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嘉德vs保利:火力還未完全釋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9 11:02:02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李晶

嘉德VS保利-藍羅-成交價:-2,875,000港元-保利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2012年秋拍

沒有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包可能不會這麼好吃;沒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似乎也不會這麼壯大;沒有獅子,羚羊就永遠也跑不快——真正激勵一個人不斷成功的,不是鮮花和掌聲,不是親朋的讚美,而是那些可以置人絕路的打擊和挫折,以及那些一直想把你打敗的對手、虎視眈眈的同行。“沒有蘇富比,佳士得也許不會興旺至今;沒有嘉德拍賣,翰海或保利也許不會如此強壯!共生、競爭,相望互勉而成!”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説。

上世紀40年代末,北京的沒落王孫、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紛紛避居香港,香港頓時成了中國文物流通的重鎮。今天,以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為代表的內地藝術機構“搶灘”香港,一時間“香港即將取代北京,成為中國藝術市場中心”的論調不絕於耳。2012年歲末,似乎成為內地拍賣行“走出國門、立足世界”的關鍵時間節點。而作為“急先鋒”的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在香港這個對戰平臺上,又會有怎樣的戰績呢?

拍賣行 拍賣時間 拍賣地點 場次 上拍數量 總成交額

中國嘉德 10月7日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2個專場 300多件 4.55億港元

香港蘇富比 10月5日——10月9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4個專場 3620件 20.45億港元

北京保利 11月24日——11月25日 香港君悅酒店 4個專場 400多件 5.2億港元

香港佳士得 11月23日——11月28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3個專場 4000多件 26億港元

中國嘉德:集中優勢 打造品牌

中國嘉德此次香港首拍共有兩個專場:“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和“觀華—明清古典傢具及庭院陳設精品”,上拍的319件中國書畫佳作成交286件,上拍的39件明清古典傢具陳設精品成交37件,均創出佳績。首次推出的庭院陳設精品也受到藏家青睞,全部以超出底價的價格成交。

“這是我們在中國大陸以外的第一場拍賣會,得到了眾多藏家的關注與支援,眾多拍品的成交價都超過了估價。這次拍賣是公司海外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步,拍賣的成功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計劃在香港長期投資發展,每年定期舉辦春、秋兩季拍賣會。”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王雁南對這次香港首拍的表現非常滿意。王雁南希望通過進軍香港“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與操作模式,鍛鍊和儲備國際型拍賣人才,為全球的藏家帶來更加豐富的拍品和更便捷、週到的服務。”

有人説:“這是中國嘉德的一小步,但是中國藝術市場的一大步。”作為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藝術品拍賣行之一,中國嘉德的香港拍賣是中國內地拍賣公司首次在境外獨立舉辦的拍賣會,標誌著中國藝術市場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

穩紮穩打 主推書畫

此次中國嘉德進軍香港,並沒有像人們之前預測的那樣“入鄉隨俗”,按照粵港澳藏家的喜好,大打“嶺南牌”。它選擇了自己的一貫優勢——中國書畫作為試水香港的“敲門磚”。其“保守型”的策略,引發外界諸多猜測。有人認為:“中國嘉德畢竟初來乍到,自身根基不穩,所以謹慎出招,先以‘渡海三家’張大千、黃君璧、溥儒的作品探探市場風向。”也有人直言,中國嘉德的香港之行,是為了躲避內地“查稅風波”的無奈之舉。“此次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上拍的作品均來自海外藏家珍藏,若在內地,繳納關稅的費用就能讓拍賣行白辛苦一場。利用香港‘零關稅’的貿易便利,反而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中國嘉德在書畫專場上幾乎高出此前估價3倍的成交額,證明了這種策略確實是成功的。其中,備受矚目的日本著名中國現代書畫收藏家須磨彌吉郎收藏的齊白石1922年設色紙本《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奪得全場頭籌。此專場總成交額達到3.54億港元。

除此之外,中國嘉德此次香港首拍對文化的傳播、推廣著實可圈可點。“有個小細節是很值得玩味的。以往在香港拍賣,通常會使用英語,但這次嘉德、保利把他們北京的拍賣師帶過去講北京話了。與以前‘洋派十足’的表現對比,現在卻在文化輸出,不是我來迎合你,而是你來學習我的文化。這非常有意思。”季濤強調,這次香港首拍表現了我國的大國氣度,有非常好的文化宣傳效應。

