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會             |           日程             |             圖集             |             中國網

財經戰略年會201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中國”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支援單位:中國網
2016年12月28日·北京
“財經戰略年會2016”在京召開
作為高端年度盛會,“財經戰略年會”迄今已成功舉辦五屆,以精心選擇的議題和精湛的學術演講,吸引了大量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推出了諸多高端學術成果,國家智庫作用日益凸顯。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著眼未來,打造國家級學術財經智庫
五年前社科院黨組基於建設國家智庫和加強重大現實問題、戰略問題的全局性、戰略性研究的考慮,決定在經濟問題領域、社會問題領域和國際問題領域,成立三個戰略研究院。
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有序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房地産市場裏面要補的短板是有序培育租賃市場,而租賃市場應該更多的研究房子是住的上,不是炒的,應該怎麼更有序的發展和規範的問題。

參與嘉賓

 

論壇主旨發言

 

平行分論壇

主旨論壇一 主旨論壇二
 

實錄

楊志勇:

兩位評議人都評議得很全面,等於是六個評議。我只説一點,剛才群群説了房地産長效機制,講了房地産稅的問題,因為經常我們一發言或者有人一發言就説了社科院專家,把我們就包括進去了,你們要寫就説社科院某某人的觀點,因為這是自己的看法。比如房地産稅,中央文件説了要收,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且實施推進改革。接下來還有一個具體怎麼做的問題,比如房地産稅,我想要怎麼出臺,都要考慮原來這裡面拿了多少,拿了以後做什麼,收了以後怎麼公平。比如房地産稅,收入就那麼一些,標準的房地産稅,不講重慶和上海的,那不是標準的房地産稅,如果標準的房地産稅就是對所有的住房都收的,不管什麼樣的産權性質,只要是能住的就是這個要求,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評估的,以那樣基礎的住房來收,不管是租的還是單位裏面小産權,據説北京二十幾種,所有東西按照標準來,這樣來收,這樣才能保證公平,看看你的收入有多少。如果説發現收的時候很困難,要考慮很多因素,都不要收,這樣的話方案設計就非常重要了。技術上很簡單,就是能不能做得到,我想這個很重要,而不是説盲目的給政策建議,也不是説盲目反對房地産稅,也不是盲目的支援房地産稅,要把這個事情講清楚。現在很多人講我們的財稅改革進度慢,我從來不這麼看,方案不成熟,貿然出來,到最後更糟糕,不如慢一點,設計好一些,比如説還有的講財稅改革要倒逼什麼改革,我説既然發現是什麼,為什麼要倒逼呢,為什麼不能強調它的系統性呢。因為時間已經到了,謝謝大家,這一節非常精彩。

2016-12-28 16:59:44

張群群:

張斌老師講的地方稅的體制建設,我只是講幾點感受,其中提到房地産對地方稅收的貢獻,張斌老師特別強調,如果現在要開徵房地産稅,要考慮目前房地産發揮的作用,在地方稅收收入中已經佔到這麼大的比重了。我有一種理解,以這種大規模的房地産開發作為地方的支柱産業,形成的房地産相關稅收在地方稅收中佔這麼突出的表現,它還是有快速城鎮化和住房改革,包括城市土地制度這樣一些特定背景,但是這樣的狀態可能對於絕大多數的地方和城市來説,可能很快就會變得不可持續。所以中央提出的要考慮建設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其中必然包括房地産稅收的一個設計,所以這方面的任務可能也是比較緊迫的。

另外在張斌老師講的需要關注的問題和啟示方面,我們也能夠看到,地方政府在很多方面,包括陳老師講,它是有優勢的,在稅的問題上,有很多關於當地經濟發展、企業狀況的在地化,地方性的支援,資訊和數據,擁有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精英,具有強大的地方性要素資源動員能力。在稅制結構的設計上,肯定最終是要增強它的治理能力,提高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水準。同時,對於張斌老師講的,基層財政困難的制度根源我們也能夠看到,能夠更深的體會到,地方政府的行為和激勵潛藏著中國式改革的動力機制的秘密,接下來的任務或者出路,就是要改變這種地方政府激勵機制被扭曲的種種問題,需要中央政府在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之間能夠謹慎權衡,深入縝密的再思考,能夠恢復和重塑中國改革的動力機制,核心是理順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把各方面潛藏的被壓抑的動能能夠有序可控的煥發出來。

2016-12-28 16:57:52

張群群:

陳曉光教授講的地方政府與稅收監管,用四個非常形象生動的故事,揭示了地方政府干預稅收徵管那種非常微妙的機制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其中關注實際有效稅率的變動、分佈和影響,體現出來的稅收扭曲,既包括在時間軸上的扭曲,還有不同類別、不同屬性和特徵的企業,類別分佈上的扭曲,還有整個企業生態和政企關係上的扭曲。這些共同造成了稅收扭曲在資源配置上的效率損失,像對企業規模選擇的效應,地方政府相當於以稅收徵管作為一個傳導途徑,把市場風險轉化為順週期的干預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等於是放大了營商的系統性風險。最終的結果,通過這種選擇機制,既是市場的選擇,同時又有政府的選擇,最終選擇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具有最強的稅負轉嫁能力的企業,不知道這種理解對不對,我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會下再請教陳老師。我覺得陳老師講的這些能夠看到背後的研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我們也看到發了很多高水準的論文。我覺得這些研究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揭示了一個激勵相容的稅制,特別是能夠很好的解決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這樣一個稅制結構設計、稅制框架設計的重要性。一個理想的或者有所改進的稅收框架應該服務於實現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體系的目標,同時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對市場友好和對企業來説是一個友好型的營商環境,以這樣的方式發揮作用。這是我對陳老師所講內容的學習體會。

2016-12-28 16:54:28

張群群:

大家辛苦了,忙了一天。首先聲明,我既不是專門研究宏觀經濟的,也不是研究稅的,所以我剛才請主持人,請馬珺研究財稅專家評論前面的幾位老師的精彩演講。

對我來説,這是一個學習過程,我就説説我的學習體會。汪紅駒教授回顧和對比了16年經濟運作實際情況,以及和年初預測情況的差別,提出四個超預期,同時提示了2017年將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他提出主要是依據克強指數,從底部回升的趨勢,認為是存在一個改革窗口。我一貫比較悲觀,我懷疑這個到底是一個改革窗口,還是一個改革的空窗期呢?因為前一段時間大家對改革空轉的感受太強烈了,因為未來一兩年整個經濟運作又跟政治週期又出現一個疊加的過程,這個有待於我們去觀察,改革在2017年是不是真的能夠有大的動作,還是説這個機遇又錯失了。當然,我們也期待明天在預測會上聽汪老師對這個問題進一步的講解。

2016-12-28 16:53:10

楊志勇:

下面請張群群,給5分鐘時間。

2016-12-28 16:52:33

馬珺:

張斌簡單點評,儘管張斌講的是地方稅的建設問題,實際上我們把地方兩個字去掉,其實就是中國的稅制建設問題。不能夠就稅談稅,首先要有一個宏觀的口徑。其次,稅一定要和支出相對應起來,然後才能找到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稅,是以支定收,或者根據支出來確定我們需要多少稅收。在這個情況下還應該,你的制度建設和徵管過程中是不是經過同意的,要有一個法治化的理念,經過同意的才不成為你的被迫,才是你的自願,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理解我們今天的稅感,這種稅負感覺。

上述三位學者提的這些,對於現在大家關注的這些問題,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理解和他們的研究,非常深入,也值得我們今後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深化,特別是張斌提出來的,未來還沒有出臺的事權跟支出責任,到底我們應該怎麼樣走,更加具體的方案還需要下一步更深化的研究。謝謝大家。

2016-12-28 16:51:03

馬珺:

陳老師給大家講了四個非常好的故事、非常精彩的故事,陳老師的貢獻,他細化了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感官、直觀的感覺,他從四個方面來細化。首先政府對於稅率的干預、稅制的干預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同樣一個稅種,針對不同的産品或者服務,徵的稅率,實際稅負不一樣的話,由於政府干預造成的,實際上是影響整個經濟增長的,這需要政府本身來轉型升級,這是政府這塊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其次,尤其是現在經濟下行壓力這麼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難免對於稅收的壓力大,你會通過加強徵管,加強徵管是法治化的、合理合法的強化徵管、優化徵管還是徵過頭稅,還是所謂節支而余,這個度怎麼把握,不僅關係到稅制本身的建設,也關係多稅收徵管未來應該怎樣走。

2016-12-28 16:50:18

馬珺:

今天的三位演講嘉賓精彩演講,我怎麼樣來評價呢?我從個人感興趣的角度串一條線。汪老師講的經濟形勢,怎樣影響微觀經濟主體的稅負感覺,在這個基礎上對我們稅制改革和稅收徵管提出了哪些改革的要求,這是陳老師剛才給大家介紹的內容,這樣一條主線就可以把上述三位研究者的主要精華概括起來。汪老師提到,現在是一個實行供給側改革非常好的時間窗口,我們上午聽到我們院長蔡昉的演講,目前總體經濟增長率已經不可能再恢復到兩位數的時代了,我們的潛在增長率,他估計是6.2,我覺得這個時間窗口,我也期望明天能夠到汪老師更深入的講解,到底給我們的改革留下了多長時間。我個人感覺這种經濟下行,或者説“L”型發展趨勢還是可信的。包括我們的直觀感受也好,肯定會影響到整個稅基,自然而然就會帶來經濟主體的稅負感覺的變化。同樣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包括劉尚希院長講的,如果成本控制能力不夠的話,肯定就會感到稅負加重的感覺,就和我們當前對稅收負擔、死亡稅率的討論就非常緊密的聯繫起來了。我們單純的就稅收論稅收或者就宏觀稅負論宏觀稅負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稅感總是非常客體了,因為有外部環境的不同,這種相對稅負的研究還是非常重要。在這種總體經濟下滑的條件下,以前説是大馬拉大車,我們現在是小馬拉大車,經濟能力下降了,肯定會感受到負擔,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感覺到了稅負的增加或者加重,我們發現有的企業並沒有這樣強的感覺,或者他的盈利還是上升的,沒有感覺稅負這樣重,就有人提出來,是不是他的自我轉型能力或者適應能力更強,是不是需要我們所有企業都這樣做?當然,我們的企業需要從自身找原因,但是稅制本身有沒有原因?我們目前的這種稅制是用傳統産業結構業態的稅制需不需要變化?很多人都反映,一些小的網際網路企業的稅負就跟實體經濟稅負嚴重不對稱,經營同樣的産品或者也是在網上銷售,嚴重的不對等。我們稅負方面如何進行轉型升級,不是企業轉型升級,不是經濟體要不要轉型升級,稅制要不要轉型升級。還有徵管方面要不要轉型升級。這幾個問題就在這樣的意義上聯繫起來了,我們平常這樣直觀,怎麼樣落實到具體的研究和隨之政策的建議來。

2016-12-28 16:48:46

馬珺:

謝謝志勇。剛才聽了三位學者、專家的精彩演講,我深深感覺到我沒有資格對他們作出評價,因為這三位學者,雖然年紀都不大,但是他們都是在各個領域裏非常優秀的。汪老師是做宏觀經濟的,是非常知名的,是上一屆孫冶方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陳老師,關注財政的人,這兩年陳老師在權威刊物上發的文章大家也都看了,他對於稅收管理、稅收制度改革這樣一些研究,也是我們財政領域非常重要的文獻。張斌是我的同事,我跟他共事多年了,反正我現在有什麼稅收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請教他,他很低調,他的知名度不如他的學識,這是我自己的感覺。

2016-12-28 16:46:18

楊志勇:

張斌對房地産稅的研究非常深入,今天拿到這套財經智庫,裏面第一期創刊號我們有一個專輯,對房地産稅對地方的貢獻,裏面有特別具體的,這個還是可以看的,跟其他的學術雜誌不一樣,我們希望學術界的東西,做政策的、做實際的也都可以看,學者也可以把自己的貢獻比較系統的通過這樣一個期刊發佈出去,擴大一些影響。

我們這一節三位主講嘉賓,我歷來主持管時間是管得特別嚴的,但是今天我基本上屬於破例,我從來沒有這樣過,我相信我們今天這個環節的學術水準,開會的幹貨應該是最多的,所以我也不想打斷太多。後面有兩位評議人,兩位評議人都是財經院的研究員,一位是馬珺研究員,還有一位是張群群研究員。剛才群群説我們調換一下順序,讓馬珺先講,我們一定在5點之前結束,如果5點之前不結束,你們就留下來自己講。

2016-12-28 16:44:47

張斌:

