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舟山 新聞詳情 A- A+
20年生動實踐 在舟山海島鄉村讀懂“千萬工程”
發佈時間:2023-10-13 09:28:52    

   如果把視線拉回到20年前的舟山,定海區新建村村民不會想到自己的家鄉能站上聯合國人居署的“舞臺”;嵊泗縣田岙村漁民不會相信自己會棄舟上岸搞旅遊;普陀區黃楊尖村也不敢想每年有百萬人進村遊覽……

  將千島大地上這些“不敢想”變成現實的,是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海島鄉村如何升級、往何處去?20年來,舟山280個海島鄉村依託海洋海島資源,持續探索、層層破題,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産業發展、推進共同富裕中,不斷增強海島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

  “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過幾十個垃圾村,才找到一個示範村。”——這是21世紀初浙江農村的普遍現象,舟山也不例外。

  如何改善漁農村生態環境、提高漁農民生活品質?20年來,舟山持續推進漁農村環境全域整治提升行動,開展農村廁所、污水、生活垃圾三大革命,全力答好農村人居環境鞏固提升答卷。

  金秋十月,走進岱山縣岱東鎮涂口村,只見巷弄乾淨整潔,路邊溪水潺潺,溝渠清澈見底,一座座院落推窗見綠,一派和諧宜居的美好景象。

  令很多人難以想像的是,這裡曾有70多個旱廁、露天糞缸,只要經過就會聞到陣陣異味。涂口村下定決心整治。“一開始村民覺得拆了糞缸不方便種菜,於是村幹部一趟趟走訪村民談利弊、話發展,一一消除了村民疑慮。”涂口村村委委員韓善益高興地説,現在取而代之的是3個移動公廁,環保又乾淨。

  像這樣人居環境美麗蝶變的鄉村,在舟山隨處可見。數據是最好的詮釋——

  截至6月底,舟山市漁農村生活污水標準化運維處理設施已有530個,全市行政村覆蓋率達74.08%,出水水質達標率達96.81%;

  全市280個漁農村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全覆蓋,生活垃圾實現零增長、零填埋,無害化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均達到100%;

  全市已建成鄉村標準公廁877座,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98%。

  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千萬工程”帶來的改變卻遠不止於此。2005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舟山把生態建設與“千萬工程”緊密結合起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千萬工程”的重要目標。

  節能空中電站、無動力娛樂設施、污水迴圈利用……走在定海區幹石覽鎮新建村,不僅可以欣賞到雲淡風輕、山翠水潺、蝶舞鳥鳴的美好田園風光,更能感受到這個美麗鄉村被“植入”的“凈零碳”理念。這是新建村積極探索“凈零碳”鄉村發展路徑的成果,2019年該村還入選聯合國人居署“凈零碳”鄉村規劃中國案例。

  20年來,舟山已累計創建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252個、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84個、示範鄉鎮32個,並在全省率先實現美麗鄉村創建全域化。

  二、

  實施“千萬工程”,一方面是精心呵護綠水青山,另一方面是想方設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漫步普陀區展茅街道黃楊尖村路下徐,白墻黑瓦間,散佈著一家家年輕時尚的咖啡館、特色餐廳、書店等。為激活美麗經濟,展茅街道建立“公司+村集體+農戶+經營戶”的利益共用機制,盤活閒置農房60余套;開展鄉村專業化運營,迭代升級“免租、分成、成本平衡”的聯合經營政策,招引落地鄉村休閒特色業態近50家。

  據展茅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業態集聚的人流,帶動民宿、餐飲收入大幅增加,現在村裏商業收益,每年已經超過1300萬元。村裏還定期舉辦的“路下市集”,解決了大批應季農特産品的銷路問題,參與市集的村民,戶均月收入能增加1000至2000元。

  和黃楊尖村一樣,越來越多的島城鄉村不斷放大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探索綠色低碳、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諸多新業態,鄉村産業鏈條持續延伸。