“試水”期間 隱患良多

中國嘉德在香港市場上雖是首拍,但對香港而言,它並不是第一家。此前榮寶、匡時、長風、長江等幾家拍賣企業都在香港嘗試過拍賣,但都沒有堅持下來。“大陸市場多盛行‘潛規則’,一些在臺面上無法確立的事情,圈子內多有自己的一套處理辦法。藝術圈也不例外。而內地拍賣公司去香港,首當其衝的是香港嚴格的財務審計制度與反洗黑錢的銀行監控,這就讓很多內地拍賣公司‘水土不服’。”業內人士稱,中國嘉德雖有信心走下去,但其中的一些隱患卻不能不考慮。

“中國嘉德今秋的北京拍場下降了3個多億,不得不説和香港的分流是有關係的,不止是拍品的分流,還有市場份額、人員精力的分流。”季濤指出。此外,有人認為,中國嘉德香港首場拍賣“書畫+傢具”的簡單組合,難免有準備不足之嫌。甚至懷疑這是在強敵環伺的香港市場下信心不足的表現。中國嘉德近現代書畫總經理郭彤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承:“這是比較自然的一場拍賣。因時間倉促,很難有一個突出的主題,有一個完整的規劃。從公司看這只是一次試水。”

“國內指標拍賣行@中國嘉德的香港首拍,與美帝拍賣行@蘇富比拍賣行十月七日同期舉行,本來是開拓國際市場,跨國經營戰略第一步,可想想竟然是讓天朝海關藝術品高關稅和文物局古代文物拍賣禁令給逼的,多少無奈,又聽聞嘉德為大陸客人訂房300間,全是有錢的客人,如屬實簡直讓蘇富比平添多少歡喜!”藝術圈知名微網志達人阿特姐姐發微網志稱。對此,季濤也認為,中國嘉德此次香港首拍,雖説是中國內地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擴大文化疆土的好事,但因為與查稅風波的“機緣巧合”,難免讓人覺得有逃避關稅之嫌。此外,匆忙開工是否會在市場考察、人員安排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呢?

北京匡時老總董國強曾感嘆,北京保利10天之內在香港、北京搞兩場大拍是無法想像的工作量,直言保利的同仁太辛苦了。但北京保利可是聘用了在香港佳士得任職多年的張益修來主持香港拍賣的工作,並在香港重組人馬進行拍賣,與之相比,中國嘉德卻是一撥人馬,兩線作戰,10月7日香港首拍結束後,10月28日又在北京開拍。對拍賣人員的素質可謂是場大考驗。而且香港的運營成本之高,從嘉德為客人訂房花費上可見一斑。“嘉德這次手筆夠大啊!光書畫就幹了三四百間房!香港很貴啊!服了!我們拍四個板塊真不敢請,要請就要一千多個房間,一千萬元!那拍賣準賠本!走囯際化是硬道理,祝嘉徳旗開得勝。”北京保利老總趙旭發微網志稱。

“保利、嘉德在香港的拍賣,從場地上來看,規模都不大,接近於香港本地常規的拍賣會。以我在香港主持拍賣的經驗而言,香港哪怕五星級酒店的大廳面積都不大,因為租金很貴。拍賣行一般都不會選擇太大的廳。所以拍賣的‘排場’比起北京要小很多。”季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據中國嘉德工藝品部負責古董傢具的高級經理喬皓介紹:“嘉德首拍的拍品包括黃花梨、紫檀傢具以及庭院陳設品等。因展覽場地空間的限制,沒有特別高大的拍品,而是桌案類為主。”

保利香港:因地制宜 差異化經營

2012年11月24至25日,保利香港首場拍賣會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中國現當代藝術”、“中國書畫”、“中國古董珍玩”及“珠寶”四大專場,兩天緊湊拍賣,以5.2億港元的佳績圓滿收槌,40%的拍品以超過高估價的價格拍出。

取長補短 借力打力

與中國嘉德“一撥人馬,兩邊作戰”的策略不同,保利在香港擁有獨立完整的管理和運營體系。它聘請了之前任職于香港佳士得的張益修先生擔任執行董事,下設中國書畫部、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珠寶及鐘錶部4個業務部門,並面向全球公開招聘香港或海外其他地區業務專家。“廣納賢才、港人治港”的策略為保利塑造了更加專業與開放的國際形象。