另外還有一個我們要注意到條塊關係,大量資金是在地方花的,但是地方的資金卻是專款專用的,這個專款專用的資金是中央的部門下來的,我們叫條條的錢,儘管這個錢的支出責任都是在地方,但地方政府缺乏統籌安排的能力。更直接的比如説拼盤,上級讓做一個事情,上級不出給錢,讓下級在本轄區內完成上級指定的任務,我們叫“拼盤”。這些情況會發現,地方政府不是在地面上的錢太少,而是這部分錢,地方政府真正能夠自主決策的部分非常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還要考慮資金對應的專款專用的程度,以及哪怕是自有資金,還有一個上下級事權劃分的法治化程度的問題,否則給它錢讓他辦更多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最後,我們應該在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法治化的程度上致力於研究地方稅體系的問題,而不僅僅局限于算賬。核心問題應該具體化,每一項具體的職能究竟在什麼意義上進行配置,這一點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比如説中央政府的職能,無論是從資金、機構、人員、考核,全都是由中央部門通過垂直管理、派駐機構的方式來履行,可以簡單總結為“法國模式”,就像中國的海關、中國的商檢、國稅一樣。另外一個模式是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足夠多的錢,但是明確説這是中央政府的事權,我委託地方去執行,但是我要測算好大概需要多少錢,我給夠你錢,仍然是委託代理關係。還有第三種,北歐模式,在這個地方有兩個政府,一個是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地方的公共服務,一個是所有中央政府條條部門,在這個地方政府轄區內,所有中央政府負責提供的公共服務整合成一個,有一個在地方上的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叫中央政府辦公大樓,辦事就到那裏面辦就可以了。中國現在這三種情況都存在,所以中國的每一項事權應當究竟怎麼樣細緻的分配好,尤其涉及到具體的實現機制,我想這是下一步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分錢的問題。

我就講這麼多,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6-12-28 16:41:54

張斌:

這個圖是2016年第三季度31個省市名義GDP和財政收入的散點圖,這個圖就是直觀説明經濟新常態下各地財政收入離散度是很大的,有的地方非常困難,有的地方其實過得還不錯。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地方差距又非常的大,剛才曉光老師也講農業縣,資源密集的縣,那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地方稅體系應該怎麼樣結合中國的現狀,包括區域的差距,這也是蠻重要的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國,我們一直強調中央集中的過多,地方留的錢少,我想這個在數據上可能就不成立。剛才講地方在稅收收入中超過了一半。這是我們講的75、95、10年主要六個發達國家,這六個發達國家,GDP排名是前10位中的六個,他們不同的級次政府佔的比重,儘管中央政府佔的比重有下降的趨勢,但其實都沒有中國這樣低,尤其考慮到全口徑預算的情況下。

基層財政困難的制度根源是什麼,還是事權的劃分,地方政府承擔的,你給他多少錢是以他幹多少事為前提的,你給他100萬讓他幹200萬的事,哪怕再加50萬還是不夠,可能我給你多50萬,讓你幹100萬的事,給你的錢多,後來給你的事也越多,最後他反而更困難了,所以離開事權的劃分是我們沒有辦法講清楚地方合理規模的。但是中國當前核心問題是中央和地方上下級關係的情況下,我們缺乏一個法治化事權劃分規則,上級政府可以隨意把事權委託給下級執行,所以事權劃分的法治化是非常關鍵的。

2016-12-28 16:41:25

張斌:

再一個,現在我們講地方稅,比如房地産,因為房地産稅講的比較多,我直接跳過來講房地産。這是2002年我測算的房地産的稅收,不包括土地出讓這些收費,土地出讓、租金、收費都不包括。房地産行業中的地方稅加上房地産五稅,剔掉重復計算的部分,佔地方收入的總部15%多一點,這是2002年。2014年這個比例達到了35%,光房地産轉到稅收大概佔整個地方收入的1/4,這是房地産五稅結構。也就是説現在地方政府來自房地産的行業和相關稅收比重已經非常大了,當然這與近期,尤其是2008年之後中國房地産行業發展的狀態有關係,可能不是一個長期穩定的態勢。但是不管怎麼説,你在這種情況下徵房地産稅,你要考慮到整個稅制的結構。

2016-12-28 16:40:46

張斌:

這個問題又回到了標題講的,要考察當前中國的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然而這又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財稅體制改革的幾大問題中,唯獨事權劃分是一個很難進步的,或者説進步相對比較緩慢的,相對於稅制改革、預算改革而言。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談到一個最優的地方稅組的問題,在明確了地方稅在整個收入體系中的地位之後,我們才看到一個怎樣的地方稅的組合是最好的,比如説一直在想增值稅、共用稅和所謂的徹底的分稅制,到底哪一個更符合中國現階段國情,到底哪一個在長期來看更符合國家長治久安的需求。比如房地産稅、環保稅,比如消費地的流轉稅,甚至包括增值稅,因為增值稅是在中國線性結構下是最大的稅種,所以在生産力五五分成,我們一直在提能不能像西班牙那樣,澳大利亞也類似,政府百分之百或者絕大部分生産端的增值稅都由政府收上來,然後以各地的人口或者消費的比例來劃給地方,地方可能錢一分錢不會少,但是獲得收入的來源和依據完全不一樣了,你在這個地方生産,其實和稅收沒有關係,反而這個地方人口多、消費多,可能收入就比較高。所以我們更重要的關注的是地方稅,包括共用,包括賦予地方一定的稅政管理權,這些對地方激勵的影響,以及這些激勵導致他行為的變遷,這些行為的變化對國家治理現代化、對資源配置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深入研究的問題。

2016-12-28 16:34:31

張斌:

回到前面這張圖,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多元化的,地方稅只是其中一種,我們把它叫地方的稅和地方的行政性收費。養狗的、執照的,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也不少。除了國有資本,銀行交給政府的,主要交給中央政府之外,其他那幾項大部分都是地方的。然後就是我們講的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然後就是債務。地方政府之所以有多樣化的收入資金來源,我們要講的地方稅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在講地方政府的最優收入是什麼樣的,最優的收入組合,怎樣一個結構是合理的,而這個結構必然涉及到謀取收入的用途,就是你的支出結構,因此支出結構就直接與我們的事權、支出責任的劃分連在一起。比如説在城鎮化建設的高峰期,地方政府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時候它使用土地出讓的資産性轉讓收入和長期的基礎設施債券的時收入,就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相匹配的。再比如我們講的一些受益範圍比較窄的,受益主體相對比較明確的,通過收費的方式可能更有效率。你要講到地方稅的最優規模,首先要講到地方稅在整個收入體系中的最優規模,而不同的收入體系、收入結構又與特殊的職能密切相關,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清晰的闡釋或者結合中國這個階段任務的清晰分類的話,單純講地方稅,只能説原來地方還有多少錢,營改增之後補給多少錢,這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總會補給他們,增值稅五五分成,新增加轉移支付,總之我不會少你的錢,做到收入格局基本穩定就可以了。但是我們應當深入考察到不同的結構對地方政府激勵的影響,像曉光老師所説的對資源配置的影響,這才是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而不僅是賺錢,我從你那裏拿走50塊錢,從別的地方補你50塊錢就完了,不是那麼簡單。

2016-12-28 16:33:09

張斌:

我們來看一下,如果從資本預算角度來看,我們全國的政府收入結構大概是這樣的,這裡需要做一個説明,這裡的土地出讓收入不到7000億,這裡算的是凈收入,凈收入是土地出讓的毛收入扣掉四項成本之後算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以來,地方政府來自於土地出讓的凈收益是大幅下降的,因為凈收益的比重是大幅下降的。四項成本的比重在2009年只有46.28%,2010年45.92%,就是不到一半,也就是説那個時候地方政府招拍挂100個億,他能拿到50幾億。但是2011年之後拆遷補償的比重大幅度提高,2013年大概75,也就是3/4是補償的成本,但是這裡面有沒有虛增成本的部分,其實是可以深入研究的,畢竟這個趨勢是很明顯的。為什麼沒有14、15年的情況呢?因為14、15年財政部是公開發佈全國土地出讓情況的,數字大家可以找到。但是那個數字跟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數字差一點,大概差不多,基本上是相當的。我算的結果,15年的時候,我們土地出讓凈收益是6813.14,稅收只是60%多一點,這裡的非稅是講的公共一般預算中的非稅收入,然後是政府性基金,社保的凈收入。地方是怎麼樣的呢?如果不考慮轉移支付,不考慮地方債務,地方2015年地方稅收入佔不到總收入的一半,只有47.97%。這裡的土地仍然是按凈收益算的,所以在土地按凈收益算的情況下,地方稅在地方收入全口徑中的比重也不到一半。社保繳費的凈收入,因為我們沒有統籌,所以都是地方的事情,這些錢專款專用,3萬多億,比重是非常大的,這是地方政府的收入,沒有考慮到中央對它的轉移支付債務。如果考慮到中央轉移支付債務,就是這樣的結構,這樣的結構中,地方稅的收入不到40%,從50%不到降到40%不到。多了什麼呢?非稅收入這邊灰色、黃色和藍色的部分,分別是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這是中央給它的,這幾項相加就知道從上面來的錢。政府性基金裏面也有一部分轉移支付加進去,然後是土地出讓的收益。還有就是債務,一般債務5000億,政府性基金中的專項債務是1000億,加在一起有6000億的債務,這是完全合規的,完全進入預算的。我們展示這個圖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在説地方稅,你會發現地方稅的來源中地方稅不到一半,總收入中不到四成,再講地方稅的完善,你只講了40%的事情。

2016-12-28 16:27:00

張斌:

地方稅的問題説得很多,尤其學界和政治界對地方稅的熱議,往往在營改增之後中央和地方增值稅的重新分成,圍繞這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展開的。重新分成大家都知道,在過渡期最後明確了營改增全面試點之後是五五分成,但是又明確説這五五分成是兩到三年的過渡期,過渡期之後地方稅體系該怎麼構建,其實現在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當然,我們講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面臨的基本問題。這是我們看到中央和地方收入比重的變化,1994年的變化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央的比重快速提高,地方的比重下降。但是我們注意到在支出端,1994年前後卻是平滑的,支出基本上沒有動,只是把收入調了,在支出不動的情況下收入調了,結果是中央收的多、花的少,對地方有大規模的轉移支付,這是1994年稅制改革之後的一個基本狀態。

最近兩年如果我們從全口徑預算的角度來看,這是我計算的2014年全口徑預算下中央和地方的收入結構。我們講到中央的時候,講到第一本預算,公共財政預算,比重是不到46,地方是54.05,中央的稅收收入中一半稍微多一點,非稅收收入中地方佔了8成。政府性基金中,土地的收入絕大部分是地方的,除了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幾百個億最後交到中央之外,90%多,大頭都是在中央。再加上社保,社保我們算的是凈收入,要扣掉財政補貼,相當於繳費收入加利息。然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規模比較小。如果所有都加在一起,最後的結果,地方已經超過了六成。這是2015年,有一個標誌性的變化,雖然在邊際意義上不大,但是實際上影響卻很大。地方的稅收收入在2015年已經超過了一半,地方在稅收收入中已經超過了一半。

2016-12-28 16:24:57

張斌:

謝謝志勇。很榮幸彙報一下這個題目“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視角下的地方稅體系建設”,恰好我剛才認真聽了陳老師的發言,您的結語對我這個題目蠻有影響的,因為我們講分稅制,總是講中央和地方應該有獨立的稅種,我不知道立得對不對,如果講的分成合理的話,能夠調動兩個積極性,這其實對我們是蠻有啟發的。當然還有您強調,我把它總結為名義稅制和實質稅制,我們更應該關注通過徵管扭曲之後的實際稅制,那才是真正的負擔,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在人民大學博士論文前頭一部分就講的這個,我覺得您今天這個非常對、非常好,也引導我們下一步研究更側重於實際稅負的分佈。

現在我講地方稅的問題,這是十八大報告裏面講到稅制改革的時候,明確説叫構建地方稅體系。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講,大家注意第二段話,完善稅收制度,這是一個標題,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這相當於是對稅制改革的兩個基本要求,也就是説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和完善地方稅體系是並列的,後面那六句話具體講六個稅種的改革。這裡講到稅種劃分的時候講到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劃分的時候,也明確提要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

2016-12-28 16:23:37

楊志勇:

故事聽下來之後,大家可以看到,增值稅我們以為稅率很統一,但是因為有曉光所講的那些故事、那些機制的存在,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稅率。我今天剛剛寫了一篇美國的銷售稅跟中國增值稅做比較,美國的銷售稅各個地方不統一,我們比你們統一,我的意思是説好,但是他也有好的地方,稅負比較輕,我們的名義稅率,我也知道各地確實是收的情況不太一樣,但是我們一直以為增值稅操作空間會小一點,但是也確實是因為各個方面的,特別是最近也感覺到一些在地方的國家稅務局感受到地方政府政府的壓力,要給我收,不僅25%,還有基數,裏面有很多東西,曉光這邊給我們展示了好幾個故事,還有他的這些文章。其實我們這裡面也會感受到,其實理論研究還是挺有樂趣的,我們最好把那些有趣的故事、成語跟經濟學打通起來。再次感謝曉光。

下面有請張斌,張斌在財稅政策研究方面是非常專業的。我們財經院的團隊有一個特點,我們跟媒體打交道不像那种經常上電視的,可能在某一個領域我們會打一些交道。因為我們一起做研究,我都很清楚他做的。張斌是財經院的院長助理,他在政策研究上有很多很獨到的看法,我們先聽他説。

2016-12-28 16:22:56

陳曉光:

後面還有一些參考文獻,我的一些論文。

2016-12-28 16:22:29

楊志勇:

曉光講了四個故事,其實是五個,最後還有一個。

2016-12-28 16:21:59

陳曉光:

現在大家都在談稅制改革,大量的在談稅制結構的改革或者結構性減稅,而且我覺得大量是從已有稅法的角度去談稅制改革,以及減稅的問題,但是從我的研究來看,實際的稅收徵管已經背離了稅法,所以在改革的時候談稅法的改革,本身就是一個緣木求魚、刻舟求劍。我們來看現實的受徵人怎麼樣,再來去看怎麼去改現實中稅收的監管,以及如何讓現實的稅收徵管,如何讓它和稅法更加貼切、更加配合,真正做到依法徵稅。

加強稅收徵管有一些紅利是稅制改革裏面大家都沒有談到的,一是資源配置的紅利,在保證增值稅平均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把不同企業的差別稅率抹平了,整個稅基就會變大,因為資源利用效率就更高了,沒有效率的企業被淘汰掉了,留下來的都是有效率的企業,自然稅基可以做大。在稅基做大的基礎上還可以繼續降稅,或者在已有稅率基礎上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這本身就是一個紅利。二是稅收徵管可以斬斷很多不正當政企關係帶來的稅負轉移,有兩類企業,一類企業可以去尋租,另一類企業沒有能力尋租,導致稅負從能夠尋租的企業轉到了不能尋租的企業。另外,加強稅收監管可以降低逆週期稅負的變化造成的營商風險,稅負波動越大,小企業就很難活下來,所以我覺得現在這個時間上很多人爭論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國家的經濟處於低點的時候,這個問題特別突出,一方面是稅金降低,另一方面稅務機關監管加強密度完成任務。所以矛盾特別突出,矛盾突出並不是現在才有,一直都有。加強稅收監管是非常重要的改革,這種改革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在法定上調整稅制或者降低稅負,更多的是稅收監管本身的改革。

這是給大家彙報一下我研究的一些發現。謝謝!

