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市上半年有9382個新能源汽車購車指標,但實際銷量只有331輛,北汽新能源公司今年有1100輛電動汽車的訂單,實際交車只有270輛,而其中只有100輛的車主安裝了充電樁,大部分車主只能靠“飛線”來解決充電難題(從家中空調插座接一根電線為電動汽車充電)。儘管北京市有文件,但仍然壓不住物業這條地頭蛇。
目前,國內累計生産新能源汽車約10萬輛。有人計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補貼資金累計已經超過200億元,平均一輛車20萬元,如果按原定50萬輛的目標,正好是1000億元。但是50萬輛在全部汽車保有量中不過千分之二左右,既不能解決大氣污染問題,也無法緩解石油供應緊張局面。
另一方面,有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廠商電池産能告急。比亞迪惠州電池工廠鐵電池産能為1.6GWH,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受電池産能制約,秦每月産能約為800輛,未交付訂單大概還有8000輛。比亞迪宣佈融資42億港元加快建設電池及配套産業。據推算,50萬輛電動汽車電池的投資大約也是1000億元。
由於基礎充電設施不完善以及電動車在用途方面尚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汽車,中國私人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還需要時間。中汽協負責人分析認為:“只有隨著産品性能的不斷改進、成本的下降、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公共領域成功的示範運作,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私人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力度加大,未來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市場才能被真正激活。”在此情況下,應該首先大力推廣充電難度相對較小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據深圳的經驗,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上下班的里程內完全可以純電模式行駛,而週末長途出行又不會有里程憂慮,因此適合大量推廣。
問題遠不止於此。有人把中國的電稱為“骯髒的”,因為我們80%的發電靠燃燒煤炭,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電動汽車每年耗電4000度左右(按行駛2萬公里),而每噸煤可以發2400度電,每輛電動汽車相當於燒1.7噸煤。發展電動汽車的最佳模式應該是利用好谷電,但是現在電力部門已經改口,一個字也不提谷電的事,沒有了谷電政策,民間投資充電站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美國頁巖氣革命産生了重大影響,以至於美國開始出口石油,中國頁巖氣雖然比美國還多,但是頁巖氣開採需要大量的水,開採難度較大。最近,看到一份《沼氣純化、甲烷水合物儲運和商業應用一體化》的研究報告,其中甲烷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沼氣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沼氣是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而且可以利用農業秸稈、養殖業和生活廢棄物來生産,化廢物為資源,有利於保護環境。可燃冰可以小規模生産,可在零下5℃和略微加壓條件下儲存和運輸,難度不高,可以利用現有液化天然氣儲運設施,雙燃料汽車也是成熟技術,應該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