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産階層案例04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9 10:58:30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呂佳靜

個案人員基本介紹

姓名:王軍

職業:企業副總

年齡:55歲

收藏方向:現代瓷器

年均收藏投入資金:5-10萬元

認識王軍是在一次朋友組織的聚會上,那天大家都在聽一個關於玉器的講座,坐在記者身邊的他小聲地嘀咕説,“對這些東西總是沒有感覺,等有機會去看看我的瓷器。”關於瓷器的收藏,王軍能講出一連串的故事,“收藏現代瓷,是我生命中的一種緣分。”他擺弄手指算了一下,“我收藏現代瓷器足足有8年的時間了,”與一件東西結緣真的是非常奇妙,8年前的一天,王軍與妻子去四惠約見一個朋友,“無聊的等人還不如出去走走,正好旁邊的藝術館在舉辦工藝美校瓷器展覽,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現代瓷,雖然是學生作品,但這些現代瓷器倒是讓人耳目一新。”他認真地挑了一件自己比較中意的現代瓷作品,“非常便宜,好像是800塊錢。”正是因為此次“偶遇”經歷,讓王軍對現代瓷器的愛好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他感慨地解釋説,“人在某個階段總會愛上點什麼,就像小時候迷戀收集火花一樣。”

堅持收藏現代瓷器,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一個比較現實的認識,“其實之前對古代瓷器也非常感興趣,但假貨實在是太多了,好的東西又價格太高,買不起,”王軍認為還不如買些現代瓷器來得更實在些。定下了方向,王軍便馬上實踐起來,“前幾年,我老是借出差之便跑景德鎮去,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欣喜,”他不好意思的對記者笑言道,“跑景德鎮,真的像女人逛街一樣,挨個串門那些工藝大師的工作室,反覆比較斟酌。”王軍非常喜歡跟藝術家聊天,欣賞他們在瓷器上畫畫,他打趣地説道,“我也成了半個專業人員,做胚胎、燒制、上釉那些專業過程全都熟知。”王軍買的基本上都是陶瓷學院教授或者副教授的作品,在那些老師家裏,王軍認為自己都能拿到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那時候1萬元左右買的幾件作品,據説現在都能賣到十幾萬元了。”雖然收藏現代瓷器入手較早,但是一些大師的作品還是非常搶手,“我記得有一個姓徐的國家級大師,去了幾次都拿不到他做的青花瓶子,最後只能拿了個小物件。”他遺憾的對記者介紹説,“上年嘉德拍賣他的作品基本上已經翻了20倍。”

困惑:

王軍對現代瓷器收藏雖然已經有8年的實戰經驗,但是他坦承,“僅僅是因為喜愛才收藏,真的談不上投資,因為還從未用這些藏品賺過錢,更不知道怎麼去出售了,”在價值判斷上,王軍也只是簡單地從拍賣數據中來推斷自己作品的價格,“7年前買的省級大師或者國家級大師的作品至少能升值個十幾倍了吧。”

相比幾年前,王軍買現代瓷器已不如往年多,“市場把這些東西炒得太高了,”他認為,現在的價格不適合買進。

藝術品資産配置金額:30萬-40萬元

1、8萬元買一件應景之作;

2、10-20萬元買一件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之作。

專家點評

北京榮會藝術中心(簡稱榮會)

榮會認為王軍對現代瓷器的收藏認識還是比較理性的,“收藏現代瓷器的很多藏家都是喜歡一些古董類的東西,但又擔心買到假貨所以才選擇收藏現代瓷器,”榮會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對於投資額度偏少的一些藏家而言,“現代瓷器很多都是一些在世大師創作的藝術品,所以買到假貨的可能性是很少的。現代瓷器收藏中也不像古代瓷器存在那麼多的假專家,大師的認定就是一道比較基礎的保證,只要不被銷售人員蠱惑,受騙的幾率還是很小的。”另外,榮會還提到,“在中國,只要是值錢的東西,都有可能會出現假貨,比如大師限量版的一些現代瓷器還是要格外注意。”

王軍從一開始就知道用大師這道基礎性的保障來買東西,“他的選擇基本是正確的,保證了投資收效。”榮會認為他收藏現代瓷是很具備投資意識的,“他知道自己沒有經驗,以選擇名家作品作為保障,這是規避風險的最好途徑。”但是,榮會認為,王軍僅僅停留在知道大師的層面上,“定下買大師作品這個標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並不是大師的每件作品都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比如一些瑕疵性的作品流向市場,經銷商以次充好也是常有的事情。另外,同樣是國家級的美術大師,稱號相同,水準也有高低之分,其各自擅長的領域也是不同的,可能他畫青花畫的好,但是畫五彩就不行了,因此作品價值就會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如此,對大師的年齡、資歷、市場流通都要做詳細的了解才能買到投資價值較高的藝術作品。

王軍選擇去景德鎮買東西,假設沒有極其專業的眼光,買貴、買錯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就像買日用品是一樣的道理,有批發的地方,也有直營的地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找到批發商,批發商能夠給到批發的價格。”榮會介紹説,有很多藏家都會選擇去景德鎮買東西,“其實在藝術家手裏買的東西不一定便宜,這跟在景點旅遊買東西一樣,多數都是一竿子的買賣,專業性不強的藏家,我們還是建議到有誠信的專業機構去買東西。”專業的機構會專業代理一些大師的作品,“就像案例中王軍所講,去某大師家裏買,不一定買到他想要的東西。”買現代瓷器受騙幾率雖然比古董要小很多,但是不懂行看走眼,被托忽誘的藏家也不少。

投資現代瓷器,堅持的年頭越久,升值空間就越大,這跟投資現代書畫是一樣的道理,屬於慢熱型的。王軍七八年前買的現代瓷器,“如果東西沒錯,到今天翻10倍並不稀奇。”榮會還提到,現在很多投資性的客戶,總是認為這個東西買到手再轉手立馬就要掙多少錢,“5萬塊錢買的,隔個10天半個月就認為自己的東西可以賣6萬元了,隔了一年就認為能夠賣個15萬元,這種投機心態很不可取。”

榮會解釋説,王軍所提出收藏之後的轉手問題也是大部分藏家的困惑,“好的東西是不愁賣的,可以選擇參加一些機構舉辦的藏品秀活動,與藏家、收藏機構之間多溝通,從多方尋找一些轉手的機會。”

對於王軍提供的資産配置,榮會認為現如今用10-20萬已經很難買到大師的真正精品之作,只能是一件普通作品的價位。用8萬買一件應景之作,不如發掘和收藏中青年一代的省級美術大師或高級工藝美術師,而且價位都在2-5萬左右,門檻與今後的增長空間會更大。

榮會提供藝術品資産配置金額:30萬-40萬

1、19-20萬元買一件熊建軍琺瑯瓷作品;

2、4萬元買一件“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代表大師及傳承人作品;

3、4萬元買一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作品。

榮會認為,藝術品投資需要做分散投資,同一窯口、同位大師,不同的作品,市場持續表現都有所不一樣。所以在藝術收藏品當中要選取具有“三性”的作品:稀缺性、唯一性和權威性。

下一頁中産階層案例03上一頁中産階層案例05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七期
· “追續權”法草案引爭議
· 反洗錢法:藝術的戰爭
· 時態空間風波,究竟誰在説謊
· 誰來拯救中國民營美術館?
· 嘉德vs保利:火力還未完全釋放
· “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
· 中産階層案例05
· 中産階層案例04
· 中産階層案例03
· 中産階層案例02
· 中産階層案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