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內地佛像市場回暖勢在必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6:27:08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近年來,隨著瓷器、玉器等版塊的升溫,使得穩定的佛像拍賣市場呈現出相對下滑的態勢。雖然某些藏家的一擲千金,是為了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種信仰。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説,他們更關心佛像市場的行情變化,迫切需要知道佛像市場未來的價格走勢;對於新入門者來説,則更希望知道什麼樣的佛像質優價廉,收藏何種佛像升值潛力最大。本文通過對國內佛像拍賣市場的回顧與分析,結合相關拍賣企業的運營發展,旨在為讀者探尋佛像收藏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木雕彩繪自在觀音坐像 H30cm 成交價:23萬元人民幣 北京古天一2013年春季拍賣
 

億元拍品掀起收藏熱潮 內地市場進入千萬時代

 從20世紀80年代,佛教藝術品就受到國際收藏界的重視,成為海外藏家角逐的新亮點,受到藏家的追捧。與此相比,內地的佛教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相對緩慢,直到2005年秋拍北京翰海推出的2.05米“明代·銅藥師佛坐像”才以1100萬元突破千萬大關。隨後,2006年秋拍香港蘇富比推出了“佛華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專拍”,囊括英國著名收藏家斯皮爾曼家族珍藏的14件明永宣時期宮廷造像,最終以3.4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和92.8%的成交率贏得滿場喝彩。5件佛像單場連續刷新世界金銅佛像成交紀錄,最終“大明永樂年施”銘款的“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高72.5釐米)以1.166億港元成為單件佛像的世界標王。此次專拍影響了內地佛教藝術品市場,也掀起了佛教藝術品投資收藏的國內熱潮。北京翰海抓住時機推出“永樂氣象——明初宮廷鎏金銅佛像和法器”金銅佛像專場,將明代永宣時期宮廷造像在內地推向高潮,這一年也成為內地佛像拍賣市場的轉捩點。

 2007年內地佛像藝術品市場進入高峰期。北京翰海推出的“經辯”和“菩提主義”金銅佛像專場,總成交額高達1.3億元人民幣,一改以往明永宣佛像為主導的趨勢,高品質的明清宮廷造像和高古佛像成為市場的主角。2008年因金融危機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盤整期,但內地佛像拍賣市場卻逆勢上揚。北京翰海春、秋季拍賣相繼推出“拈花微笑”、“善樂之邦”和“大勢至漢傳”三大金銅佛像專場,總成交額超過1.33億元,過百萬拍品30余件。當時雖然藏傳佛像受到國際市場追捧價格持續升溫,但首次推出的中原地區漢造佛像也取得了不菲的業績。2009年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迎來億元時代,整個市場開始觸底反彈。但內地的佛像拍賣市場似乎憑藉堅定的信仰,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穩步向前。北京翰海此年共推出“隨身佛”“金銅佛像”“上善若水”“善哉”四大專場,範圍擴至印度、尼泊爾、東南亞佛像,總成交額高達1.65億元,其中斯皮爾曼家族舊藏“明代·銅鎏金青龍護法神立像”以2576萬元拔得頭籌,南傳“14世紀·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藏傳“17—18世紀·彌勒菩薩”、漢傳“明代·毗盧遮那佛”也均以千萬餘元的價格成交,內地的佛像拍賣市場迎來了真正的千萬元時代。

佛像拍賣行情跌宕起伏 金銅木製共鑄春拍回暖

 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回暖,內地的佛像拍賣市場再次升溫。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私人珍藏佛像專場“明心見性——陳國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與“水月禪心”“行願之緣”“清皇氣度”三大專場共斬獲2.42億元。其中“19世紀尼泊爾·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萬元問鼎春拍,“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造像”“清康熙銅鎏金無量壽佛造像”“清乾隆銅鎏金黃財寶天王造像”“清康熙銅鎏金綠度母造像”“14世紀西藏地區銅鎏金寶冠釋迦牟尼造像”均已千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中位列秋拍最高價位的4件拍品均出自“清皇氣度——清代宮廷模式藏傳佛教造像”專場,這一年清代康乾宮廷佛像成為內地佛像市場的寵兒。香港市場金銅佛像依舊以明永宣為主導,佳士得推出的“明宣德·禦制鎏金銅無量佛坐像”以6154.7萬港元的價格入選春拍高價榜單15位。2011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行情回落,國內的佛像拍賣市場首次出現大幅下跌。北京翰海此年推出“清戒”“金栗神光”等四場專拍,成交總額僅為1.16億元,無一件拍品過千萬。但值得慶倖的是“金栗神光——比利時私人珍藏佛造像”專場實現100%成交率,成為內地佛像拍賣首個白手套專場。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跌入谷底,國內佛像拍賣市場持續下滑。北京翰海此年推出“佛殤”“明點”“金粟神光”三大專場,成交總額下滑至9200余萬元,其中原屬清宮六品佛樓供奉的“清乾隆銅泥金白救度佛母”以1012萬元問鼎,成為內地全年唯一過千萬元的金銅佛像拍品。

