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55.jpg

  在4月19日上午召開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

  網際網路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産生活。如今,上網已是我們基本的生活方式,近乎須臾不可或缺。而對於廣大領導幹部來説,對待網際網路應該有更宏闊的視野、更深刻的角度和更全面的判斷,而不是把網際網路當成一種普通的工具。

  眾所週知,網際網路素養已是領導幹部必需的一種素養,知網、懂網、上網、用網正逐漸成為各級官員的日常自覺。真懂網,才能駕馭好網際網路;勤上網,才能更好地察民情、知民意;善用網,才能更有力地發揮網際網路效力。於此而言,網際網路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並且越來越重要。

  同時,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網下,每個網民都應該心存敬畏,遵守法則,也都有責任珍視網路空間,使網路空間日趨清朗。

  網際網路不是叢林社會,也不是象牙之塔,一方面應承認它具有自我凈化能力。另一方面不可對其放任自流。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就難免出現泥沙俱下或者野蠻生長的態勢。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加快完善網際網路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路和資訊安全”。依法上網與依法治網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對於網際網路,廣大網民不難形成共識,即期待網際網路帶給人類更多福祉,而不是危害;希望網際網路帶給人類和平、友好之盾,而不是彼此攻擊之利器;期望上網更有安全感,而不希望網際網路淪為犯罪溫床讓每個網民人人自危……有了這些共識,就更應該依法上網,並在推動依法治網上有更多動作。

  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公眾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則與公共利益背道而馳。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將法治精神與網際網路精神相融合,將自由與秩序相銜接,就能不斷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讓國人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