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産階層案例05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9 10:59:20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楊艷麗

姓名:韓先生

職業:企業領導、資深藏家

年齡:41歲

收藏方向:古代書畫

平均收藏投入資金:500——1000萬元

入行回憶:

韓先生居住在四川,他從小喜歡書畫,最早開始收藏一些四川的翰林進士或以鄉賢為主的本地古代中小名頭畫家的一些畫作。2003年以來一直都在收藏,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也不出售。因為當時書畫市場並不像如今這樣火爆,翰林進士的作品也不怎麼值錢,便收了好多。後來他成為最早一批在雅昌書畫版塊註冊的藏家,得以跟全國的藏友交流。剛畢業時沒有多少錢,跑拍賣會也較少,更多的是依靠雅昌藝術網來交流學習,看些東西。那時他收藏的藏品都是自己節省下來的錢買的,基本都在1000元左右,也有幾百元的,很便宜。這期間他做過記者,2005年自己創辦公司。他説:“現在公司我都不怎麼管的,收藏比開公司好玩多了。”

收藏理念:

他的收藏理唸有幾點:第一自己要真心喜歡它;第二不會影響公司的運營;第三不能影響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品質。用這種超脫的心態來收藏書畫,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內涵。他向本刊記者介紹:“我從2004、2005年就開始關注市場,跑拍賣會,這個時期‘眼力好’的人很少,基本每場拍賣會上或多或少都能撿到漏,到2008年差不多還是這樣的,每場都有收穫,延續到現在,都是從拍賣會上買東西。因為受地域限制,四川的古代書畫作品較少,近現代的還有一些,古代書畫的買家和賣家也是挑人的,往出賣也是件很麻煩的事。”他認為在拍賣會上完成買賣是比較公平的。據他介紹:“古代書畫有一些模糊地帶,一些大名頭作品出來,有的説真,有的説假,打槍的人很多的,我們就簡單的稱它為灰色地帶,説它真假都是沒有什麼依據的,如果不懂書畫本身的話,很難做出很公正的判斷。例如有明代、清代、民國和新倣的,有些雖説是倣品,能倣到九成像並有很多著錄和出版,我們就可以把它當成真的了,但跟常規的還是有那麼一點出入。畫的好與不好有好多感性因素在裏面,如果作品已達到斷代、紙張、裝裱、印章等都是對的,風格也很近似,這就是一個客觀的指標。倣到80分的和倣到60分的肯定價錢不會一樣,這裡麵包含著太多複雜因素,很難講清楚的。”他認為剛入行的新藏家吃虧在心態上,現在的行家比原來多很多,很難撿到大漏了,一件作品幾十萬元買的轉手賣幾百萬元這樣的事在收藏圈裏有,但不是常態。新藏家往往會羨慕這種情況而吃虧,拍賣會上經常會看到20到50萬元的東西,新藏家容易上當,其實遠遠不止這個價位,就是一種誘惑。“要懂得用時間兌換上升的空間。對老倣和新倣不懂就必然吃虧上當。”就他個人來講,還是比較喜歡明代到明末清初再到乾隆以前的作品,當然民國也是一個高峰期。

困惑:

1.隨著資訊的透明化,現在眼力好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輕化。

2.資金門檻越來越高,玩到最後好多原來收藏的東西都不想要了,想要的價錢高得驚人,眼力好的人越來越多,導致能看上眼的價錢就越來越貴。

3.拍賣這種形式現在成為古玩交易的主流交易渠道,但是一件東西每拍賣一次,成本就會增加35%,這些增加的收入用在了圖冊等宣傳上,往往忽略了作品內在價值的東西。拍賣行之間惡性的競爭,拼服務、拼圖錄,反觀國外的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沒有這樣做;日本的一些拍賣公司更做的很簡單,就是一些表格。像中國這樣的成本無效累積對於藝術品發展是有問題的。

50萬——100萬元收藏的資産配置

可以購買一些左宗棠的大對聯,大概在50萬到100萬元左右,50萬元只能買到一兩件作品,它具備了名人、東西大、作品精、品相好的是可以的。此外信札類會比較便宜一點。包括文人學者的信札,基本分為兩種:一是純學術性的學者例如朱自清;一是學者兼書法家的例如梁啟超,既是書法家又是學者(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往往純學者的信札存世量較少,少則貴,很多人為了追求系列收藏就會追逐它,不要一味追求稀少的,還是要回歸它的學術價值,兩者兼顧那是最好了),像匡時拍賣梁啟超的作品就分開來賣的。要買那些身份好的、直接從家屬手裏出來的、或是從專場裏出來的,用100萬元就能買幾件的。對於買些小名家的又不是精品之作就沒有投資的必要了。小名頭的作品年份一定要好,精品之作價錢也不是太高,但隨著很多年以後,如果能碰到明代年份好的東西在民間就很不容易了。

韓先生一直主張:“收藏明代小名頭的精品肯定是一個方向。因為以後會越來越少,就像現在的宋、元作品一樣。”每年收藏幾件明代小名頭的精品若干年之後也是非常富有的了”。

下一頁中産階層案例04上一頁“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七期
· “追續權”法草案引爭議
· 反洗錢法:藝術的戰爭
· 時態空間風波,究竟誰在説謊
· 誰來拯救中國民營美術館?
· 嘉德vs保利:火力還未完全釋放
· “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
· 中産階層案例05
· 中産階層案例04
· 中産階層案例03
· 中産階層案例02
· 中産階層案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