 2013年春拍伊始,伴隨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的再次回暖,國內佛像拍賣市場開始升溫。北京翰海今年春拍推出的“五覺——金銅佛像”專場共斬獲9100余萬元,上拍的95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斯皮爾曼家族舊藏的“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以1978萬元問鼎,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持續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國內佛像市場的收藏熱潮。從國內的佛像藝術拍賣市場崛起至今,北京翰海秉承專業的水準和高端品質,在此類市場獨佔鰲頭。這些年,雖然國內眾多拍賣行不時介入其中,但均將佛像視為古董珍玩門類的點綴之物,未成規模。迄今為止,除了北京翰海之外,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沒有任何企業將金銅佛像作為單獨的專題使其品牌化、專業化,這也是本文以北京翰海歷年拍賣數據作為市場分析的重要原因。然而,今年春拍對於佛像的拍賣市場分析,除了北京翰海的金銅佛像之外,還必須考慮北京古天一推出的木製佛像專場,雖然近578萬元的總成交額不及北京翰海的十分之一,但相關拍賣企業木製佛像專業化的運作和該版塊廣闊的市場前景,讓眾多業內人士不得不關注。據古天一木製佛像相關負責人宋玉豐先生介紹,本次春季拍賣會古天一之所以在國內首次推出木雕佛像專場,主要原因在於金銅佛像在拍賣市場中不菲的業績。與金銅佛像相比,木雕佛像具有單一性和獨特的不可複製性,這也使得木雕佛像同樣具有不菲的價格前景。古天一推出木雕佛像專場,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專拍讓收藏界的朋友對木雕宗教造像的藝術性得以認知,並深入體會其內在的藝術價值。古代木雕佛像多就地取材,選用當地適合雕刻的木材材質來進行雕刻塑造。選擇紅豆杉、楠木等名貴的材質所製作的木雕造像,多是明清時北京、山西、浙江、福建等地富貴人家,這些供奉在祠堂佛堂中的佛龕,多是出於供養人對所信奉宗教的虔誠而打造的傳世精品。雖然此次木雕佛像專場成交率高達78.6%,重點推出的“明代木雕描漆水月觀音坐像”斬獲178.25萬元高價,但宋先生僅表示基本滿意。他認為目前收藏界對於能夠與金銅佛像媲美的木雕佛像,無論在關注度還是在價格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幾年古天一會不遺餘力地打造這一獨具特色的藝術板塊,木雕佛像專場在今後的拍賣季中將會陸續與大家見面。對於木製佛像的價格判斷,宋先生認為是多元化的,年代、材質、製作工藝、形態的美觀以及完整性都是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對新入藏家宋先生建議由於木雕佛像材質的特殊性,藏友們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性做出相應的保養,例如溫濕度控制、防潮防蟲等措施。

 今年春拍,國內佛像市場的再度升溫,對於許多業內人士而言是正常的。他們認為內地佛像市場雖然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但就其本身而言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國內市場中造型精美、極富文化內涵的佛像多年來始終處於收藏小眾化的狀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人們對其認知度的逐年提高和藏家收藏體系的逐漸確立,價格的水漲船高是遲早的事情。明代有款識的宮廷佛造像全世界也不足200件,其珍貴程度堪比元青花瓷器,能在國內拍賣市場出現的更是鳳毛麟角。近幾年,國內藏家對佛像的收藏轉到清代康乾宮廷佛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明清兩代皇室出於對西藏地區的安撫和民族國家的大一統,給予藏傳佛教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明代永宣時期和清代康乾盛世。明清代皇室多是佛教篤誠的信奉者,所以其宮廷督造的佛像工藝可謂登峰造極,這也是明清兩朝宮廷佛像最為昂貴的根本原因。就目前的國內市場而言,佛像中的精品還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價位。隨著以後佛教藝術品市場的整體發展,投資週期的逐年縮短,相信對佛像的投資回報會越發豐厚。

