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智庫動態週報(第7期)

發佈時間: 2014-12-01 08:54:0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實習生 楊堯    責任編輯: 張林

智庫動態週報(11月22日-28日)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重要批示:將智庫發展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第一家針對智庫的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庫週報,梳理智庫的動態和專家觀點,呈現最高端的思想聲音。



 

一.智庫動態

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中國網直播專題)

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今天于海南省三亞市隆重開幕。本次論壇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國家外專局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中國工商銀行和Smadja & Smadjia戰略公司聯合舉辦。三亞市人民政府積極協辦,致力於將三亞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城市和國際會展中心,支援中國企業國際化。[詳細]

生態金融的發展與未來(中國網直播專題)

11月25日晚,2014年生態金融討論會揭幕式暨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這也標誌著,中國首家生態金融智庫正式誕生。[詳細]

“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

2014年11月24日下午3時,歐美同學會召開“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哈佛大學教授Jacob Kehinde Olupona受歐美同學會邀請,與大家共同分析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機遇與挑戰。[詳細]

《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發佈會

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正式發佈。作為每年一部的系列報告之一,此次最新發佈的報告以“提倡適度勞動,實現體面就業”為主題,聚焦邁向高收入國家進程中的工作時間。[詳細]

多國學者獻策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人口紅利的核心不僅在於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從經濟增長理論的角度而言,人口紅利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勞動力的充足供給使得資本報酬不會遞減。[詳細]

中國大周邊外交開新局

習主席南太之行是今年中國外交的“壓軸戲”,不僅拉近了中國與南太國家的關係、深化了友誼,而且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大周邊外交佈局,必將對亞太、對世界的發展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詳細]

構築合作共贏的“亞洲安全共同體”

香山論壇已經由學術交流進入高端對話與交流,在維護地區穩定、深化安全互信方面發揮越來越直接的作用。香山論壇伴隨apec 精神正在彰顯我國和平發展的理念,為世界更多愛好和平的人們所接受。[詳細]

中澳結束自貿區談判 中國自貿區大佈局全面提速

中韓自貿區是我國迄今為止涉及貿易額最大、綜合水準最高的自貿區。中韓兩國作為雙邊貿易額超過2740億的世界第2和第14大經濟體,“稅目90%、貿易額85%”是相當高的貨物貿易自由化水準。[詳細]

傅瑩對話基辛格:美國因高估中國而對華焦慮

我理解中國現在所處的困境。領導人不希望和美國發生衝突。但在遭遇挑釁的時候,他們又需要作出反應。美國同樣也處在困境之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那些爭議島嶼到底在哪。由於網路和媒體的影響,領導人都會受到國內壓力的影響。[詳細]

 

二.智庫觀點

德國前總統克勒:國際合作會帶來更好的利益

生態金融如何能夠在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上作出貢獻,如何能夠在環境産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話題,所以非常祝賀你們,你們這個研究中心的創立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開創性的。我已經看到了整個人民大學的網站。我在德國的時間就知道中國人民大學的網站。[詳細]

龍永圖:中國企業如何搭上互聯互通順風車?

“互聯互通”就是三個方面: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貿易投資方面的銜接和溝通,以及人員的交流和培養。這三方面的互聯互通形成之後,良好的投資環境也就基本形成。所以中國政府當前的工作便該著眼於此。[詳細]

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彎道超車”

網際網路與金融是通向現代社會的兩大動力,二者結合爆發巨大能量。網際網路金融可成就中國金融強國地位,助力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安國俊:推進節能減排,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責任投資是一種可持續的投資策略,它主張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不僅關注財務業績表現,同時還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水準。中國在粗放型經濟發展階段之後,環境問題變得非常突出,空氣污染更成為公眾最為關心的社會話題。[詳細]

賴德勝:邁向高收入國家進程中的工作時間

一個良好的工時制度背後,需要有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在不違背市場基本運作規律的前提下,組合運用各種手段。[詳細]

夏斌:央行突然降息背後的中國經濟困局

當前經濟的困境,單靠央行政策來解決,危險很大。財政政策必須積極。中國經濟仍在相對高速增長,積累的財富也相當可觀,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是必須要付出點代價,當前也是有能力付的時候。[詳細]

高培勇:財稅體制改革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

這次全面深化改革實際上就是要搭建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大廈,也是新常態條件下的新任務。這個大廈就好像是一座大樓,從哪兒開始,只能從打基礎建支柱開始。[詳細]

胡乃武:新常態下經濟仍可實現較快速增長

政府要營造有利於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科技創新,智慧財産權保護,資源有序流動的環境,制定正確的産業政策,促進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詳細]

專訪陳迎:“APEC藍”為何來去匆匆

擁有健康、優美、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是每個人的夢想,要實現“天藍、水清、地綠”的中國夢,需要政府制定和落實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需要企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也需要全社會每個人付出不懈的努力。[詳細]

莫紀宏:反間諜工作的重要法律武器

《反間諜法》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既為反間諜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據,又為在隱蔽戰線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作出了具體的制度規劃,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反間諜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必將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詳細]

別讓“空巢孤獨死”成社會的終老之痛

我國失獨老人已經超過百萬,每年增加失獨家庭7.6萬個,到2050年,臨終時身邊無子女的老人可能達到7900萬。3000萬以上的年輕光棍也會逐漸衰老,多數將在無妻無子無親的空巢孤獨中終老。毫無疑問,“空巢孤獨死”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和政治的問題。[詳細]

 

三.智庫研究

加強戰略型智庫建設正當時

在戰略成果轉化上,要使研究成果能在主動“走上去”中有效對接上級黨政部門,在深入“走下去”中服務基層實踐,在積極“走進去”中融入相關職能部門。要注重抓住重大會議召開前、重大問題研究前、重大決策出臺前三個關鍵時間節點,使戰略性研究成果有效提供對策、進入決策、形成政策。[詳細]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