2016-12-28 16:19:39

陳曉光:

總結一下,從這四個故事我們能夠總結一些什麼有意義的政策含義呢?稅收體制設計需要考慮地方政府的激勵,實際上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和中央政府本身是衝突的,如果中央政府在設計稅制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地方政府的話,地方政府會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方法干預稅法的實施、稅收的徵管,第一個可能就是稅基,稅基要足夠的和地方政府分享。稅收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共同利益的政府,也就是納稅人和徵稅的政府,它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政府有激勵做大稅基,做大稅基以後提供公共産品,比如説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國防,使得企業有一個安定的投資營商環境。二是分成,我在研究裏還會發現,如果地方政府分成比例越低,地方政府的徵稅激勵也就越低,增值稅也是如此。三是要強調徵稅機關的獨立性,儘管我們國務院垂直領導的國稅局,實際上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很多手段去干預,一個是黨的系統,不獨立,二是地方的司法、公安都不獨立,另外一個國稅局地方的這些部門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面,地方政府給這些國稅機關每年有大量的補貼,這樣隱性的控制了這些徵稅機構。

2016-12-28 16:18:25

陳曉光:

這個圖反映的是非採礦業企業的增值稅有效稅率在2000年到2007年有效稅率波動程度反映了稅收徵管的不確定性,這個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量,這個線,稅收徵管越不穩定波動越大,這個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就越少。我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少的那部分企業都是小企業,活下來的企業都是大企業。這裡面有一個規模選擇的效應在裏面,就是剛才我説的體弱多病的,抗風險能力差的,想借錢借不到的小企業可能就死掉了。

2016-12-28 16:17:54

陳曉光:

第四個故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剛才講的是兩個部門,經濟裏面,有個農業部門,有個非農業部門。現在農業部門稅消失了,政府不能收稅了,政府要轉移到非農業部門收稅,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如果這個故事成立的話,我換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採礦業,一個是非採礦業。我們知道採礦業的稅金由於受市場的影響波動非常大,如果地方政府確實是面臨著一定的稅收監管任務,如果這個地方是一個資源大縣,資源類的稅受市場波動肯定非常大。同樣的道理,這種景象波動會不會影響到非資源類企業的稅收監管,也就是説當資源類的企業景氣的時候稅基比較大,這時候非資源類的企業日子也比較過,因為稅收監管比較松,稅收任務比較好完成。而當資源類企業日子不好過的時候,不景氣的時候,稅金下降,這樣非自然類的企業日子也不好過,因為稅收監管加強了,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這個故事就很像成語裏講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城門,一個是護城河,城門失火了,官兵要到護城河取水,這樣護城河裏面的魚就死掉了。護城河裏面的水也是有限的,如果水是無限供給的話,魚也不會死。我的不確定性來源於資源部門的市場的波動不確定,兩個部門有採礦業和非採礦業,資源因素在我們公司裏説的是地方政府面臨一定的稅收徵管任務,當他從資源類企業不能徵收足夠稅收上來的時候,他就要考慮從非資源類企業徵稅。存不存在這樣的現象了?的確存在。

資源類企業的利潤率在2000年到2007年這個時段上的波動,共同反映的是非資源類的企業、非礦産的企業的增值稅的有效稅率,我把所有的線分成兩個組,一個組是沒有礦的組,用藍色的線表示,另外一個組是有礦的那些線,用紅色的線表示。結果發現,如果這個地方沒有礦,儘管整個資源行業有景氣波動,但是非資源類的企業稅率是不變的,也就是説如果沒有不確定性産業的話,我的稅收徵管也是沒有不確定性。但是如果我有資源的話,紅色那條線,你會發現資源行業越景氣的時候,利用率越高的時候在這。非資源行業企業裏有效稅率也在降低。但資源類的企業日子不好過的時候,非資源類的企業有效稅率也比較高,這是一個典型的財政部長樓繼偉稱之的順週期的財政政策。經濟好的時候他放水養魚不去徵稅,經濟不好的時候他勒緊脖子要徵稅,讓企業雪上加霜。就好象養羊,夏天的時候你不剪羊毛,冬天天寒地凍的時候去剪羊毛,導致很多疲弱多病羊死了。

2016-12-28 16:10:21

陳曉光:

第三個故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什麼意思?如果我認為地方政府能夠干預稅收的徵管,他為什麼要去干預呢?我的解釋是,一般會不讓國稅局去收稅,保護當地的稅源。但是問題在於,如果地方政府缺錢怎麼辦呢?可能會反過來,讓國稅局徵稅,完成稅收任務,滿足他的支出需要。這個故事成不成立呢?我用2005年全國全面取消農業稅作為一個準實驗或者自然實驗來看。因為取消農業稅以後,縣一級政府稅收收入受到了一個負面衝擊,平均來看每一個縣農業稅的稅收收入佔總稅收收入12%,而且各個縣的差別會不一樣。我發現取消農業稅以後,農業稅收收入損失比重越大的那些縣,它的工業企業在2005年之後,他們增值稅的有效稅率增加的就越多。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當地政府新增收上來的稅大概可以彌補掉由於取消農業稅,使得他的稅收損失一增一減,基本上保持平衡,就是我説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我分成兩條線,一條是沒有受到衝擊的線,不是農業線。另外一條線是農業線。縱軸是工業企業的增值稅有效稅率,橫軸是年份,2005年是取消農業稅那條豎直的線,紅色這條線反映的是農業大縣,我們發現在取消農業稅之前,兩類線增值稅的稅負是比較一直,變化是比較一致的,但是取消農業稅以後,農業大縣工業企業的稅率明顯比非農業稅線的稅率高出很多。這就相當於吃藥的效果,相當於實驗上吃藥的效果,讓那些農業大學吃藥,吃藥確實出現了效果,沒有吃藥的藍色的線沒有出現效果。

2016-12-28 16:08:55

陳曉光:

反過來講,如果這個故事成立的話,是不是資本密集型企業他們確實有更強的動力和地方政府建立關係呢?這個是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我只能從側面的一個證據試圖來回答。我用2004年世界銀行的投資環境調查。在那個問卷裏面,世行的調查詢問了每一家企業娛樂招待費以及吃喝的費用,有的研究就用這個指標刻畫中國企業的腐敗程度。但是我認為吃喝招待不完全是腐敗,腐敗也不完全是吃喝娛樂招待,但是娛樂招待其中有一部分應該與腐敗有關係,而且如果我的政治週期的故事是成立的話,這部分娛樂招待其中和腐敗有關係的那部分應該也會出現政治週期,如果我剛才説的故事成立的話,應該是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出現政治週期,勞動密集型不該出現政治週期,確實是這樣。我們來看兩類企業,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隨著任職的增加沒有顯著的週期,但是資本密集型娛樂招待費佔銷售額的比重是在增加的。而且我進一步發現,資本密集型企業每花一塊錢的娛樂招待費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的降低以及信貸的獲得,但這個證據不是最直接的證據。現在這個證據至少沒有和我剛才講的那個故事是不一致的。

2016-12-28 16:07:54

陳曉光:

第二個故事,如果現在我發現了同樣的産品,發現了不同的有效稅率,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增值稅監管那麼嚴格還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我給的解釋是,地方政府的干預。為什麼地方政府會有動力去干預呢,以及為什麼地方政府有這個能力去干預呢?我第一個研究就涉及到地方政府最有權力的一個官員就是市委書記,我看市委書記的任期裏面,企業的增值稅率裏是不是會出現政治週期,為什麼會研究這個現象呢?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大量的企業如果和政府有關係的話,如果存在政治關聯的話,他們可能可以獲得到很多優惠的政策,包括信貸、土地、稅收。但是增值稅關係網路是不穩定的,老的市委書記走了以後,新的市委書記來,已有的企業需要建立新的關係網,建立關係網又需要時間,需要彼此的信任,需要新的市委書記重新任命官員,新任命官員又任命下面官員,所以整個網路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這個故事成立的話,我們就會看到可能企業的稅收也存在政治週期。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隔山打牛。朝三暮四的意思是説,企業的稅率會隨著書記任期的變化而變化,隔山打牛説的是我考慮兩類企業,一類企業是資本密集型企業,他們有更強的能力和動力去和地方政府建立關係。另一類是玩具廠類似的企業,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我會發現資本密集型企業隨著市委書記任期的正確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稅率反而是在增加的,一降一升。隔山打牛的意思是,由於把稅收的優惠給了一部分企業,結果另一部分企業受到了傷害。這就是稅收徵管的一般均衡的效應,這個圖就反映了稅收的效應,左邊這個圖反映的是,隨著市委書記任職的增加,左邊這個圖反映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稅率。而右邊這個圖反映的是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稅率,大家可以看得出來,一邊在升,另外一邊在降,而且有一個比較優美的政治週期在那兒。大概第三年、第四年達到一個頂峰,這是和其他研究比較吻合的,很多研究發現第三年是市委書記任期裏面可以産生很多影響,跟很多方面産生影響的一個年份。和我的研究比較相關的一個最近的研究是中山大學他們有一個發現,市委書記到任的第三年任命的官員是最多的,也就是説他建立關係網的年份是最強烈的一年。

2016-12-28 16:06:43

陳曉光:

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出現了稅收徵管的問題,會對經濟效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故事,我每一個故事都用成語來總結和概括。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天女散花、陰差陽錯。由於地方政府對增值稅的監管,儘管增值稅法定上是統一的,但是在各個地方非常不一致。比如生産礦泉水的企業,在江蘇是一個稅率,在新疆是另一個稅率,這就導致同一個稅種同樣産品的差別稅率。舉個例子,我們看一個四位數的産業,飲料業。法定稅率17%,但是在各個地方稅率差別非常大,有的小17%,有的超過17%,但是超過17%的部分有可能是有的飲料廠不能抵扣,有些中間投入品不能抵扣,但是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差異特點,差異大會導致經濟學上説的資源誤配,什麼意思呢?市場經濟之所以有效率,是價格信號起作用,生産同樣産品的企業面臨同樣一個價格信號,這樣沒有效率的企業,生産成本高的企業就被淘汰掉,生下來的是有效率的企業。但是現在如果説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稅率,相當於稅率就扭曲了價格信號應有的作用。比如有個企業本來沒有效率,但是面臨低稅率,依然可以活下來。一個有效率的企業面臨高稅率,甚至可能被淘汰掉,這就導致了資源誤配。我的一個研究來測算中國在存在這樣一個差別稅率的情況下,資源誤配導致GDP的損失大概有多大呢?假如説經濟裏面只有兩個企業,總體的勞動力是L,有兩家企業他們分別分配L1和L2,有效率的經濟應該是什麼呢?這家企業共有這麼多,那家企業共有那麼多,他們的勞動的邊際産品兩個企業最後是一樣。但是現在兩家企業稅率不一樣會導致什麼結果呢?一家企業共用這麼多,低稅率企業共用的多,高稅率企業共用的少。導致資源效率配置的扭曲,我做了測算,從2000年到2007年基本的樣本期的發現,由於增值稅稅率的差別,導致了我們國家製造業的GDP可能損失每年年均7.9%,但是這個測算基於一些模型的假設。如果放寬一些假設,這個結果還是比較穩健的,甚至比這個結果還要高。

2016-12-28 16:05:38

陳曉光:

要來談這個問題,先來探討制度背景如何理解。我們在談稅收徵管的時候,翻開標準的稅收經濟學的教科書,只有兩類人,一類叫政府,作為徵稅的人;另外一類是企業,作為納稅人。實際上在現實的監管當中,政府裏面還有非常複雜的參與者,其中一個參與者就是整個稅收徵管部門,比如我們國家的增值稅,政府是把一些重要的稅種,比如增值稅委託給了國家稅務局徵管。不好意思,因為裏面的圖都是我英文的論文,直接摘下來了,其中有一些圖都是英文表示,應該不會造成閱讀上的麻煩。中央政府應該會把一些稅收徵管的任務委託給國家稅務局來監管增值稅,這是第一個分離,也就是説政府和稅收徵管部門的分離,經濟學中分離是很重要的,意味著分離的主體之間會産生利益衝突,這時候會産生委託代理的問題,政府想要實現的目標並不一定能夠完全實現,因為代理人本身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第二個重要的分離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離,中央政府一方面把稅收徵管的任務委託給了國家稅務局,但是另一方面為了刺激經濟的增長,他又把一些經濟增長的任務、就業的任務委託給了地方官員,這就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國家過去三十多年高速的經濟增長,以GDP為導向的官員晉陞的激勵委託給地方政府,來從事經濟的活動。這時候會造成一些問題,地方政府如果為了要發展經濟,最簡單的,為了招商引資,這時候我們稱之為凈抵的稅收競爭。稅收競爭會導致,儘管國家稅務局是在國務院垂直領導管理下的獨立地方政府機構,但是地方政府可能會通過各種方式去干預國家稅務局的徵管。比如説如果是為了保護地方的稅基,可能會降低,讓國家稅務局降低增值稅的徵管,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由於增值稅是個共用稅,比如省以下的政府只能拿到25%,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就更想激勵,不讓中央政府把稅收拿走,為什麼呢?如果國家稅務局從本地企業收100塊錢的稅上來,75塊錢跑到中央政府,剩下25在省政府,到縣政府就更少了,所以地方政府往往會有更強的激勵繼續去干預,不讓中央政府把這100塊錢拿走。現實當中看數據就可以看得到,我們國家儘管標準稅率增值稅是17%,但實際徵收的稅率遠遠低於17%。比如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來看,增值稅的有效稅,也就是説每家企業應納增值稅和報上來的增加值,平均大概只有10%,增值稅的徵管就是這麼一個問題。

2016-12-28 16:02:56

陳曉光:

謝謝志勇老師,感謝財經院的邀請,非常榮幸參加財經年會。報告一下我過去六年一系列的研究,也是借這個機會,一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來討教,特別是志勇老師在這裡,對稅收徵管問題也很熟悉,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今天的題目是地方政府與稅收徵管,我會講四個故事,這四個故事裏面有兩個共同的主角,一個主角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的官員。二是作為納稅主體的企業。

之所以選這個問題來講,和這次財經年會的主題也是契合的,財經年會主題是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覺得供給側的市場主體是企業,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增長,大家認為都是做對了地方政府激勵,地方政府拼命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搞GDP。但是存在另一個問題,在做對激勵的情況下,很多情況下會做錯了價格,扭曲了價格,使得市場機制並沒有起到資源配置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知道市場機制如果要起到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最重要體現在資源是否在企業之間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今天我要講的東西和這個問題就有關係。還有一方面是關於稅收方面的扭曲。我今天主要是從稅收角度切入,來看地方政府是如何干預稅收徵管以及影響經濟的,以及在此基礎上如何影響了整個資源配置的效率。

2016-12-28 15:59:15

楊志勇:

下面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曉光教授演講《地方政府與稅收徵管》。曉光非常有名,特別是在現在純粹的學術界來説是非常有名的,對媒體來説不一定那麼有名,因為他在中國社會科學,在很多很好的期刊上發表了文章,讀了兩個博士,一個北大的博士,一個倫敦經濟學院的博士。

2016-12-28 15:53:54

楊志勇:

謝謝汪老師,其實他講了很多,包括四個超預期,但是沒看到數字,明年的GDP是多少?(明天再説是吧),他留了一個關子,你們明天再聽他的報告。我最關心的是他在講2017,因為2016年四個季度,前面是6.7,後面也基本上是6.7左右,前年也最好算,也是6.7左右,明年説要稍微低一點,是不是也就6.5左右,大概也就是這麼算。

剛才也提到了一些預期的因素,比如四個超預期,比如PPI超預期,PPI超預期是不是跟“克強指數”上升有關係?在PPI超預期,比如煤炭那些貴了,貴了就運得多一點,會傳遞到CPI到什麼程度?如果經濟停滯的話會不會出現滯脹呢?種種的問題,他明天應該有更加專業的説法,因為明天是財經院按照過去季度報告,這個時候差不多也算年度報告了,那個年度報告,我們汪老師是主持人,他從經濟所加盟財經院最主要做的一項工作,宏觀經濟的報告,他的報告內容非常豐富,我一般情況下會打斷別人演講的,但是我今天沒有打斷。但是我最後沒聽到他説六點幾,所以我最後會問他這個問題。謝謝汪老師。

2016-12-28 15:49:53

汪紅駒:

有幾條需要著力推進的,一是要適時適度優化債務杠桿配置,因為經濟總體的杠桿,比如我們用M2跟GDP的比值來算,總的杠桿率要把它降下來是不科學的,但是需要在某些部門之間可以轉移杠桿。“僵屍企業”還是需要清理,國有企業很多過剩産業有僵屍企業。民間固定資産投資還需要引導,2016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行。要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體的原則是要堅持穩中求進。

謝謝大家。

2016-12-28 15:48:39

汪紅駒:

從內部風險看,2017年我們有一個頭等重要的就是去杠桿問題,債務風險,投資需求可能有下行的壓力。我們講到2016年基建投資、房地産投資都使出洪荒之力,2017年投資增速是不是還能維持那麼高,有下行壓力。如果去杠桿的程度或者幅度比較劇烈,投資上不來,投資有下行壓力,經濟“L”型可能會破位。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相結合、互相作用,就會強化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導致資本流出。2016年人民幣貶值了不少,到目前為止在岸、離岸都在6.95左右,資本流出典型反映在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外匯儲備規模原來在2014年6月份的時候,曾經達到高峰,在3.99萬億,到2016年11月份的時候到3.05萬億,有可能在2016年底的時候突破低於3萬億了。資本流出、人民幣貶值預期,對中國國內經濟的穩定會産生一定的影響。綜合起來看,2017年還是有不少風險。

現在我們看到供給側改革有一個時間窗口,前面講2016年有四個超預期的指標,那些超預期的東西就反映了現在2016年宏觀經濟可能不像想像的那麼太糟糕,有一個典型的“克強指數”,用總理曾經説過的貸款、工業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這三個指標合成之後,算出一個“克強指數”,有一個大幅波動的曲線。從這個曲線波動的情況來看,2016年有好轉的勢頭。如果説總體的經濟GDP增速是“L”型的平臺,但是在這個平台中間還是有波動的。現在的波動是還在上行的階段,上行的階段我認為就是當前深化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最好的時機。剛才郭克莎教授説我們的供給側改革要處理好穩增長與改革的關係,從我們現在這個圖上來看,穩增長從“克強指數”這個指標來看,目前是處於稍微從底部回升的階段,所以必須在這個時候趕緊抓住機遇、抓住機會,推進供給側改革。因為“三去一降一補”,“三去一降”對於經濟穩增長都是負面影響,當然“一補”是有利於穩增長的。什麼時候加快推進“三去一降”改革措施,也就是説在穩增長取得經濟增速有回升態勢的時候,哪怕是微觀的某些部門有回升態勢的時候,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原則就是要確保經濟在中高速區間平穩增長,而且是要在不突破底線的前提下推進供給側改革。

2016-12-28 15:44:16

汪紅駒:

下面簡單看一下2017年的一些預期和風險。外部風險,最主要的是美國的新總統政策風險。美國新總統特朗普選出之後,他提出了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政策,但是如果把他與傳統的宏觀政策相對照,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很多政策內容其實就是凱恩斯擴張的新政策。比如他説要減稅,比如要擴大政府的基建投資,像這些政策就是典型的凱恩斯政策,他的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會産生一些通脹的預期,這個通脹預期其實在選出總統之後在市場上有所反映。12月份的時候美聯儲加息了,他肯定也參考了通脹預期的問題。在美國新總統擴張性政策的刺激下,有通脹預期,就有美元的加息預期,又會産生美元的升值預期,當然升值預期也與歐洲的經濟不景氣或者歐洲經濟復蘇緩慢、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的繼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有關係。

2016-12-28 15:42:57

汪紅駒:

是怎麼使出的呢?特別是房地産行業拉動GDP0.5個點,主要是金融部門加上,1-11月份累計新增貸款當中60%以上貸給了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原來銀行貸的中長期貸款大部分是貸給企業的,但是2016年這是一個突出的變化。銀行貸給企業的貸款增速下降了,佔比也下降,但是貸給居民部門的中長期貸款有大幅度上升。居民部門加杠桿,加杠桿以後就都去買房了,從洪荒之力上來看我們可以比較一下,2016年雖然有四個超預期的指標,看起來好像還不錯,但是穩增長使出了洪荒之力。未來在2017年是不是還有洪荒之力來穩增長?這就是一個問題。

2016-12-28 15:42:29

汪紅駒:

現在來看一看2016年實現四個超預期使出了哪些洪荒之力。一是基建投資,1-11月份基建投資累計增長18.9%,這個速度也是比較高,當然前幾年比較起來也還是基本維持了20%左右的增速。房地産投資比較特別一點,2016年房地産投資,1-11月份投資累計達到6.5%的增速,但是2015年只有2.5%,所以2016年穩增長,房地産投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社會融資總量上看,2016年的社會融資總量增速也是非常驚人,1-11月份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達到18.3%,因為2014年、2015年的時候社會融資總量增速非常低。

還有一個方面是金融業佔GDP指標。上午吳曉求教授談了這個問題,當然有爭議、有不同看法。目前來看,2016年1-9月份金融業佔GDP比重,名義值之比,佔8.8%,拉動GDP增長0.5個點。從歷史上看,我國金融業佔GDP比重高的年份的時候,有的時候是超過10%的,2016年比2015年還稍微降了一點,因為2015年股災之前,股票市場衝擊6000點那幾個季度的時候,對金融業佔GDP的比重是超過10%,拉動GDP也超過1.4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2015年一季度、二季度的時候,金融業佔GDP的比重比2016年還要高。從房地産業來看,房地産業佔GDP的比重,2016年1-9月份佔比是6.5%,拉動GDP增長也是0.5個點。2015年房地産也佔GDP的比重比較低,所以我們現在看到2016年房地産業,房地産銷售,房價漲上來,房地産企業的利潤也有大幅度的回升,政府的賣地收入,就是財政的基金、土地出讓金也有大幅度回升。這幾個方面應該是2016年對於穩增長使出洪荒之力的幾個主要方面。

2016-12-28 15:35:57

汪紅駒:

我們現在看一看,如果回顧總書記在2016年1月18號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的培訓班上,對2016年初的經濟形勢做的概括,叫“四降一升”,第一降是經濟增速下降,第二降是工業品價格下降,第三降是實體企業盈利下降,第四降是財政收入下降,還有一升是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這“四降一升”是針對2015年的經濟形勢做出的判斷。現在回過頭看他當時做的這個判斷,現在有很多改變了。剛才講的那四個超預期,你説經濟增速原來都預期下降的風險非常大,2016年穩住了,在6.7。工業品價格下降,當時擔心通貨緊縮,2016年工業品價格有比較大幅度的回升。實體企業盈利下降了,工業企業盈利,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盈利有大幅度的回升。財政收入下降問題也有改善。總體上説,我前面講的四個超預期,如果對照總書記在2016年初的那個判斷,應該就是目前這個經濟形勢跟2016年初的判斷有好轉。當然,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2016-12-28 15:35:26

汪紅駒:

三是實體財務指標好轉超預期。圖上列出了産品庫存同比的問題,工業産品庫存在2016年,特別是4月份一直到10月份的時候,同比都是負增長的,2016年11月份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正增長。工業産品庫存負增長在過去也是很少見的。藍線顯示的是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在2016年也出現了正增長,原來在2015年的時候,工業企業的利潤是負增長的,這個也有超預期,沒想到會有這麼好的事情。

四是房地産市場發展超預期。我們從價格上看,價格同比的增長來看,2016年一線城市,到2016年11月份增長超過25%,二線城市超過15%,如果説三線城市沒怎麼動吧,其實也漲了不少,比較起來同比也有9%左右。房地産市場超預期,價格是一個方面,還有房地産的銷售面積、房地産投資等等,很多有關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指標都是有超預期的。

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2016-12-28 15:34:42

汪紅駒:

我爭取在10分鐘之內結束。我的題目叫“抓住機遇,深化供給側改革”,其實這個問題在今天上午的大會上,蔡院長,下午郭克莎教授也談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我的題目側重在抓住機遇上,向大家做一些補充。

主要講以下三個方面:一是2016年宏觀指標有四個超預期。二是2017年目前存在的預期和風險。三是深化供給側改革要幹些什麼事。

關於2016年四個宏觀指標超預期問題,一是經濟增速平穩超預期。因為我們看到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經濟增速都是6.7,可能四季度還是6.7,所以看起來大家就很多困惑,怎麼可能這麼巧,都是6.7,所以這是一個超預期的問題。當然,這個超預期是符合經濟增長運作走勢的。

二是工業産品價格大幅回升超預期,大家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我們的PPI在2016年,其實就是2015年底的時候就出現了連續回升態勢,到2016年11月份的時候回升到3.3%。PPI回升是在2016年9月份,從同比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9月份應該是結束了過去54個月的負增長,經過那麼長時期的負增長之後,出現這樣一個比較大幅度的正增長,還是有超預期的,可能有很多方面是不適應的。