共謀前程企業獻計獻策 入行藏家切勿隨波逐流

 從2005年至今,內地金銅佛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真可謂潮起潮落,而北京翰海始終以專業化、品牌化的運營方式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北京翰海佛像專場數年來屢獲佳績?北京翰海的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如下解釋。首先,從大的經濟環境來看,國內經濟形勢的潮起潮落刺激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大量涌入與撤出,使得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起伏明顯,佛像市場也受到相應的影響。其次,從專業的市場行銷角度來看,2006年秋拍香港蘇富比推出的“永宣宮廷佛像”良好的業績,使得此年成為國內佛像市場的轉捩點,這應該歸功於蘇富比專業的市場運作。“宮廷製品”不僅讓人想起至高無上的皇權,更使得人們將其與高貴、精美、華麗、莊嚴等聯繫起來。蘇富比正是抓住了國人的“宮廷情結”,恰當地迎合了富人階層追求虛榮之心的特點。北京翰海虛心借鑒同行經驗,將佛像拍賣的經營重點放在市場運營方面,這對於國內剛剛起步的佛像市場無疑是步險棋。然而任何事情都怕苦心經營,北京翰海趁佛像市場“永宣”熱潮未退,在國內首次推出的佛像專場就以“永樂氣象”為名。此後,每年春、秋季拍賣北京翰海均高規格推出金銅佛像專場,無論從籌備策劃、徵集、圖錄製作,還是廣告宣傳、拍賣預展,均以市場的角度組織經營,以專業的標準逐步深層次地發掘和推廣。再次,學術研究為市場提供理論支援。隨著國際佛學研究的興盛,各地佛教及藝術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學術上的研究成果,不僅為佛教藝術品市場提供專業理論支援,還使得佛教藝術品獲得市場廣泛認知、價格彰顯。故宮博物院及各地博物館所做的佛教展覽及出版物促使更多擁有財富的人對佛像藝術更加關注和了解。北京翰海在重要佛像拍品方面均邀請國內外專家撰文,從專業角度深入解析佛像拍品的歷史、藝術和宗教價值,使其與專業的市場行銷相得益彰。最後,分階段的市場培育和引導。從最初“明永宣宮廷佛像”到高古佛像,再到藏傳、漢傳、南傳佛像,最後擴展到印度、尼泊爾、蒙古、東南亞佛像,到最近的清康乾宮廷佛像,每一階段都給予了大量專家學者專業的闡述、探討和深層次的剖析、講解,加上大量的展覽與活動,旨在引導藏家清晰認知佛像拍品所蘊涵的宗教精神和藝術價值。北京翰海在內地佛像拍賣市場的獨佔鰲頭是多年來苦心經營的結果,想必上述的原因對想介入佛像拍賣市場,而苦無門路的拍賣企業來説是很好的參考。

 近年來,隨著國內佛像藝術品市場的再次升溫,必定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介入其中。對於有意或者剛剛跨入佛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入門者,拍賣行的相關人士給予以下建議。首先要了解佛像文化知識,排除認識層面的誤區。如果對相關的佛像文化知識沒有深入的理解,單憑藉外觀很難判斷佛像的真正價值。對於不懂的知識,要勤學勤問,多向業內人士請教。對於新入門的藏家更不要以大小、年代、佛教地位判斷佛像的價格,要從工藝、款式、形態、傳承等多方面的細節進行判斷。其次對於實力雄厚的藏家建議聘用顧問為其參謀,國外的買家購買佛像大多通過顧問進行,顧問憑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市場經驗為買家提供最便捷的資訊和服務。但國內買家多依靠自己的感覺,就算買到不如意的拍品也礙于情面不了了之。再次,新入行的藏家要警惕市場上的贗品、次品,做到粗製濫造的新品不要,細節處理模糊或交代不清的拍品不收,有拼湊痕跡或留款新穎的不入。但對於高超的作偽手段,需要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市場經驗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協調之處。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花費上千元的費用聘請專業顧問,可以規避這些問題又避免更大的投資損失,何樂而不為呢?最後,確定收藏目標非常重要。新入行的藏家要趁早確定目標,對佛像的某一版塊進行系統性收藏,切忌隨波逐流、隨心所欲。無論當下佛像市場火熱與否,在自身的收藏框架下,秉承理性的收藏理念才是正道。但最終還是希望藏家能更多地通過佛像去了解佛教理論和思想,而不是停留在追求經濟價值或單純的頂禮膜拜上。

