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産階層案例01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9 10:56:16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楊艷麗

姓名:馬騰

職業: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團委書記

年齡:32歲

收藏方向:古代瓷器

年均收藏投入資金:15萬元

入行:

馬騰最初涉足古代瓷器領域是受其母親的影響,而他本人原本是搞錢幣收藏的,1995年開始正式接觸瓷器,平時偶爾可以見到汝窯、官窯等宋瓷瓷片,很便宜的買回來研究,而且山西是文物大省,平時經常有新出土的文物,這樣就促成了他最初的入行基礎。

淘換:

馬騰認為,買瓷器的途徑很多,比如去拍賣會、朋友轉讓、偶爾逛逛潘家園,收藏初入行還是以民窯器為主,因為官窯瓷器數量有限,而且價位驚人,潘家園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假的。當然,在潘家園淘換來的東西升值空間都不太大,基本能翻一倍就算不錯了。馬騰認為,目前老的民窯瓷器基本上幾萬塊還是可以買到的,只是現在炒得太厲害了,特別是拍賣會上價格更是高的驚人,實際上還是有價無市的。當然自己也有打眼的時候,這很正常,只是要有相熟的朋友,買了假的可以退貨才更穩妥。“官窯的東西我很少碰,因為確實很少,又貴,都是買民窯和一些稍好的大窯”。

鑒定:

“談到鑒定,可能很多藏友對基本的常識都不太了解,我就簡單談一下我對民窯瓷的經驗。一個是燒制的手段,另一個是器型、質感的辨別。就拿民窯為例,‘老窯’的瓷器比如明清的東西一般都是用松柏木燒制,也就是‘柴窯’燒的,樹木在比較潮濕時燒制,水汽就滲進去了,所以會産生很多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氣泡甚至會很大,並且,燒的過程中樹枝亂蹦也會濺起火星,所以很多民窯瓷器上會留下一些疤痕。而現在的瓷器都是用‘電窯’燒制,就像大街上賣的新東西,一看就是特別新、特別亮,沒有手感,也就不會有上面談到的種種特徵。另一方面,老窯的東西都是人工拉胚製成,總會留下一些不規則的痕跡而不會出現兩個完全一樣的瓷器,只有用機器才會做到完全的對稱或相同。”

出貨:

“我每年基本上消費在十來萬元左右,當然還有些字畫,我們有一個固定的圈子,特別是太原、鄭州和石家莊這3個地方的古玩市場和北京的潘家園我週六週日經常去跑一跑”。“至於出貨的渠道這個就不一定,我一次性的出貨有過一次,山西煤老闆一次買了100多件,現在政府機構或一些官員收藏瓷器的很多。單個的都是通過朋友或親戚幫我出貨,因為自己的時間很有限,而且,對於很好的東西自己確實不太願意出手。”

30—50萬元的資産配置:

本刊記者提出,假如目前手裏有30-50萬元,藏家如何在拍賣會上選擇價廉物美的對象時,馬騰給出了很中肯的建議:“我會選擇價位比較適中的對象,基本上是2萬以上、5萬元以內的,具有升值空間的。當然還要具體看東西是不是名家出的,比如是不是景德鎮出的,景德鎮也有民窯。而且還要看時代,清早期的肯定不選擇,主要是選擇雍正、乾隆時期的,升值空間很大。因為一方面數量少,另一方面很多人對雍正和乾隆時期的東西分不清楚,假如是雍正時的,價位會高出乾隆朝的好幾倍。就拿青花瓷來説,各時期都會有一些區別,比如康熙早期的官窯,很多是不帶款的,人們會把它當成民窯的;比如雍正時的東西,它是一個過渡時期,相對於康熙時期還是會更精緻、精細一些;乾隆時期的東西很多,所以它的價格就上不去”。對於在瓷器收藏如此火爆的今天,筆者懷疑是否還可以淘到性價比很高的瓷器的問題,馬騰向筆者透露:“比如説四季拍賣,還是可以收到便宜東西,好的東西不一定都能進拍賣行,而且拍賣會也不一定都是很貴,目前,稍微好一點的真東西在地攤上都要賣到大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想要花幾百塊撿個漏幾乎是不可能的。”筆者假設手中有50萬元該如何分配時,馬騰表示:“假如有50萬,我應該可以買到15-20件之間,而對象基本應該鎖定在清三代的,因為確實比較好辨認。”

專家點評:

藏家網執行總裁 彭曉陽

剛入門的藏家要多進行比對,多聽取活躍在市場第一線的大的拍賣機構業務主管的介紹。可以選擇傳承有序、能夠説清來源的東西,充分挖掘作品背後所蘊涵的故事,做足必要的功課,要買典型的、具有某個時期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永樂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鬥彩、弘治的澆黃、嘉萬的五彩、康熙的紅釉、雍正的單色釉、乾隆的洋彩等等,當然代表性品種很多,只是舉例,絕不局限于這些。比如,康熙民窯精品或一些小件官窯器,100萬可以買兩到三件。目前多數藏家對藏品背後包含的資訊挖掘不夠,很多時候一件藏品價格往往伴隨著對這件藏品背景資料的深度挖掘而提升。收藏首先要保證收的是“開門”的東西;然後是更多的挖掘其背後價值,任何一件古代藝術品區別於現在的工藝品的地方正是由於它能承載了某一段歷史或記錄了一個時期文化、科技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今天之所以還能夠撿漏就是因為對藝術品背後資訊的掌握上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而成功的藏家正是抓住了這種市場對藝術品內在價值認識的滯後特點,收到別人收不到的好藏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原有價值不斷凸顯,進而帶來了更多的經濟上的收益。

30-50萬元得配置:

彭曉陽先生認為50萬合理的分配應該買1-2件藏品,100萬在3件左右。

例如:中國嘉德拍賣清代瓷器精選專場

白釉暗刻雙龍趕珠紋斗笠小碗(一對) 成交價:28.75萬元。

雍正瓜皮綠釉暗刻八吉祥紋盤(一對) 成交價:32.2萬元

乾隆粉彩山水方鬥杯 成交價:51.75萬元

下一頁中産階層怎樣進入藝術品市場上一頁中産階層案例0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七期
· “追續權”法草案引爭議
· 反洗錢法:藝術的戰爭
· 時態空間風波,究竟誰在説謊
· 誰來拯救中國民營美術館?
· 嘉德vs保利:火力還未完全釋放
· “追續權”究竟保障了誰的利益?
· 中産階層案例05
· 中産階層案例04
· 中産階層案例03
· 中産階層案例02
· 中産階層案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