2016-12-28 15:33:47

楊志勇:

第二單元現在開始。今天下午有兩個會場,我們這個是第一分會場,主題是“深化改革 穩中求進”。我們這一場是3點25到4點45,接下來有三位演講嘉賓和兩位評議人。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的楊志勇,下面先請財經院的綜合經濟部副主任汪紅駒研究員演講,演講的題目是“抓住機遇,深化供給側改革”。

2016-12-28 15:21:48

中國網:

茶歇

2016-12-28 15:21:19

夏傑長:

簡明扼要,直奔主題。同樣做流通,但是把網際網路+流通未來的發展做了一些評判和分析。非常謝謝依紹華教授。接下來將休息10分鐘,進入第二單元。第二單元將由楊志勇主持,三位發言人,兩位評議人,還有與媒體的互動。

2016-12-28 15:20:56

依紹華:

在網路和應用方面。當時我們開會的時候,就像今天擺的礦泉水,美國説也希望像中國一樣,他們説在中國在網上什麼東西都可以買到,但是美國連瓶水都不能買,是限制的,很多商品在網路上是控制的。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今天經歷了網路的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這個過程中大家都知道網路安全、産品品質安全,在這個過程中對它的規制和管理更加重要。

我非常同意剛才鐘教授的觀點,網際網路金融非常火,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問題,如何避免風險,讓它健康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就簡單説這些。

2016-12-28 15:20:31

依紹華:

謝謝夏老師,謝謝前面幾位專家,給我們做了精彩的演講。也如夏老師所説,4位老師中3位研究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金融。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因為我是搞流通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是我們研究的熱點和重要領域。關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經濟這些因素最主要的是理解為技術創新,其實還是技術層面的,首先還是技術領域的創新。我們大家都知道,技術創新是拉動經濟增長,包括社會生産力提升的一個最主要的要素。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是現代經濟當中目前最有效的、應用最廣泛的要素。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最初的發明是美國,我們是承接應用的地方,但是發展的速度和領域都比美國發達的程度更高。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對網際網路今天討論的很多了,我覺得最主要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是如何更好的使用它、運用它,更好的規制它。現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得這麼快,不但是應用得更好,還有很多的前提條件,一個是我們中國本身和國外相比,在商業設施方面尤其是城鄉之間的普及程度有巨大的差距。我們和國外相比,我們的商業設施的完善程度是有距離的,因為這樣的原因,電子商務高效、便捷的方式滿足的大家的需求,所以發展很快。另外我們的運費很低廉,去年10月份我們到美國進行了交流,專門關於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了一次中外學者的交流,他們對我們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此迅速,好多不理解的地方。一個是中國西部買一個東西,很快的就能送到,我們當時講在西部的時候,現在京東用高級的無人機技術,在去年去的時候,還是三輪車,給美國人講,他們都不明白,這種方式包括這樣的費用,在美國人眼裏是不可能實現的。

2016-12-28 15:18:15

夏傑長: 謝謝您的評議和獨到的見解。接下來有請流通室主任依紹華進行評議。

2016-12-28 15:17:45

夏先良:

市場需求國家管得太死,而且市場需求受到限制和扭曲的地方太多,我們購房、買車,很多消費都受政府的控制,這往往限制了我們的經濟增長,當然我的調和中央的調不完全一樣,中央説不能炒房,房子是要拿來住的,老百姓沒有投資的渠道,炒房也未嘗不可,這是資源的配置、資産的配置,我覺得完全可以。我覺得這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説,是一種思考,可以有思考的角度。

我們的消費要更多的內化,減少外化,很多過剩産能往往想通過走國際産能合作,通過對外輸出外化出去,增加GDP增長。這很大程度上往往適得其反。因為我們的過剩産能,比如鋼向外傾銷,以前得到的結果是很不好的,比如歐美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不給予,現在還很難辦,雖然是一個法律問題,現在又演變成政治經濟問題。但確確實實過剩産能外化沖銷,導致了市場競爭處於很不利的地位,我們給更多的將來要控制需求,很多需求都跑到國外了,旅遊、消費、海外購物,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教育,這不是不可以,就是我們很多需求沒有拿到國內消費,推動國內的經濟增長,沒有很好的想去增加國內的有效供給,而是需求外化出去。我就講這麼多,謝謝。

2016-12-28 15:14:56

夏先良:

利用外資增長也是明顯的,對外投資更加明顯。1-11月份據商務部統計大概有1600億,這是官方的統計。估計實際數據可能還要超過這個數。全年總的對外投資規模會更大一些。可以説雙向資本的流動調節和商品流動調節都體現出國家在結構性調整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促進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了資源配置的效果。

供給側改革不是單方面的調節,應該是供求雙方動態的調節。市場經濟如果只管供給,只優化這一側,更大程度上需求這一側沒有放開,往往政府管得太多,也不利於市場的發育,也不利於市場的開放。往往市場越不發達,越不開放,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就越發展不起來,經濟潛力就不能釋放。所以我從這個角度上,聽了上午蔡院長講了“L”型經濟、雙“L”型經濟,是從封閉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覺得是“L”型。從國際經濟學角度來説,市場開放條件下,經濟永遠是波動的,不是你想著是“L”型經濟,所以更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種波動性的經濟,更加符合客觀的實際。我的判斷並不是就只是“L”型經濟,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個“V”字型經濟。有人覺得不可能是“V”字型經濟,我們要把國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利用起來,有可能達到“V”字型經濟,不能拒絕這樣的現實。

2016-12-28 15:13:50

夏先良:

剛才挺認真的聽了四位專家的發言,四位當中有三位講了網際網路經濟,宋院長講了網際網路電商新經濟,鐘教授講了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李勇堅講了網際網路發展戰略,都比較新。我恐怕評不了,一會等依主任。

他們研究得都非常的專業,很深很前沿,不做多評論。我很讚賞剛才郭克莎研究員提出的觀點,我很讚賞,尤其他講到推進供給側改革也要適度擴大總需求,改革不等於結構性調整,這確實是兩碼事。我想談一點自己的看法。現在的新經濟可以説是新經濟、新常態和新形勢下的一個必然的産物,也是我們需要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但是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也需要調整。中央及時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決策意義重大,要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進行結構性調整,進行供給側改革。這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外貿的角度來看,今年1-11月份外貿,雖然是有一點的負增長,進出口大概是1.3%、1.2%的負增長,進口只有0.3%的負增長,出口是1.8%的負增長,但是幅度非常小。可以説,如果刨除價格的因素,還是有很大程度上是正增長的。所以我覺得這可以説是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之一,可以説一年來也是有成果的。

2016-12-28 15:08:55

夏傑長:

非常謝謝勇堅教授。網際網路發展特別是未來的發展戰略,對生産生活的影響,在座的各位特別的關注。接下來的時間是評議時間。

2016-12-28 15:07:36

李勇堅:

製造服務化2.0版,這個很多國家已經提了,像西門子數據工廠解決方案、GE工業網際網路,這些東西都是新的。服務業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有O2O,當然O2O有很多問題。分享經濟、健康服務的平臺化,金融的網際網路化,剛才鐘教授已經説了,我不展開了。科學技術,2016年9月,所以人都以為希拉裏要當美國總統了,ModlA這家公司當時就提了,特朗普一定會逆襲,結果他是正確的。所以,人工智慧怎麼用於科學研究,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問題。

文化産業,所謂的文化,從文化消費的大眾化到文化生産的大眾化的問題。最後,整個戰略的基礎就是從C2B到C2X,原來只是從顧客到商家,但本質上未來是以客戶為中心,拓展開去。謝謝大家。

2016-12-28 15:07:08

李勇堅:

最後是推進網際網路的具體應用。中國“芯”戰略,有了戰略機遇。GAFA時代,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他們四家,WINTEL聯盟的增長速度已經下降了,在那個時代中國的晶片是吃了很大的虧的,現在英特爾的業務邊緣化了,因為晶片定制方案已經成為一個潮流,各大公司都有定制化的晶片,尤其是在物聯網的世界,越來越多的晶片定制化,這是中國的一個新的戰略機遇。

網際網路+産業協同發展,比如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業,我們認為未來通過協同化的分工和戰略聯盟打造産業生態,這未來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網際網路+農業就能破除住房理論,實現預測化的生産。製造業是實現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化的未來發展的趨勢。還有C2B模式。還有是雲工廠,從分工産業鏈到全程的數據化,雲工廠是什麼概念?怎麼造一輛省油的車,現在是更好的材料、更好的發動機,更好的裝置,其實造再高檔的車,如果司機是一個新手的女司機,轟一腳油、來一腳剎車,永遠是不省油的。我們未來造省油車的目標,第一個是駕駛自動化。還有從人找數據到數據找人,出了事故人把數據拿出來再交給管事的人,中間有很多的環節,在人和智慧的引導下,把數據直接交到需要數據人的手上。

2016-12-28 15:04:28

李勇堅:

具體方面。以産業網際網路實現生産端價值化,宋院長説的柔性製造、個性化行銷、社會化物流這些東西。通過網際網路重新構建産業生態圈價值,這裡面的基礎就是數據共用,剛才鐘教授也説了,我們的企業在産業生態圈概念情況下,企業更多不是上下游關係,而是橫向聯繫,這個橫向聯繫的機制是什麼?就是數據的共用。是不是我們就不要做2C業務了呢?我認為2C業務未來還是有發展前景的,畢竟消費網際網路是現在非常成熟的應用,我們一定要用最新的技術,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AR、VR把這些業務應用起來,這是我們未來2C的發展方向。2C業務還有很大的差距,2015年的時候,低線城市的網路零售額首次趕上了一二線城市,網購人群也增加了,一二線城市還是佔優勢,三四線城市是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重點。

農村的電子商務,城鎮居民每人平均網購是4500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網購支出是4500塊錢,農村居民滲透率是21%,農村的居民滲透率只有6.3,不到600塊,每個網購用戶網購支出額是1萬元,如果你在城市,在農村的話只有0.382%,這裡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2016-12-28 15:03:56

李勇堅:

經濟學理論上來説,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我們教科書第一頁,説的是資源稀缺越多越好,這是經濟學基本的假設。翻譯成數學語言的話,就是編輯報酬遞減但大於零,效用函數是單調的,但是資訊多了以後效用函數突然不單調了。

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戰略。我站在中國戰略發展角度,要發展2B,面向商家,面向生産端的,剛才宋院長説了,網際網路消費端發展很快,生産端發展比較慢,所以2B的業務是有發展前景的。以中國和美國比較來説,美國的電子商務B2B的交易額大概4萬億美元,中國2B是2萬多億美元,我們在2B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Forrester研究網際網路趨勢的一家機構,他們認為中國B2B買家需要B2C的體驗,未來三年可能會翻一番。我們也做了一個數據分析,在過去的十年中基本上增長的特別快的還是2C業務,2B增長很慢,但是去年的時候,最底下的線是我們出的2B的業務,2B的業務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今年估計會超過2C的增長速度了。所以2B業務是我們第一個要發展的。2B的目標是什麼,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産業網際網路的轉型,鄔賀銓老師説了一句話,中國的企業型網際網路應用要到2040才能趕上中國,所以我們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從國家來説第一個就是發展2B業務。産業網際網路是以技術、用戶、數據為基礎,我們都已經有了這些條件了。

2016-12-28 14:57:35

李勇堅:

網際網路到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商品生産所需要的活勞動越來越少。活勞動少了需要什麼勞動呢?我認為主動性和創意性勞動會越來越多,還有,有了網際網路以後形成了一個高度接觸的社會,原來大家接觸很少,現在接觸很多了。它的經濟影響就是大規模定制化服務、簡約主義、後物質主義,這些東西都會興起。

我個人的觀點,怎麼理解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從本質上打散就三個概念,數據、連接、匹配。把整個社會生産過程數據化,把數據列起來,一個一個匹配,當然這個匹配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是一定是買賣關係的匹配,網際網路提供的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匹配。有了數據化以後就産生了很有意思的問題,資訊過載的問題,商業模式上未來一定會出現向消費者收費的資訊導購網路。我昨天在天貓上試了一下,敲T恤兩個字,一共有38.4萬個結果,誰來幫我選擇一個,智慧如果能應用到這上面會很有前景。

2016-12-28 14:55:45

李勇堅:

國際上看一下我們的高速增長是不是還能持續。我們去年的網路零售額大概是3.88萬億,大概佔了社會零售總額的10.8%,這個數據有多麼可怕?美國整個電子商務的起家的地方,它的比重是7.7%,歐洲大概是8.2%,全球大概7.4%,我們比美國還要高了50%。美國的網路零售額2015年是3300億-3600億美元,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統計,但是中國已經60億美元了。我們全球的網路零售的供需率達到37%,如果按照目前的數據增長下去,估計到2019年中國網路零售佔全球市場的比重要超過50%,所以基數已經非常大了。但是我們看到,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我們的增長率實際上是在呈下降趨勢,這是整個電子網路交易額,這是網路零售額的增長率是呈下降趨勢的,從100%、70%、80%,下降到今年的30%不到。