國之瑰寶散失海外各地 回歸之路漫長值得期待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簡稱,為佛教信徒供奉所用,但原始的佛教教義是不允許建造佛像的。釋迦牟尼圓寂幾百年後,被古希臘統治的犍陀羅人(今阿富汗境內)按照希臘塑造神像的方式開始塑造佛像,也就此開啟了佛教偶像崇拜的先河。新疆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我國境內最早的石窟寺。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到高鼻、細眼、薄唇的典型的雅利安人特徵的佛像,這與當地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亞特徵截然不同。在此,我們能夠看到佛像作為名副其實的舶來品,在中國河西生根發芽。然而,當佛像東進陽關後,開始逐漸被中國化,佛像被改造成漢族人心目中的“福相”,這種轉變在敦煌、雲岡、龍門石窟中越發明顯。從北魏皇帝的大興寺廟,到唐朝皇帝的歌功頌德,再到明清兩代的宮廷供奉,佛像早已變成身著漢代服飾豐頰廣頤、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的國人“福相”。在西藏和東南亞地區,佛像也演變成為當地人心目中的相貌。藏傳佛像表情兇憤,以複雜多變的造型為特點。南傳佛像身軀瘦長,臉型秀麗,肉鬢高聳披著薄薄的圓領袈裟。佛像也正式脫離了原始教義,按照當地人的習俗和喜好,從無到有以致遍佈世界各地。佛像雖説是“舶來品”,但在中國上千年的漢化演變和帝王將相的相繼推崇,早已成為中國民族的文化瑰寶。

 在昔日的皇家園林,最讓人心酸的是空空如也的佛龕,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只能遠渡重洋才能一睹真顏。在中國古老的佛教石窟中,一座座無頭、斷臂殘缺的佛像讓人心寒,而這些被肢解的民族瑰寶卻靜靜地陳列在其他國家的博物館或私人藏室中,有的甚至在海外各大古董博覽會上肆意出售。如果不是香港蘇富比價值過億元的單件佛像拍品問世,內地的佛像收藏市場想必會更加滯後。數年來,雖然一些珍貴的佛像經過拍賣市場回流到國內,但與流失海外的大量佛教藝術瑰寶相比,真可謂九牛一毛。就佛像藝術品市場發展而言,僅靠國內的一兩家拍賣企業是遠遠不夠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尚待挖掘。數量龐大的佛教藝術品若要實現海外回流,除了藝術市場的力量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國家之間文化部門的協商與對話。從今年春拍北京翰海和古天一的拍賣數據來看,國內佛像藝術市場行情回暖勢在必行。數年來,佛像藝術拍賣市場的跌宕起伏,雖早已被業內人士司空見慣,但流失海外的佛教藝術瑰寶漫長的回歸之路,卻永遠值得人們期待。

 

下一頁才子劉墉上一頁挂毯走上拍賣之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六十九
· 重量級拍品為何屢遭流拍?
· 藝術無礙中國式“航母”夢
· 私人書信究竟能否上拍?——楊絳事件背後的思考
· 文字的力量——中國書法價值時代正在開啟
· 威尼斯雙年展:鍍金?別丟人了!
· 黃金的迷局
· 台灣拍賣市場靠什麼吸引內地買家——訪台灣漢思拍賣董事長張永朋
· 《韓熙載夜宴圖》——南唐“政治連環畫”的是與非
· “人情”終究抵不過物欲的誘惑
· 明代中後期書畫的作偽風潮
· 理性看待“張大千熱”捲土重來
· 挂毯走上拍賣之路
· 內地佛像市場回暖勢在必行
· 才子劉墉
· 2013春拍生意經:多元化與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