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賴德勝:邁向高收入國家進程中的工作時間

發佈時間: 2014-11-26 14:31:0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實習生 楊堯    責任編輯: 張林

2014年11月22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正式發佈。作為每年一部的系列報告之一,此次最新發佈的報告以“提倡適度勞動,實現體面就業”為主題,聚焦邁向高收入國家進程中的工作時間。該書的發佈得到了諸多勞動就業問題的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的關注,他們都對本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

本報告的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賴德勝為大家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此報告。

賴德勝提出,該報告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採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的工作時間問題展開了全方位的研究。本報告認為,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進程中,中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徵:

(一)雖然工時制度逐步與世界接軌,但加班現象仍然嚴重

總體來看,我國的法定勞動時間雖然有所減少,且與國際基本接軌,但各行業勞動者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超時加班現象。研究發現,我國九成行業周工時超過40小時,過半數行業每週要加班4小時以上。從城鎮數據來看,除農林牧漁業之外,所有行業的周工時均超過了40小時。另外,大多數行業的周加班時間(按標準工時40小時計算)在3—5小時之間,超過50%的行業的平均周工時超過了《勞動法》規定的“無特殊需求企業”應遵守的最高工時限制44小時。對所有行業平均周工時進行排名發現,住宿和餐飲業勞動者平均每週工作時間長達51.4小時,排名第一。建築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周工時分別以50.2小時、49.4小時、49.1小時,列二至四位,以上四個行業的周工時均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特殊行業”周工時界限(49小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製造業的周工時為48.8小時和48.2小時。上述六個行業每週的加班時間均超過了8個小時,也就是説,依照《勞動法》規定的日8小時標準,這些行業的工作者平均每週只能休息一天甚至更少。

(二)過度勞動伴隨工時閒置

我國勞動者的平均閒置工時近些年呈現增加趨勢。從城鎮勞動者工作時間構成情況來看,周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下的就業人員佔比約在10%左右,受經濟週期的影響,不同年份出現短期波動,但整體變化不大。而不同行業過度勞動程度和閒置工時特徵差異顯著:農、林、牧、漁業是城鎮就業人員閒置工時最多的行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閒置工時較多,且同時存在嚴重的過度勞動問題;和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類似,建築業同時存在過度勞動和閒置工時多的特徵;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過度勞動問題嚴重,幾乎不存在工時閒置情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採礦業閒置工時很少,尤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甚。

(三)男性“長工時”與女性家庭“第二輪班”並存

總體而言,男性工時普遍要高於女性。然而在家務勞動時間上,女性的分擔比率卻在增加。這種在中國出現的“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現象:説明儘管女性的經濟地位日漸提升,男性所承擔的家務卻沒有增多,而女性除了在辦公室進行“第一輪班”的工作外,還要在家裏承擔更多的“第二輪班”工作。不過,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北京、上海的男人顧家系數最高。

(四) 城鄉勞動者工作時間差異大

相比城鎮勞動者,農村就業人員勞動時間更長。從總體上來看,城市和農村就業人員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分別為378分鐘和410分鐘,約合6.3和6.8小時,後者比前者平均每天多工作半小時,平均一週多工作約3.5小時。

(五)特大城市勞動者上下班時間長

在所調查的典型城市中,上下班時間較長的城市是北京、廣州、上海和深圳等幾個特大城市,其日平均通勤時間都接近或者超過一個半小時,“舟車勞頓”已經成為大城市人群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其中,北京通勤時間最長,達到97分鐘。天津、南京、瀋陽、重慶、太原等城市就業者每天的通勤時間均超過了65分鐘。除了居住地較遠,不同城市在上班高峰時段或多或少都存在擁堵現象,也是造成通勤時間延長的主因之一。其中北京、廣州、上海和深圳的擁堵現象最為嚴重,特大城市的交通阻塞嚴重影響通勤時間。

(六)僱主比僱員工作時間長

不同就業身份人員工作時間差異較大。其中僱主工作時間最長,超過了47小時;其次為家庭幫工,達到45小時;自營勞動者(自雇者)周工作時間最短,為42小時。從該數據中不難發現,就平均勞動時間來看,僱主的平均周工作時間要長于一般僱員。從工作時間構成來看,在僱員、僱主、自營勞動者、家庭幫工幾個就業身份中,55.5%的僱主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8小時以上,成為“最辛苦群體”。如果按照法定標準工時(周工作時間為40小時)進行衡量,70%的僱主都會加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僱員的工作時間構成,47.1%的僱員平均每週工作時間為40小時,而工作時間在41—48小時或48小時以上的僱員分別佔20.7%和27.4%。另外,有40.9%的自營勞動者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間在48小時以上。這表明,雖然自營勞動者平均周工作時間只有42小時,但是從結構比例來看,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最長工作時間(44小時)的自營勞動者也不在少數。可見,無論是雇傭他人協助自己,還是自己雇傭自己進行生産或者提供服務,僱主都投入了比僱員更多的勞動時間。

(七)中國人假期時間遠少於世界平均水準

中國勞動者最短帶薪年假為5天,且需要工作滿一年以上。這意味著中國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時間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準,而且低於亞太國家平均水準。工齡在20年及以上的勞動者的法定年假才能達到20天,比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準還要低。與中國情況類似的還有尼日利亞、菲律賓、玻利維亞等少數幾個低收入國家,其餘國家勞動者的最低帶薪年假均在10天以上。儘管中國人的帶薪年假天數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但是法定公共假期天數和大部分國家類似,只不過在休假方式上略有差異。另外,“帶病工作,不休病假”已經成為一種“氣候”。分群體來看,科技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教師等群體少休或不休病假的現象最為普遍。

八)由於過度勞動所導致的勞動者職業病和過勞死現象比較突出

一般而言,員工工作時間的長短與其勞動強度之間成正比,即工作時間越長,工作強度越大。因而工作時間長引致的過度勞動,是導致職業病和過勞死頻發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在我國,建設、工礦等行業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小企業是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的重災區,鄉鎮企業職工和農民工是受到工傷和職業病危害最大的群體。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報告新發職業病26393例,煤炭、有色金屬、機械和建築行業的職業病病例數佔報告總數的73.53%。其中,塵肺病為23152例,佔總病例人數的87.72%。而城鎮白領階層也同樣是職業病和過勞死頻發的群體,由於工作壓力過大引發的抑鬱症甚至自殺現象不斷增加。

賴德勝指出,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儘快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是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任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體而言,隨著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提高,時間的經濟價值不斷提升。但是,勞動者還普遍存在過度勞動的問題,加班現象嚴重,這也許是“中國奇跡”的密碼之一,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不可持續。因此,展現當前我國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特徵,探尋其中的變化規律,為實現對過度勞動的有效治理出謀劃策,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也是一項很緊迫的工作。

賴德勝強調,在邁向高收入國家進程中,必須進一步縮短工作時間。這是因為,縮短工作時間除了會有利於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和促進勞動生産率的提升之外,還有利於促進就業數量的擴大和就業品質的提高、有利於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有利於激勵勞動者進行人力資本再投資,而且閒暇時間的增加會潛在地促進創新的發生。要解決當前我國勞動者工作時間過長的問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關鍵,良好的制度設計是基礎,適當差異化的工時設計是手段,基於新技術建立的工時協商機制是途徑,政府宏觀協助是保障。總而言之,一個良好的工時制度背後,需要有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在不違背市場基本運作規律的前提下,組合運用各種手段。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