網路零售購物的次數實際上也在下降,前面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這是總的次數,2010年網路購物次數是32億次,每人平均是21次,到去年是256億次,每人平均62次,也就是説一個網民平均每年要在網上買62次東西。要想保持2010到2015年這種增長速度翻三倍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很難的。我個人覺得用戶的增長紅利已經基本終結了,所以我們未來是什麼樣的發展戰略,這是網際網路應該思考的。

2016-12-28 14:51:43

李勇堅:

我們面臨的現實是什麼?2012年開始中國的網路用戶增速掉到個位數,2012年網路用戶增速是9.2%,第一次低於10%。到今年網路用戶增速已經比GDP增長速度還要低了。我為什麼説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了,從用戶數可以看出來。

網路零售額,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宋老師説了達到3萬億,但是我們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第一次增長率低於30%,這是有數據記錄以來的第一次低於30%,我們的網上零售額。還有資訊經濟的總量達到了18.6萬億,佔GDP的7.5%。美國最高的時候,達到了40%,説明我們還像原來那麼快速的增長恐怕有難度。增長的速度2005年時候,資訊經濟的總量是14.2%,2015年的佔比超過四分之一了。我們進行具體的分解,資訊經濟的總量,本體部分,網際網路企業發展那麼快,但是在GDP的佔比十年以來基本沒有變化,7.1到7.3,但是網際網路經濟的應用變化發生了巨大變化,7.0到20.5。網民的增長速度來看,2012年的上網率增長率9.92,2014年的時候5.05,2015年的時候6.09,這個增長速度已經比GDP增長低,高速增長時代在終結。網路電子商務滲透率達到60%,基本上過60%就是一個坎,再往上提高就很難了。網民也是,網民佔全體居民的數量是50%多,也到瓶頸了。

2016-12-28 14:50:18

李勇堅:

未來是什麼時代?我認為未來是興趣網路時代人和人之間不是是一個人就在一起,關鍵是把人心連在一起,會産生巨大的影響,比如商業變得個性化、社區化、自治化或者去仲介化,脫媒化不敢保證,因為媒介承擔了大量的作用,不光是資訊傳遞的作用。

這個時代未來發展會怎樣?我認為是一個大變革時代。體現在消費者上有兩點,一是消費者越來越沒有耐心,科學家做過研究,在平面媒體時代,消費者的耐心是24秒,一個平面廣告可以看24秒。電視廣告大概是8秒,網際網路網頁是2秒,如果在網上2秒打不開網頁就沒有耐心了。二是消費者追求個性與追求認同同時存在,比如網紅越來越流行,就是大家追求一種認同,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存在。從技術上來説,我認為機器學習未來成為一種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將無所不在,全世界的發展趨勢都是這樣的。所以谷歌的整體戰略,2015年的時候説移動優先戰略,到現在提的是AI(人工智慧),還有無障礙計算,就是人機交互,有幾種交互方式,比如眼睛,通過眼球控制。還有腦機介面,你腦裏想什麼就轉成機器的命令。還有自然語言,進步比較大,谷歌在上個月的時間,在《自然》雜誌上發了一個文章,説它有一個新的翻譯系統,智慧語言的理解,我國的百度還有科大訊飛都在自然語言上有了大進步,所以這就是無障礙計算。這是未來的趨勢。

2016-12-28 14:49:35

李勇堅:

我的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理解是什麼?我認為網際網路到現在經歷了三個階段,正在邁向第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資訊海洋,我們在網上都是為了搜索資訊。我們的發展戰略就是搜索引擎戰略,目標是把人和資訊對接起來,就産生了兩個問題。一是知識過載,二是基本上所有利用資訊差的行業都會受到挑戰,大量利用資訊差的商業模式受到了挑戰。因為利用資訊差掙錢的行業受到挑戰了,所以開始有人發展電子商務,這是2.0時代,目標是網路技術把人和商品連接起來,這樣産生了很多別的問題,選擇多元化、超越時空、大量的數據開始出現了。到這個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真正變成一個網路,我認為他只是把機器連在一起。到3.0的時候,網際網路把人和人連接在一起,就是社交網路,這個目標把所有的人連接在一起。這時候産生了很多的問題,傳播模式改變了,之前只有一個中心的資訊發佈點,現在每個人都是一個資訊發佈點。我UGC成為主流,消費者價值開始凸顯。美國做過一個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天上網大概5個小時,其中有3.2個小時是用子Facebook上面。中國人沒有做過統計,我不知道,如果每個人每天上網5小時,估計也有3個小時在微信或者社交SNS工具上。

2016-12-28 14:46:56

李勇堅:

各位領導,大家好。我今天下午跟大家講一下我關於網際網路經濟的思考。高速增長時代終結以後,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戰略。網際網路是很熱的話題,網際網路整個的增長速度在下降的,已經下降了,為了節省時間,我先把結論講出來。

為什麼大家都那麼看好網際網路,我們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是一個規模經濟,實際上有三個定理表述,一是Sarnoff定理,網際網路是1帶n廣播媒介。我們在網上看資訊,發佈一次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大家知道根據規模經濟理論,可以發一次資訊N能看,就産生了規模效應。二是Metcalfe定理,大家可能都聽説過,網路的效應跟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數學基礎是什麼?整個網路是全網際網路絡,兩兩之間可以連接起來,再往前走一點就是六度分割理論。第三個是裏德定理,網際網路是個群組媒介,微信就接近於這個,它的規模效應和網路應用戶的2的N次方成正比。今天討論網際網路的問題是有三者的規模效應,如果沒有規模效應討論網際網路是沒有意義的。

2016-12-28 14:44:14

夏傑長:

非常謝謝春平教授,對這個專業領域的問題講得特別新、特別透。接下來請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堅進行演講。

2016-12-28 14:43:19

鐘春平:

政策的導向,實質性的數據能力沒有提升,理想還很遠,所以這個時候要減少一些複雜的東西,提高耐心程度,可能是一個理性的可能。監管層面要加強創新,另外風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認為還是要站在理論層面進行判斷,雖然我們比較老了,在新經濟上來看是比較老了,但是理論的東西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而我們對現實和熱點問題看,從歷史和文獻角度看,可能對這個問題會看得更加清楚一點。所以我們認為根本性的原理不會根本性的改革。網際網路金融更多的是一個融合,我們需要做的,我並不是否定網際網路金融的影響,實際上是要有效的推動創新,有效創新的核心就是我們的資訊和資訊處理能力。我就講這些,謝謝各位。

2016-12-28 14:42:39

鐘春平:

網際網路金融制度泡沫。現在不能説是泡沫還是不是泡沫,但是2000年前後美國的網際網路已經是泡沫了,我們一直在金融中研究這個泡沫是怎樣産生的,到底是金融機構還是一般投資者推動的,到底是由於供給還是需求推動的,都有很多的原因。最主要的目前所看到的,為什麼網際網路的公司都成泡沫了,主要原因是營利能力不行,這是最簡單的回歸最原始的結果。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會是泡沫嗎?我們也在密切的觀察之中。總體上是很好的研究,但是現實中,正面的問題有一部分,但是負面的東西非常多,就是沒有解決最核心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時代,絕大部分是網際網路金融,我們有很大的關係。和2000前後的美國有點類似,當然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是近期的影響。從整個社會層面,我們認為還是要回歸到原始的,數據的共用性或者是資訊的整個有效的利用是最核心的東西。我們認為大數據並沒有太多的新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資訊處理能力不足。所以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最重要的,我們能不能有效的處理資訊,所以在金融領域中,同樣的,網際網路金融會不會顛覆我們的金融業,包括我們的金融仲介,目前來看,我們認為他不足以有顛覆性的影響。所以貨幣本質上不會改變,我們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實際上是它的核心所在,網際網路的交易實際上是加大了市場了波動,比如去年的股災,P2P不能解決實質上的問題。

2016-12-28 14:37:16

鐘春平:

網際網路金融對投資者的影響。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在網際網路時代數據越來越多,對投資者是不是有好處了,金融的那些東西都不要了,是不是這樣的?各位一定要知道,網際網路對我們的投資有正面的影響,或者積極的理想化的狀態。獲取資訊非常便捷,投資在交易的過程中馬上就能獲得。這是非常便捷的方式。專家非常多,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股市的專家,每個人在手機上一看就知道最新的資訊。這確實是很好的事情。最早的時候還要到營業所去,還要打電話,時間非常長。現在有了新變化之後,一些東西是不是就不要了呢?去年的股市已經告訴各位了,自己研究一下手機消息對你們的影響是否是正面的。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有幾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實際上在金融學的研究中在兩千年前後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在面對新的狀況、新的資訊過度資金。二是控制能力,有了手機操作之後是不是控制不住了,是否會導致過度交易的問題。我們2000年前後對美國的網際網路之後做了一個研究,有了網際網路之後,我們的交易變得更多了,但是結果是我們的收益更低了。所以網際網路交易對我們來説是好事還是壞事,結論上説是壞事,所以不要以為網際網路金融是多麼好的事情。

P2P,按道理説是不需要仲介,我有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方,我直接通過平臺進行交易,平臺的交易過程中我就不需要銀行了,本身是這樣。但是現實中看到的是什麼呢?所謂的平臺,並沒有承擔相應的我們在交易雙方之間的錯誤責任,沒有使資訊更透明,而是更模糊,不知道錢跑哪去了,這是P2P中最大的問題。原來對P2P寄予厚望,實際上它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結構並每年成為一個智庫的東西。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包括大數據等等,我們對大數據製造國的觀點一直持有懷疑的態度。大數據到底有什麼新的東西,我並不覺得他有實際的東西,這裡面有非常多的爭議,因為時間關係不再進一步展開。主要的原因就是資訊,網際網路時代使資訊變得更多了,我們切實存在資訊部對稱和逆向選擇的問題,但是我們對於資訊的處理是有非常多的問題。一是數據越來越多了,但是處理能力是一個大問題。

2016-12-28 14:32:21

鐘春平:

比特幣能否取代主要的貨幣,劣勢何在,優勢在哪,有非常多的優勢,我們滿足它的理想狀態,這個貨幣的價值是蠻穩定的,在交易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摩擦,成本是非常低的,可以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但是大家要知道,很多特徵,沒有中心、全球流通、交易費用低、成本也非常低,但是各位一定要知道的是,我們的現實比特幣,這個平臺規模的擴張,我們理想中是一種狀態,但是現實生活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按照理想的狀態,黃金就滿足很多條件,為什麼黃金沒有成為在現代的一個貨幣呢?主要的原因,很多時候理想跟現實之間是不一樣的。比特幣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它是一個理想的沒有政府的,現實是駭客世界,理想是不要中央,只要交易,但是現實的過程是他不能滿足交易的需求,最終必然會導致通貨緊縮的問題,甚至比較嚴重的問題,假設我們在嚴重的情況下,金融危機的時候,這就麻煩了。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還是資源比特幣。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在理想跟現實中間有非常大的問題。

第三方支付,很多人都在用第三方支付,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是不是有了第三方支付就不要銀行卡了?會不會這樣?大家一定要知道第三方支付,目前我們主要看到的,一個是微信,一個是支付寶。微信的目前看仍然沒有找到恰當的盈利模式,為什麼沒找到盈利模式呢?主要的原因,它只是在支付商家、銀行和消費者之間多了一個鏈條,只是中間多了一個環節,他是沒有辦法進行盈利的。而另外一個,支付寶,目前相對來説是有盈利能力的,來源於什麼呢?支付寶一定程度上,最早期衍生出來的第三方支付,功能相當於中間保管的環節,在交易的過程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這個東西。如果我們的交貨和收款之間存在時間差的時候,特別是在中國,我們的信用水準比較低的水準,在淘寶交易的時候不相信,收了貨不給我錢怎麼辦,在這個環節支付寶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方式,微信支付就沒有這個方式。它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我們國內信用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用信用卡的人不多。第三方支付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2016-12-28 14:31:30

鐘春平:

我們側重這幾個方面,一是支付跟貨幣。現在支付非常流行,第三方支付。另外,貨幣,包括區塊鏈,這些東西對於我們金融最根本的互利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對一般的投資者,因為網際網路跟它普及了,投資者的情況是什麼樣,我們也做一下分析。另外對金融市場、金融仲介産生什麼影響?是不是真的網際網路之後就不需要這個仲介了,是不是仲介就沒有價值了。最後,對目前網際網路金融,我們從歷史層面做一個回顧跟展望。

有幾個關鍵的問題,1.比特幣能否取代紙幣成為新型貨幣?2.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能否取代信用卡及傳統的支付方式?貨幣是否會被根本性改變?3.網際網路與投資者行為,這個經過研究,對我是一個啟發。4.P2P能否解決融資難問題,或者説在整個金融市場的地位應該是什麼樣的。5.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影響,去金融仲介?6.網際網路泡沫?網際網路金融的前景。

2016-12-28 14:27:40

鐘春平:

本質上來説,確實滿足了非常多理想化的狀態,網際網路對金融的主要影響,如果説按照理想的狀態,我們就不需要仲介,不需要仲介就意味著我們對金融的很多形式可以發生根本性的影響。銀行是仲介,甚至保險公司也是仲介,非常多的金融機構都是仲介。大家要知道,仲介組織是要獲利的,一獲利大家就很討厭,沒有仲介是不是能變得更好呢?理論上是這樣。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理想只是理想,我們的現實中是什麼樣的?這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現實中能不能資訊變得更多了,是不是使得我們的世界真的發生了變化。是不是我們做研究的最基本的規律就不見了?所有東西都變成舊的東西、傳統的東西,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

