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的兩極分化情況,正在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早已佈局SUV市場並已做得比較成熟的企業——如長安、長城 等,2015年一季度無論是銷售量還是利潤率,都表現得不錯。另一方面,像江淮之類的企業,雖然趁著SUV市場熱潮,産品銷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卻因為 轎車、MPV、商用車等業務板塊下滑嚴重,被“拖了後腿”,SUV業務板塊的利潤率仍然不高。
事實上,自主品牌車企雖然目前總體表現不錯,但利潤普遍偏低,這是行業整體無法避免的現象。因此,我們現階段對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仍不要抱有太樂觀的態度。
2014年,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佔有率出現了“十二連降”,業內都在擔憂和談論自主品牌車企的未來出路在哪。而到了今年,自主品牌車企的表現逐漸好轉並穩步爬升,大家似乎又開始對自主品牌車企發展很樂觀。其實我覺得這種樂觀是盲目的。
去年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連續下滑,只是當時的一個階段性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都正好處於産品“換代期”和企業調整 期,這些車企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都在對自己的産品和品牌管理架構進行修整,因此造成了整體市場佔有率下滑的情況。
而今年有些自主品牌 車企之所以出現銷量和利潤上漲,一方面是由於時機把握恰當,趕上了SUV市場、尤其是小型SUV市場的發展熱潮;另一方面就是一些車企對産品佈局提前作出 了調整,正好趕上其他車企的産品空當期;還有就是價格相對較低,在低端市場比較有競爭力。綜上所述,這些都不能成為自主品牌車企長期發展的成功點。
除此之外,小型SUV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隨著合資品牌産品未來進一步佈局,通過新産品、降價促銷等方式,合資品牌産品會慢慢侵蝕掉自主品牌産品在這塊市場的優勢,這對自主品牌車企將來發展也是不利的。
http://d5.sina.com.cn/pfpghc2/201505/15/467500bc64ec4b3f8c52e387d75716d5.jpg
從目前看來,自主品牌車企要生存得更好,就得儘快提升公司的凈利潤,這需要成本控制和尋找新盈利點雙管齊下。不過在成本控制上,研發成本、採購成本、運營成 本和製造成本的“可擠壓範圍”均已很小,只有在設計成本控制方面,自主品牌車企尚有“比拼的空間”。而這也使得自主品牌車企,不得不尋求市場的新盈利點, 比如轎車、新能源車或者MPV業務板塊的發展,來增加公司的凈利潤。
基於此,自主品牌車企整體的利潤不佳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但部分企業的情況,可能會因為産品佈局效果顯現和市場銷售回暖,在七八月份後得到好轉。而且可以預測的是,有少部分自主品牌車企的盈利前景仍然很低,這些企業還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自主品牌車企苦樂不均的情況,還會持續將近一年的時間,而且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明顯。不過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很多沒有規模、沒有品牌力的自主品牌車企將會逐漸被淘汰,這將成為行業內的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