日,戴雷接受騰訊汽車獨家專訪。事實上,雖然離開已成定局,但此時他的身份仍是東風英菲尼迪的總經理。在這個崗位上,他還將繼續工作兩個月左右時間,完成與武佳碧之間的最後交接。
對於戴雷而言,這正是不捨與憧憬交織的時刻。
“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我不會離開英菲尼迪”
在加盟英菲尼迪之前,戴雷承擔著寶馬中國與華晨寶馬兩方行銷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寶馬在中國創下了銷量增長八倍的戰績。
一切看起來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戴雷卻選擇在此時離開,並接手當時還鮮有人知的英菲尼迪品牌。回憶當時的情形,戴雷笑稱:“很多人以為我頭腦出了什麼問題。”
“但 我當時就認為一定會成功。”或許是信念的力量,在隨後近三年的時間裏,戴雷帶領英菲尼迪走出2012年的下滑陰霾,並持續領跑豪華車市場增速。更重要的 是,通過一系列節目贊助和事件行銷,戴雷一手將“敢·愛”打造成了英菲尼迪的標簽,賦予了這一品牌與消費者之前情感上的共鳴。
就在此時,歷史仿佛重演,戴雷再一次在上升期選擇謝幕。一時之間,種種揣測不絕於耳。有人説這是由於英菲尼迪已經進入了瓶頸期,有人猜測與戴雷主導的某些規劃夭折相關,也有人認為這源於工作中的摩擦……
“其實沒有那麼多原因,如果不是有這次機會,我絕對會繼續留在英菲尼迪。”戴雷強調,做出離開的決定很艱難。而對於最終的選擇,戴雷則稱“感到有些對不起,但同時對英菲尼迪的未來很有信心”。尤其在武佳碧確認加入之後,“她的思路與我比較一致。”
而對於搭檔雷新,戴雷也表示非常認可。“我們的方向很一致,融合的很好。雖然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都會互相尊重的解決。很重要的是,他也為英菲尼迪帶來了新的想法。”
“有人説英菲尼迪的成功是因為我,真的不是這樣,很多創新都是我們的團隊一起創造的。如果説我有一些貢獻,那就在於我找到了一撥人,給了他們發揮的空間。”而如果要説這段時光留給他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戴雷説:那是快樂和朋友。
“找到一個創業的機會很難得”
這個讓戴雷最終動心的新企業,很多人稱它為和諧富騰,但事實上這並非它真正的名字。
按 照官方的描述,和諧富騰是由中國和諧新能源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與騰訊集團透過各自附屬實體聯合創立的創新投資平臺,而戴雷真正加 入的則是這一平台下的“網際網路 智慧電動汽車”企業,而非和諧富騰。之所以很多人有所誤解,源於這一企業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名稱。
但 就是這樣一個新到連名字都還沒有的公司,吸引了在汽車市場上征戰多年的戴雷。究其原因,與他對於創業一貫的熱情和對企業家精神的推崇很有關聯。“這些年在 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我不想永遠做一個品牌的管理負責人,與之相比我更想去創造新東西。”但是汽車發展一百多年,新的創業機會實屬難得。
一年多以前,一家新的公司找到了苦於沒有機會的戴雷,但當時的他並沒有因此産生離開的想法。不過,戴雷卻給對方提出了建議,在他看來,造一台車是非常複雜的工作,在初始階段最重要的是尋找專業的研發管理者,“一定要有全球最頂尖的工程師,而且要打造一個很強的技術團隊。”
戴雷最終下定決心,是在去年年底見過公司幾位股東,並得到曾主導寶馬集團電動超級跑車i8項目的畢福康將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消息後。“不能説我們一定會成功,但看到畢福康的加盟,我開始覺得我們是有希望的。”
“顛覆不是我們的目標”
在尚未真正入職之時,新公司的大部分戰略規劃都尚無定論。但在戴雷心中,對於之後的步調已有規劃。
一切的基礎在於如何定位新的品牌。目前已經確定的是,新公司將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級豪華品牌。它不止在中國發展,在美國等國家都要共同推出。但並不意味著要去別的國家建廠,“這完全是錯誤的,我們將深入根植于中國。”
這是不可急於求成之事。“現在用戶已經不需要一個新的品牌了,我們要做好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地方。”在戴雷的規劃中,一切戰略的制定都應從深度了解用戶、滿足用戶體驗開始,特別是要預想到五年後的消費需求。
什麼是戴雷所追求的用戶體驗,根據他給我們的解答,體驗將來自於智慧化。在手機領域,蘋果是智慧化的代表企業之一。隨著汽車圈颳起智慧風,要成為汽車界的蘋果成為了許多車企不約而同的夢想。
對 于戴雷而言,這同樣是一個頗具誘惑性的未來方向。但與空談概念相比,他更願意去思考路徑的問題。在對比中戴雷發現,與汽車相比IT研發中不會優先考慮硬體 設計,而是從用戶體驗開始,在此基礎上去開發軟體和硬體。“汽車現在不是這樣,我們會先做好硬體設計,再把軟體加上。這樣永遠不能達到很好的用戶體驗,思 路一定要改變。”由此可以預見,在“網際網路+智慧電動汽車”的打造中,從IT的角度切入研發將成為主要方向。
對於用戶體驗的重新思考,在某種意義上也給技術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企業最獨特的競爭優勢就在於三方股東,這是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比擬的。”其中,富士康就將成為其有力的技術資源。
同 時,新公司也將以開放的思維去考慮合作的可能性。戴雷透露,短期內對此並無明確規劃,但在之後的戰略制定中,一定會有所思考。不過,雖然許多跨界企業將合 作作為重要的發展思路,但戴雷坦言,共用平臺面臨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解決,不一定比獨立發展更具優勢。以此來看,在其今後的發展思路中, 合作或許並非必行之路。
“顛覆汽車行業不是我們的目標。”在戴雷看來,一個新品牌的初創期,更應該做的是保持低調,而非大談顛覆。“當我們發展二、三十年之後,如果有人認為我們非常成功,那時候可能被當做是一種顛覆,但絕對不是現在。”
在創業的激情下保持清醒,無疑是可貴的品質。在即將展開的新征途中,戴雷是否能以此延續為人稱道的戰績尚難評斷,但其中未知的挑戰或許正是這場“遊戲”最有意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