2016-12-28 14:27:05

鐘春平:

什麼叫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跟資訊技術使得整個經濟、整個社會滿足了我們所謂的沒有摩擦的條件,整個理想的世界就沒有摩擦,而現實中摩擦是很多的。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推進,摩擦越來越小,接近理想的狀態。甚至有人説,計劃經濟就是這樣的,假設有完全的資訊,什麼事情都可以提前規劃,這是理想的狀態。另外是金融,金融是很高大上的東西,金融行業收入比一般行業的收入高很多,這兩者的結合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想像,大家都非常看好,所以網際網路金融非常熱。很多人認為我們網際網路金融會帶來一個顛覆性的影響,銀行也不需要了,甚至人民幣也不需要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激進的或者非常讓人為之一振的一些觀點。與這個非常激進的觀點相對應的就是比較傳統的觀點,就是舊的想法,網際網路金融終究是金融很小的一部分,這是兩種不同的觀點,兩種不同的判斷。我們嘗試對這兩種不同的判斷做出我們的分析。

2016-12-28 14:26:42

鐘春平:

我們最常見的東西就是我們是不是過時了?第一位宋研究員説,我們經常説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新經濟對應舊經濟,是不是我們搞研究的都是老學究了,是不是要被人替代了,網際網路時代,是不是加個機器人就可以寫東西了,這也有可能,我們就進行了分析。我們的側重點,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是一個顛覆性的,還是説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是融合的。我們傳統研究的説法,如果是一個急劇顛覆性色彩的話,我們更多的表述叫創造性破壞,新老更替就是這樣。新老更替的過程中另一個詞就是,到底是策略互補還是競爭替代?如果是策略互補,證明我們更多的是被融合的,如果是競爭替代,老的就不見了。這個時候我們確實可以看到我們的資訊技術不斷發展,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滲透到每一個領域。金融領域也不可能除外。我們嘗試著評估一下,資訊技術對金融領域到底發生了什麼,這裡面有兩個對立的觀點,網際網路非常熱,滿足非常多的想像力。

2016-12-28 14:26:15

鐘春平:

各位來賓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各位分我們研究的心得。剛才郭老師講了一些關於改革方面的問題,其實我們很長時間內做了一些改革的內容,但是我們對改革的東西産生了質疑。我是研究創新的,關於制度新的東西不太好談。我們講一下網際網路創新的引領。網際網路金融這幾年非常熱,大家能聽到非常多新鮮的説法,這裡面最新鮮的説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顛覆性的創新,經常有一些突破性的東西,所以我們就看看網際網路金融,到底給我們什麼樣的影響,最終時代的變化會不會遵從相應的規律。

在歷史上確實有非常多所謂顛覆性的人,比如我們分析中國的金融史上有“三期的票號”。最後為什麼票號不見了呢?現代銀行業特別是資訊技術的轉型。這使得一定程度上是可能存在顛覆性的改善。所以我們對網際網路金融做一下我們的角度分析。

2016-12-28 14:19:19

夏傑長:

謝謝克莎教授對供給側改革很專業的闡述。接下來有請第三位演講專家,是我們自己人,財經院的教授鐘春平先生,鐘教授長期研究創新、研究金融等問題,掌聲歡迎。

2016-12-28 14:18:54

郭克莎:

第三個關係是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的關係。中央在需求調控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供給側改革,光調控總需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經濟發展問題,特別是不能解決長期發展問題,所以提出了結構性改革,也提出了供給側的目標。但是,還有另一塊改革,就是需求側的改革,我覺得在供給側改革推進一段時間以後必然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供給側改革推到一定階段會受到需求側體制問題的制約,包括我們要適度擴大總需求,結構性的來擴大總需求,也會受到制約。也就是説供給側的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這兩個方面到一定時候都會受到需求側體制性問題的制約。什麼問題制約呢?比如説城鄉體制、收入分配體制,這都是典型的需求側方面的體制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的需求最後增長下行速度比較快,難以支撐經濟中長期發展,難以支撐需求的穩定和改革的推進。包括投融資體制,有些改革可能既是供給側的,同時又是需求側的,投融資體制就是這一類的。所以我認為到一定階段之後,必須適時的提出需求側改革的問題。

由於時間關係,這方面的內容我就不展開了,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2016-12-28 14:16:34

郭克莎:

其他也是一樣,比如説去庫存,肯定要推進體制改革,要建立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樣才能夠有效去庫存。去杠桿率更是,在我們的條件下最主要的是結構性去杠桿,總量性去杠桿難度比較大,因為要穩增長。要結構性去杠桿就必須促進金融的改革,包括中央提出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提高民營金融的比重,這都是搞活金融。降成本也是,現在在討論的很多的企業稅的問題,當然還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問題,等等這些東西都要依靠改革才能夠解決把成本降下來的問題。還有補短板,包括高端的産品、服務業等等,也都依靠改革。

所以,雖然我們直接面對的任務、直接要完成的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但是背後的根本途徑就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一樣,是改革,不能把它的結構給調整了,簡單的等同於它就是改革了,説這個任務就是改革了,如果那樣想的話,可能問題解決了,不久以後又出現了,問題又重復的出現。

2016-12-28 14:15:04

郭克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説得很好,在解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是這樣解釋的,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也就是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完整理解就是這三個方面,也就是解決有效供給和無效供給的問題,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我們要處理好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的關係,不能簡單的把“三去一降一補”等同於改革,相反,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很好的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目標,那是什麼改革?比如説去産能,需要推進哪些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國企國資改革,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這一點,強調了國企國資改革的重要性,強調了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突破口,也就是説如果不通過這個改革,去産能簡單的採取壓産量的辦法,或者哪怕包括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一起用上來去産能、壓産量,也還不等於改革,必須通過改革解決去産能宏觀基礎問題,搞活微觀經濟,真正才能把導致才能過剩,導致“僵屍企業”的體制問題解決好,解決好才能徹底解決去産能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2016-12-28 14:14:26

郭克莎:

第二個關係是要處理好深化改革與結構調整的關係。大家知道我們現在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結構性的,結構性矛盾是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交錯在一起。改革提出,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問題來的,像中央説的,重大結構性失衡要靠供給側改革推進。但是這有個問題,不能把供給側改革當做結構調整,比如説我們明年的任務要在“三去一降一補”上取得實質性增長,但是“三去一降一補”大家都認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三去一降一補”是不是改革?應該説它是一種結構性調整。“三去”: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説的都是結構性調整。本身它並不是等於改革,只不過我們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這個結構性的問題,不能把“三去一降一補”完全等同於供給側改革。

2016-12-28 14:10:33

郭克莎:

我們靠什麼呢?現在適度擴大總需求,今年提的主要是兩個方面,就是兩大政策,一是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二是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實際上是有變化的。當然還有一個是加強預期引導,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新的內容。大家看到的和市場預期不一樣就是貨幣政策表述加了“中性”兩個字,其實這是針對去年可能房地産市場上漲過猛,房價漲得太快,幅度太大,社會公認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泡沫。而且把原因歸結于流動性過多,錢沒地方流就流到房地産市場。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這方面政策也做了一些調整。同時強調了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處理好穩增長的關係仍然很重要,這裡有一個問題,財政政策的力度可能會加大,但是貨幣政策能不能收緊呢?我個人認為是不能收緊的。因為收緊了,對於財政政策的實施也形成了制約。比如説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無外乎增加財政支出,加大減稅降費,如果貨幣政策收緊,市場利率一上升,財政政策的效果就會受到制約。在這種情況下適度擴大總需求的政策總體效果會受到影響,反過來不能很好的為深化供給側改革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所以仍然要很好地處理好這兩個關係,我們既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也要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堅持實施好對需求的總量調控和結構性調控,我認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係。因為總需求相對短期,供給側改革相對是中長期,既然用中長期政策來引領短期政策,也要做好短期。這是我考慮的第一個關係。

2016-12-28 14:09:41

郭克莎:

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抱歉,我沒有做PPT,因為我也一直在考慮講什麼題目。想來想去,我講一個供給側改革要處理好幾個關係。因為中央經濟工作會剛開完,各個方面都在學習、在解讀。核心既有穩中求進總基調,也有堅持供給側改革為主線。

我談三個關係,第一個關係就是處理好促進供給側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關係。這一年多有一些變化,由原來提出的適度擴大總需求在前,促進供給側改革在後,把它調過來了。進一步又變為堅持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很明顯,這個變化表明原來是以短期和長期結合起來,以短期的穩定來促進中長期的改革。現在反過來了,要用長期引領短期,用長期的改革發展來引領短期的穩定,我自己理解應該有這個變化。但是處理好兩大關係仍然非常重要,如果經濟形勢真正穩不下來,那在深化供給側改革方面會受到很大制約,很多改革會推不動。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解釋穩中求進總基調的時候是這麼説的,穩是總基調,穩是大局。也就是説穩中求進還是強調穩是總基調。

2016-12-28 14:07:27

夏傑長:

非常感謝宋斐院長對新經濟的闡釋,因為他們來自於阿里巴巴研究院,在實踐的第一線,概括得特別到位,展望未來也是挺值得我們思考的,希望大家對新經濟、新治理繼續關注。

接下來請郭克莎老師做一個關於深化改革方面的專題演講,也控制在20分鐘以內。

2016-12-28 14:06:45

宋斐:

概括一下,網際網路帶來的是超級分工的環境,超大的市場,帶來超細的專業化分工。還有交易技術的進步,想賺一分錢也可以支付,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還有交易費用下降。

這是我們出的一本書,同時也做個廣告,在財經戰略研究院的支援下,去年我們比較順利舉辦了新經濟的智庫大會。今年我們也是在1月7號,在北京正要舉辦第二屆新經濟智庫大會,歡迎各位老師光臨,會場也會比較有意思。謝謝各位老師聆聽。

2016-12-28 14:04:16

宋斐:

同樣也是在70年代,我們會看到像美國的鋼鐵産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工業經濟的代表。還有石油這種工業經濟的代表,從那個時候開始告別原油時代。還有像英特爾、微軟這樣資訊支柱公司,在今天仍然引領著全球創新的前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實體經濟、金融和人工智慧、資訊,在不同角度上看確確實實是很重要的年代。

再往前看得更遠一些,1929年,整個社會為了容納工業大生産這一套技術經濟範式,經過了劇烈的調整,當然也沒有人想到整個進程還是比較順利的。當時的工業社會曾經很艱難的接納了大生産,像大流通、大財團,鼓勵消費、超前消費、引導消費、刺激消費、敢消費,甚至是把普通的勞動者變成有一定能力的消費者、小中産,還有全國性的媒體創造一個全國性的品牌,來深化一個國內的統一大市場,經過這樣一整套的調整,不間斷的工業大生産對整個社會的接納。到了今天同樣是一個時代的變化,能不能更平順一些。

2016-12-28 14:03:47

宋斐:

最後,概括一下整個範式的轉變。這是一個全球大市場的演進,從二戰以後的包括公司主導的國際化、全球化,到今天網際網路時代的國際化。像阿裏也提出了eWTP倡議,試圖去推動這個趨勢的發生。這樣一個倡議大家也會注意到,寫入了G20領導人的公告,現在這個倡議是阿裏提出來的,但是肯定不屬於阿裏,是屬於全球,屬於整個時代的。

我們大家簡單的看一下中國的創新場域的轉移,從2007到2008年是七年,從2008年到2015年也是七年,從2001年到2008年出口增長了4.5倍,2008到2015年增速下降得非常快。再看消費,消費是比較持平的,都是兩倍多,網路零售起步比較晚一些,但是基數比較小,會看到29倍的增長,所以創新的場域真的是在發生一個快速的轉移,如果前七年是WTO+外需是火車頭的話,2008年之後會看到網際網路+內需的出現。放眼未來,更深、更廣的長期化的發展的時代,數據技術加上全球化搭建,這樣一個時代會是提供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所以我們現在會看到,有的是支援全球化,有的反全球化,這是一個視角。還要看到一個新全球化和舊全球化,新全球化是我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代理的全球化,新技術帶來的全球化。看得更遠一點,上世紀70年代,當時實體經濟在發達國家交易越來越難以擴展,很多企業生産出來的東西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慢慢出現向大規模定制,試圖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探索在發達國家經歷了一輪又一輪。

2016-12-28 13:57:59

宋斐:

這樣一個概念,從公司到僱員,從平臺加個人,整個平臺構件的變化。我們也過一些文章,在網上也可以查得到,我不展開了。像這樣一些網際網路公司,還有一些非網際網路公司,他們的結構基本上都是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共治理的結構。

新治理,我們國家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也提出了中國治理主張,影響非常大。我們會看到組織的平臺化,多邊參與,帶來系統的生態化,天然的要求一個智慧的協同化,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治理方式。用這張圖把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共治理。最底層的平臺就是技術平臺,商業模組的平臺,內部會有很多業務的小前端。外部會有供給端海量化的供給,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共用經濟、平臺經濟裏充當一個傳統意義上生産者的概念。同時需求也是海量化的,像滴滴1300萬的司機,淘寶賣家也超過1000萬,這麼複雜的生態系統必然要求多元的主體層共同的治理。

