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讓浙江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在浙江,“網際網路+”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各行各業的運用也已經非常普遍,對浙江百姓的生活更是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試想連菜場裏賣菜的菜農們都已經通過網際網路改變了長期的工作生活習慣,並提高了效益,就更不要説義烏電商村的村民們了,當然還有因為網際網路大會而有著翻天覆地變化的烏鎮人民。

  烏鎮:智慧養老惠及萬餘老人

T7$PS@07Y}(W`N)E{DV7AS6.png

烏鎮:老人在真實戶外運動體驗機上體驗打保齡球

  春天的烏鎮,桃紅柳綠,美不勝收。在地處桐鄉烏鎮鎮區中心地段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群老人正在一幢藍白相間的四層小樓裏安享晚年。這裡不僅可以為老人提供文體活動、健康檢測等服務,還通過網際網路與物聯網技術,利用智慧居家照護、遠端健康照護等設備,讓老人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便捷的養老體驗。

  “我們希望建設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是一個智慧養老項目。”桐鄉市委常委、烏鎮黨委書記陶咏椿説,我們要為來烏鎮創業投資者營造環境,優化服務,當好“店小二”。目前,全鎮1.5萬名老每人平均可享受到照料中心的服務,日服務老人逾500人次。

  應運而生的烏鎮“智慧養老”線上平臺,主要是通過為老人在家中安裝“智慧居家照護”、“遠端健康照護”、“SOS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等設備,並利用阿裏雲伺服器、APP等進行遠端管理。

  義烏:今年將規範提升40個電商村

  內貿、跨境、農村,這是近年來義烏電商業快速發展涌現的3匹快馬。其中,農村電商不甘落後,呈現眾多淘寶村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去年底公佈的《浙江省淘寶村名單》顯示,義烏的淘寶村從2014年的5個一躍增加至37個,佔全省的13%;淘寶鎮也從原來的1個增加至3個,佔全省的15%——這兩個數字使得義烏躋身全國25個淘寶村集群中聲勢浩大的“領跑者”。

  與此同時,義烏積極打造本土O2O農産品電商網站“綠禾網”,已入駐商戶300余家、品類3000余種,2015年交易額達2400萬元;青岩劉網貨中心已入駐18家農業龍頭企業、1000多種商品;淘寶義烏特色館上線運營後,招引到100余家義烏企業入駐;“京東鄉村”在義烏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並招募200余名推廣員。與此同時,農村電商的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以森山鐵皮楓鬥為主打産品的森宇集團,去年一年的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

  電商正成為義烏農村經濟的新引擎。當地的紅糖借助網路暢銷國內外,並通過網路平臺開展“紅糖節”等活動,為當地農村經濟增添活力。眼下,義烏電商辦還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百村電商”建設工程,全面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農村電商創業創新基地,力爭在今年規範提升40個電商專業村。

  杭州:一款APP打通蔬菜流通上下游

圖片1.png

杭州萬壽亭農貿市場用戶用“宋小菜”APP下單

  徐宏齊現在的生活很愜意。“以前買菜,淩晨1時就要趕到勾莊去進貨,回來已經5時了,還要理貨擺攤,一直忙到中午。現在都是手機進貨,不用再日夜顛倒了。”能讓他偷懶的這款APP名字就叫“宋小菜”。徐宏齊現場向作者演示了他的進貨新招,打開APP,搜索尖椒,立馬跳出一堆産品:福建大尖椒24斤紙箱裝、山東大尖椒30斤泡沫箱裝、海南大尖椒30斤紙箱裝……

  徐宏齊指著手機螢幕説:“在‘宋小菜’上,一種蔬菜有很多種選擇,比如辣椒,你要福建産的還是海南産的?要24斤裝還是30斤裝?外面用泡沫箱還是用紙箱?不同産地不同型號,價格也不一樣……”看起來與上淘寶購物很像。

  徐宏齊説:“一是方便。我訂的菜都會送到我擺攤的菜場附近,放在冷鏈小倉庫裏,推個小車去提貨就行,不用再趕遠路去批發市場;二是省錢。我算過了,菜品好,浪費少,省了來回跑批發市場的交通成本,再刨去一些雜費,算下來比去市場進貨便宜10%至20%。”

  在杭州古蕩、翠苑、蕭山新農都、轉塘幾個比較大的農貿市場,以及城北糧油、濱江長河等大型二級批發市場,不少攤主都開始使用手機APP訂菜。網際網路+手機訂菜,大有改變菜販進貨模式之勢。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網際網路+"讓浙江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