  定海區新建村就是其中一抹靚麗的“綠色”。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新建村“大樂之野·南洞”民宿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客人。“綠水青山是吸引客人的最大亮點。”該民宿店長錢默澤介紹,每一棟樓都像隱藏在樹林裏,大有“小隱于野”的感覺;他們在規劃初期就明確了方向——通過設計、打磨,在儘量保留建築原有特色的同時,更加凸顯自然野趣。讓生態平衡與經濟增長和諧共融,新建村吸引了更多遊客前來。目前,該村年旅遊人數超過40萬人次,經濟總收入6800萬元。

  廟橋村是作家三毛的祖籍地。近年來,小沙街道深入挖掘三毛文化元素,不斷推動“三毛文化村”項目建設,先後引進心憶空間文創集市、三毛夢裏茶社等業態,同時盤活老舊閒置農房打造特色書屋、特色民宿。近3年來該村年均遊客量超10萬人次。未來,廟橋村還將探索“村集體+公司”的合作路徑,完善“三毛+”文旅産業鏈,並形成以三毛文化為核心的商業娛樂消費中心街。

  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因地制宜,正是“千萬工程”的生命力所在。據統計,2022年舟山市漁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8.09億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達71%。2022年,全市漁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5924元,比2003年增長約8.2倍;全市漁農業總産值306億元,比2003年增長4倍多。

  三、

  20年來,浙江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路走來,“千萬工程”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

  2003年至2010年,“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示範引領,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

  2011年至2020年,“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2021年起,“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共繪“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圖景。

  從治到美再到富,舟山緊跟全省步伐,將一件件民生小事化作一個個著力點,重塑鄉村的形態,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一點點累積起來。

  “現在用水方便太多了,水龍頭輕輕一轉就有水了。”葫蘆島村民朱彩君告訴記者,2020年前,葫蘆島主要靠坑道井和水缸儲水,將雨水直接作為飲用水的村民不在少數,用水不易,水質也無法保證。

  2020年,東港街道採購並安裝了4套一體化凈水設備,並設置了6個取水點位,又完成114戶簡易入戶供水管網安裝。2021年,東港街道會同區水利局謀劃葫蘆島海水淡化項目。2022年12月,普陀區分別完成海水淡化廠房建設、一套日供水100噸海水淡化設備安裝、葫蘆島全島800余戶村民自來水管網鋪設。村民們徹底告別了“坑道打水”“挑擔取水”的日子。

  “以前體檢得坐船去普陀本島,來回要折騰上兩天,現在家門口就能免費體檢,省時又省錢。”白沙島村民高興地説。去年7月,普陀區啟動“共富方舟·健康守護”行動,專業醫療團隊乘坐健康方舟跨過山海,奔赴一座座小島,為海島居民帶去健康體檢、臨床診療、檢驗檢查等“一站式”醫療服務,提升海島醫療服務水準,同時開展海島志願服務,為海島群眾提供理髮、電器修理、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群眾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村莊的未來什麼樣?“千萬工程”牽引下,鄉村發展與村民願景同向而行。與此同時,鄉村發展也離不開村民的共建共用。

  每逢週四,一簇簇紅馬甲、迷彩服,奔走在嵊泗縣黃龍鄉各村的網格街巷、田間地頭,或進行環衛整治,或聽民聲察民情……從2018年10月起至今,黃龍鄉一直堅持著“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形成的“逢四入格”工作機制。鄉里還將“逢四入格”等寫入村規民約,村民群眾從“袖手看”向“動手幹”轉變,長效守護美麗家園。

  在定海區馬岙街道馬岙村的弄堂小巷裏,一處處公共掃帚擺放點,成為這裡一道獨特的風景。前些年,馬岙村村民自發組織在該村林氏祠堂一側放置了公共掃帚,每家每戶空閒時就將村道打掃得乾乾淨淨。這一掃,不僅“掃”出了馬岙村的新面貌,也“掃”出了文明鄉風,最終形成了“道乾淨,大家事,一起掃”通俗易懂的微民約。

  縱觀千島大地,在各個海島鄉村,網格員、“東海漁嫂”全情投入文明城市創建、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撐起了漁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半邊天。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未來,舟山將繼續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用不止不息的探索,照亮海島鄉村要去的地方,創造漁農民嚮往的生活,走出海島特色現代化路子。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黃寧璐 見習記者 呂淩棘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