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山呼海應,溫州鄉村美在何處
發佈時間:2023-10-13 09:21:45    

   陽光、沙灘,海島漁村串聯起“最美海岸”;青山碧水、推窗見景,古村裏充滿生機和活力……溫州鄉村,處處皆風景。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溫州,如何點亮鄉村之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溫州持續深化“千萬工程”,聚焦基層組織、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和主導産業、主體風貌、主題文化等,合力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溫州在“千萬工程”實踐中有哪些經驗和啟示?如何持續進行一場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實踐?我們通過環境蝶變、産業主導、人才之興幾個角度進行觀察。

  環境蝶變:人人參與、持續推進

  扮靚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關鍵。2003年,浙江啟動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然而,彼時的溫州,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的問題尤為突出:一些村落,大量青壯年出走而成為空殼村;有些村臟亂差明顯,村容村貌讓百姓詬病不斷;有些村,以犧牲環境換取眼前利益,污染嚴重。

  在背負各種壓力之下,溫州沒有退縮,而是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由環境變革觸發生態變革,催發産業變革,激發文化和社會變革。圍繞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衛生改廁等“五大項目”,開展了兩輪村莊環境整治;從2021年開始,又啟動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率全省之先系統謀劃建設未來鄉村,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

  溫州對於環境整治的做法是“全域”開展、人人參與、持續推進。今年,溫州啟動和美鄉村“示範引領、全域整潔”行動,聚焦農漁業生産資料亂堆放、房前屋後亂搭建、公共場所無序等鄉村環境“十大”問題,整治一批落後村,打造一批示範村,提升一批連片村。蒼南縣60天完成縣域內168公里海岸沿線4個鄉鎮、28個村莊16.2萬處臟亂差點位整治,雕琢出高品質發展的生態海岸線,成功打造“中國東海岸一號公路”IP;文成縣讓川村,立足畬鄉風情,開展“微改造、精提升”,實現從“三無村”到3A景區村的華麗蝶變。

  百倍其功,終必有成。如今,溫州突出主體風貌塑造,奏響生態治理進行曲,打造“一村一韻”的浙南鄉村風貌樣板,全市高品質打造3A景區村249個、美麗鄉村精品村758個,實現鄉村風貌大蝶變。

  走進溫州的農村,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每個村子都有不同的鄉土風貌、精神氣象。在推進“千萬工程”的過程中,溫州既最大程度尊重了農村發展的原貌,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發展的規律,“量身定制”出了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

  産業主導:以工業思維抓農業

  “千萬工程”説到底,是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有機融合。如何通過産業發展,充實老百姓的錢袋子?溫州的主要做法是,強化主導産業培育,提升鄉村發展動能,聚焦一盤菜(預製菜)、一根草(鐵皮石斛)、一條魚(大黃魚)、一杯奶(一鳴奶業)、一片葉(溫州茶葉)、一個果“六個一”等特色産業,打造“一城十鏈百企千億”預製菜産業名城,鄉村一二三産實現高品質融合發展。

  比如,“一根草”帶富一鄉人,樂清市下山頭村,能人帶頭投資22億元打造農耕樂園、石斛文創園、溜溜樂園三大主題園區,創新推行“股金+租金+薪金”村企共建模式,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致富;“一方田”匯成“聚寶盆”,瑞安曹村鎮以“美麗田園”創建為抓手,堅持“田園+”發展思路,推動産村互融互促、人業有機融合。

  此外,溫州打破“農業靠天吃飯”傳統思維,跳出“農”字抓農業,堅守農業底線思維,延長農業價值鏈……溫州“大張旗鼓”抓農業項目招商、推進。2023年溫商大會上,就有一批農業項目,面向全球溫商推薦。

  以工業思維抓農業,繪製産業鏈精準招商“一張圖”,優先盯牢預製菜産業、高科技農業、三産融合等領域,掀起農業“大招商、招大商”熱潮,已落地世界500強益海嘉裏集團新建百億級中央廚房項目,上海正新集團、娃哈哈、旺旺集團等一批頭部企業,強化預製菜種養、冷鏈物流、中央廚房等項目招引。去年以來,溫州招引重大農業農村項目63個、總投資超400億元。

  深化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比如,甌海區發揮村集體經濟主體作用和自身優勢,綜合實施“強村惠農長效幫扶機制”策略,通過實體化運作強村公司,為全區經濟薄弱村高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鄉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發展鄉村産業,讓更多農民過上新村美、生活甜的好日子。鄉村美,群眾腰包鼓,鄉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鄉村既有“好風景”又有“好錢景”。

  人才之興:為鄉村發展添活力

  農村發展缺人才,這是各地面臨的普遍難題。溫州緊抓“基層組織大提升”和“鄉賢回歸”做好文章。

  如何讓基層更有凝聚力?溫州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傳承紅色基因,創新打造“共用社·幸福裏”重點單元1986個,數字網格覆蓋到每村每戶。

  知民意、解民憂,場地就是陣地。比如,龍灣區瑤溪村依託“共用社·幸福裏”,基層幹部在大榕樹下講政策、聽民聲、知民意,村調解室內矛盾雙方握手言歡。

  連百家心、辦百家事,眾策就是決策。“全國首個鎮改市”龍港市的三園社區,組建了居民代表“智囊團”,大小事情都來自群眾智慧,居民真正成了“當家人”。

  讓鄉村有“面子”更有“裏子”。誰能成為鄉村發展的“領頭雁”?有資源、有想法的鄉賢無疑是重要的中堅力量,溫州充分用好鄉賢這個“聚寶盆”。

  245萬溫州人在世界各地、全國各地闖蕩,他們成了溫州發展與對外聯繫的重要紐帶,有許多人走出去又回到鄉村。在溫州,鄉賢歸來,還帶來了項目,發展鄉村,讓老鄉有獲得感,激發鄉村活力。比如,永嘉縣雲嶺鄉南陳村,風景秀麗卻奈何交通不便。幾年前,在內蒙古創業經商的優秀青年企業家潘武傑,請來地質勘查專家,打出了溫泉,發展溫泉小鎮,帶動當地鄉村發展。

  鄉賢聚産業、引理念。在樂清北塘,曾是在外商會會長的蘇德生,回到家鄉擔村支書,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還在村裏建了幼兒園、學校等,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鹿城區山福鎮竹源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金璐悠是一名90後,作為青年“賢”力量,思維活躍、開放,借助網路拓展鄉村旅遊,治出村民富裕新模樣。

  近些天,溫州又向全國公開招聘首批20名農村職業經理人,薪酬待遇年薪18萬元起,另有績效獎勵。休閒農業、農村電商、文化創意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農創客、文創客、科創客,鄉村運營師、農村職業經理人、新農人……新職業、新群裏,人的到來,為鄉村注入了活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應忠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