我們也試圖歸納了一下新的治理原則,首先是一定要促進創新,各類主體一定要非常公平,有公平的制度環境。還有福利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從制度設計上能夠做出一些選擇。治理的方式我們也概括為三個方面,協同治理、數據治理、平臺治理,小平臺責任,今天也是全球新經濟領域一個時代性的難題。

2016-12-28 13:56:44

宋斐:

這樣的企業有大有小,他們都在不同的環節以不同的方式試圖為消費者提供一些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消費者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是模組化的組合,或者參與設計、參與生産,甚至訂一些原材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服裝,號型、尺碼,尺碼的個性化是比較強一些的,男性的襯衫有7-9個號型。其次是設計的個性化,背後是原材料的個性化,在不同層次上的個性化。當然“小多快”,多品種、小批量、快反映。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跟企業的生産,設備、工藝、流程都是不太適應的,怎麼辦?這是我們調研拍到的一些圖,網際網路匯聚分類、對接、匹配這些個性化需求正在倒逼車間裏的生産體系靜悄悄的升級,從捆包制到件流,到快反生産,到染缸,小型的染缸擠佔大型染缸的空間。還有數位花印印染技術的代替。還有數位花印印染技術的代替。組織的模式,我們試圖提煉了這麼幾個方面,核心領域的生命化、組織結構的雲端制、科普制化、開放化、小微化和專家化。

2016-12-28 13:54:00

宋斐:

從體系來看,是在雲計算、無線寬頻網際網路這樣一些全社會的資訊基礎設施之上,通過行銷這個環節來拉動生産供應鏈的網際網路化。我們再來看一下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這兩個微觀層面上的內核的變化。從T型車的問世,大流水的成熟,到科學管理體系的成熟,到現在有100年。我們會看到像C2B的商業模式在浮現,這樣一個模式我們的理解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客制化的方式創造獨特價值,還有一個是基於網際網路化的大規模協作。最後是基於網際網路和雲計算平臺,我們甚至可以去想像這樣一種比較極致的現象。在價格、品質、速度這三個因素的平衡裏面,是不是能夠為消費者的每一個個性化需求定制一條供應鏈,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極致的想像。但是我們這張圖是在試圖表達這樣的設想。

如果從歷史上來看,從左下角20世紀初的福特製,到70年代發達國家個性化消費開始出現,一直到90年代像戴爾、ZARA這樣的公司開始嘗試定制,到21世紀初,網際網路為産銷消,生産、銷售、消費,産銷消在網際網路時代效率有了極大的提高。所謂的消費者就是上帝才真正有了可能性。

2016-12-28 13:53:03

宋斐:

再看一下實體經濟網際網路化的過程。實體經濟的網際網路化到底怎麼發生的?從時間看,網際網路對商業的改造首先是在行銷層面,像汽車廣告,對效果付費的P2P,這些都是在行銷的環節,因為行銷是離消費者最近的環節。還有線上交易,eBay、亞馬遜、淘寶。還有社會化供應鏈,最後是柔性化生産,生産的改造是最困難的。

從價值鏈來看,會看到後向供應鏈和前向供應鏈兩個大的部分,後項供應鏈,分銷/批發——零售——消費者,我們每天不是在PC上看就是手機上看,都在交流、交易、合作。其次是零售、分銷、批發。像原材料採購、加工生産、設計,前項供應鏈主要跑在企業內網或者供應鏈的內網。還有就是物流和金融這兩個主要的服務業,就不展開了。進程是一個逆向的網際網路化進程,比如在服裝行業,怎麼從消費者到零售到批發到縫紉、加工、印染、棉花、化纖,各個環節我們都做了深入調研,都會比較清楚的看到網際網路化的進程。

如果再從行業來看,像廣告、傳媒、零售以及音樂這樣一些行業,網際網路化的程度是比較高的。像我們今天對音樂的消費,跟十幾年前大家對飛機那種物理介質、那種産業鏈的消費是完全不一樣的。

2016-12-28 13:49:13

宋斐:

第三,新經濟的框架和議題。阿裏研究院也試圖提出一套技術經濟範式的角度。左邊這個灰色的可以簡單的説成是舊經濟或者舊範式,右邊是新經濟、新範式。看一下右邊這張圖,在新的經濟範式裏面,新的基礎設施,雲計算已經在快速安裝到各行各業裏面去。新的投入要素,數據作為一個新的投入要素。新的産業,數據技術會催生新産業,改造傳統産業,以及淘汰一些落後的産業。還有新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阿裏研究院這幾年也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B2B的商業模式和雲端制的組織模式。還有新的文化慣習,開放、透明、分享、責任,這樣的文化慣習在這樣的時代不僅僅是履責,而是這個時代的必須,越開放越成功。還有一塊是新治理的領域,剛才我也在跟李老師討論這個問題,新基礎設施、新要素、新産業,必須是在産業面貌上煥然一新。新的商業模式、組織模式、文化慣習,以及新的治理模式。

2016-12-28 13:48:07

宋斐:

第二,技術的部分。大數據的技術有一個靜悄悄的革命,像數據分析的數據已經越來越主流化了。更多未來的科技大家在網上也能夠看到,有很多這樣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現在在談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時候,要看到正在到來的新一輪的技術群落,很可能會在未來五年重新塑造全球的資訊科技版圖。

如果把第一級別定義成是核心技術和模式運用者,第二級別是商業模式和技術跟隨著,第三級別是硬體製造和生産。分三個級別來看的話,會看到像美國、以色列,在第一級別裏面是發展得比較快的。中國的很多企業是在第二級別,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比較快。還有生産最多的領域。會看到當我們還在談論雲計算、大數據的時候,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又到來了,而且很多新技術疊加在一起,像人工智慧這樣一些技術。當我們在談新經濟,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正在到來的這一輪全新的技術革命,保持一個足夠的重視,很可能會讓整個産業的版圖發生一個重大的變化。

2016-12-28 13:45:46

宋斐:

再來看兩個具體的案例,網際網路信用的社會經濟價值到底有多大。拿淘寶的數據來看,從低到高,信用每增長一個等級,對應的成交轉化率指數從1到24.1穩步增加,就可以看到淘寶賣家成果轉換率的價值非常大。

再看一下金融領域,這是來自於網上銀行的數據,假設網際網路金融保持不變,沒有新型評分模型支撐,準入規模將急劇下降。個人類客戶數量減少96%,企業類客戶數量減少78%,新型的信用平臺模型裏網際網路數據和線上電商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可以看到網際網路大數據對普惠金融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同時也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行業出現,電子商務服務業,就會催生很多全新的行業。

2016-12-28 13:45:08

宋斐:

第三個重要現象,全球的數據量在2010年進入了一個ZB時代,也是這幾年發生的重要現象。第四個重要現象,在2016年全球網民數突破了30億,也就是説近一半全球人口上網。這是牛津的一個地圖,是按網際網路用戶數製作的世界地圖,給我們很不一樣的感覺。

再來看一下中國的情景,舊經濟,工業經濟會看到這幾年經濟增速下滑的現象,主要的工業産品和産量、增速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下降。

再看中國新經濟的規模有多大呢?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試圖去測量一下新經濟的規模到底有多大。39%,麥肯錫的測算,認為中國在網路零售裏39%屬於新增消費,換句話説,如果沒有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這39%就不會發生,這是現在一個新的增量。60%這個數字,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39.6億件,超過了美國。從2013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快遞有60%來自網購,這是從物流來看。從電子商務網路零售來看,在前幾年也是超過了美國。

BGG有一個測算,如果把G20這些國家網際網路經濟總體規模跟各個國家經濟規模比較,到2016年G20國家的網際網路經濟體就會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之列,會排在美、中、日、印之後。而且我們也會看到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一個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從中觀層面上看,帶來産業面貌的革新。2015年杭州市GDP超過1萬億,其中以電商服務業為代表的資訊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3%。從普惠的角度來看,像螞蟻的普惠金融、滴滴打車的成功率讓人印象深刻。據研究,Facebook在2014年創造了450萬個就業崗位,滴滴有1300多萬的就業機會,阿裏的零售平臺到2015年底創造的就業機會也超過了1500萬。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一個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支援了整個全球範圍內的全社會的創業創新。

2016-12-28 13:43:35

宋斐:

特別感謝夏院長的邀請。我今天彙報的題目是“從三萬億看新經濟發展”,目錄包括五個方面,因為PPT頁數比較多,我會過得快一些。

3萬億,馬上到2016年年底了,這是年初3月21號時候的事情,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實現的成交額過了3萬億。這3萬億是什麼意思呢?可以跟沃爾瑪比較一下,阿裏的零售平臺,像淘寶、天貓、聚划算,我們用13年的時間成交額突破3萬億。沃爾瑪大概用了53年的時間。右邊這張圖是阿裏研究院在2012年的一個預測,當時的預測是大概從增速上來看,在2015、2016年實現跟沃爾瑪的比肩。3萬億相當於全國第二大省市的社零的總額。從增速來看,今年也非常有希望成為第一。這是一個3萬億在2016年發生的重大的現象。

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現象,從全球股市來看,網際網路公司首次在2016年8月佔據了全球市值的前五名,全球所有上市公司裏面是值前五名是這五家科技公司,更具體來説就是網際網路公司。他們的市值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金,他們的用戶數在全球是數以十億的。這是在2016年非常重要的新經濟現象。從前十五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來看,1995年到2016年,大概這20年間增長了180倍,從2016年10月數據來看,前15名裏面美國有10家,中國是5家,説明我們在網際網路經濟裏面發展還是不錯的。

2016-12-28 13:39:32

夏傑長:

非常高興今天下午財經戰略年會繼續進行。第一分會場的主題是“深化改革 穩中求進”,這跟我們前不久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事項是吻合的、一致的。今天分會場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我主持,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副院長、研究員夏傑長。第二單元由財經智庫的副主編研究員楊志勇主持。今天下午邀請三位嘉賓,他們是郭克莎研究員,我們聘他做中國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另外一位是阿裏研究院的副院長宋斐研究員,還有中國人民大學財經研究衷心的研究員陳曉光教授,我們按照順序,先請阿裏研究院的副院長宋斐做一個開頭。他的主題是“從三萬億看新經濟發展”,大家歡迎。

2016-12-28 13:34:44

 

日程

08:45-09:00 簽到

09:00-9:30 開幕式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曙光西裏 28 號中冶大廈 9 層學術報告廳

主持人: 何德旭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

領導致辭: 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黨組書記、 學部委員

9:30-9:35 何德旭(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 宣佈年會啟動

9:35-12:00 總論壇: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主持人: 夏傑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研究員

主旨演講:

蔡 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黨組成員、 學部委員

汪光燾 原建設部部長、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

劉尚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

鄭秉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所長、研究員

吳曉求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

白重恩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培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

12: 00-13:30 午餐

第一分會場 深化改革 穩中求進

地點: 中冶大廈 9 層第 2 會議室

第一單元( 13:30—15: 15)

主持人: 夏傑長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嘉賓演講:

王 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郭克莎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趙 瑾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貿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勇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評議人:

夏先良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依紹華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會間休息( 15: 15--15:25)

第二單元( 15:25—16: 45)

主持人:楊志勇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財經智庫》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研究員

嘉賓演講:

汪紅駒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綜合經濟部副主任、研究員

陳曉光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副教授

張 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評議人:

張群群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價格與成本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汪德華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媒體提問與互動 ( 16: 45—17: 00)

第二分會場 “ 絲綢之路城市網” 與全球城市競爭力

特別協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鳳凰財經研究院

時 間: 2016 年 12 月 28 日下午 14: 00—16:30

地 點:中冶大廈 9 層學術報告廳( 北京朝陽區曙光西裏 28 號)

第一階段 致辭和報告介紹( 14:00—15:00)

主持人:王茵 中國社科出版社智庫成果出版中心主任

主持人介紹與會主要嘉賓和媒體 14:00—14:05

致辭 14:05-14:20

何德旭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

趙劍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

劉 杉 鳳凰財經研究院院長

14:20-15:00 報告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報告總體介紹:

倪鵬飛 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組長、首席城市經濟學家

Marco Kamiya 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組長(聯合)(視
頻)

報告主題介紹:

丁如曦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後

第二階段 學術研討:絲綢之路城市網( 15:00-16:20)

主持人 倪鵬飛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發言專家: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侯永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李向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史育龍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屠啟宇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16:20-16:30 媒體提問

16:30 會議結束

圖集

  • 標題圖片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在“財經戰略年會2016”上致辭

    2016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在北京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在年會上發表了致辭。[詳細]
  • 標題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蔡昉發表主旨演講

    2016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穩中求進”、“絲綢之路城市網與全球城市競爭力”等議題,把脈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方向,引領中國財經研究前沿,為決策獻計獻策,共繪中國財經發展藍圖。[詳細]
  • 標題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發表主旨演講

    2016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穩中求進”、“絲綢之路城市網與全球城市競爭力”等議題,把脈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方向,引領中國財經研究前沿,為決策獻計獻策,共繪中國財經發展藍圖。[詳細]
  • 標題圖片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舉辦“財經戰略年會2016”

    2016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穩中求進”、“絲綢之路城市網與全球城市競爭力”等議題,把脈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方向,引領中國財經研究前沿,為決策獻計獻策,共繪中國財經發展藍圖。[詳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news@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