上海第一財經頻道《投資藝術》欄目製片人項立平指出,“對比嘉德,保利的專場設置更為合理。它選擇了一些更貼切香港市場的珠寶拍品,還有一些不能在中國大陸進行拍賣的老窯瓷器,差異化經營的思路,表明瞭保利長遠發展的戰略部署。”同時,保利吸取了自身與香港企業各自的優點。在起拍價格上,它似乎學習了蘇富比的一貫做法,拍品的起拍價格普遍比較低。同時它又延續了內地一致的佣金價格,遠遠低於香港佳士得、蘇富比。兩者相加,其優勢不言而喻。以保利香港秋拍中朱德群作于1959年的《紅肥綠瘦》為例,這幅作品之前估價為800萬 – 1600萬港幣,起拍價僅為800萬港元,最終以3500萬元落槌價成交。據悉,該畫作不到一分鐘叫價就到達2000萬元,在突破3000萬元後,場內更是掌聲雷動,最終落槌價比最高估價多出一倍,創朱德群作品成交價第二。另外,林風眠的《霸王別姬》雖然僅以250萬元起拍,但突破500萬元後競爭就開始膠著,最終以550萬元的價格落槌。

對於今秋在香港的拍賣,保利和嘉德均表示非常滿意。10月7日,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老總趙旭在微網志上頗為自得地説:“香港保利今天明天秋拍精品開展在君悅,新客人很多,有些印尼、台灣、歐美的大客戶表掦我們地方選得好,本身住在君悅看蘇富比都順便看看保利,下月佳士得開拍時保利也在君悅拍賣,真方便。都會來,東西又好底價又很低,歡迎!”

此次,保利選擇拍賣的時間和地點都非常有趣。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地點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而保利香港拍賣所在的君悅酒店距其只有290米,不可謂不方便。而且,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時間是11月23日至11月28日,保利剛好在它的中間:11月24日至11月25日。“借東風”的心思昭然若揭。

“肉搏戰” 勝負難料

北京保利在香港的首次拍賣時間定在香港佳士得拍賣的同一個週末,中國嘉德在港的首次拍賣也與蘇富比拍賣的同一個週末。藏家在兩個地點之間奔走,在兩場拍賣會上對拍品出價,顯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佳士得亞洲負責人柯裏爾表示:“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為我們從中國帶來了新的買家,他們聽説過佳士得拍賣行,但是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我們的拍賣會。”

目前,香港的知名拍賣行已有數十個,其中,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即已進駐香港,數十年的發展,它們儼然成為香港藝術品市場的核心力量。現在,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陸續進軍,香港市場勢必面臨激烈的競爭。“搶蛋糕”還是“做蛋糕”的問題已經愈發明顯。而且,保利、嘉德的示範效應,日後難免會有更多的內地拍賣行進軍香港。香港市場會不會因此飽和?對此,香港蘇富比CEO程壽康表示:“這是一個新的發展,嘉德和保利都來香港,説明香港的市場很強。他們到香港會帶動內地的客戶來香港,他們也會習慣海外的拍賣。在香港不能以數量取勝,只能在大件上爭奪,也會使內地的拍賣行走貴精不貴多的路線。這樣的競爭還是健康的。”

因為尚在“試水”階段,保利和嘉德都未使上全力。如北京保利老總趙旭所言:“秋拍的香港保利是‘核潛艇’,而北京保利是‘航母戰鬥群’,拍品是香港400件,4個專埸;而北京7000件,40個專場,是泰國拳王與美國泰森的量級差別。”由此可見,香港本土拍賣行當然根深葉茂,但內地拍賣公司也有其自身的資源優勢,香港拍場後續發展如何,還得看各方力量如何博弈。

下一頁“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上一頁誰來拯救中國民營美術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七期
· “追續權”法草案引爭議
· 反洗錢法:藝術的戰爭
· 時態空間風波,究竟誰在説謊
· 誰來拯救中國民營美術館?
· 嘉德vs保利:火力還未完全釋放
· “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
· 中産階層案例05
· 中産階層案例04
· 中産階層案例03
· 中産階層案例02
· 中産階層案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