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鄉村20年的堅持:千萬工程,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發佈時間 | 2023-10-12 08:30:29    

   在余杭青山村體驗亞運項目卡巴迪,在泰順東安村品一杯稻田咖啡,在縉雲聯豐村來一場漢服“穿越”,在義烏李祖村逛共富市集、看一場婺劇……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浙江鄉村熱鬧非凡。

  浙江鄉村的今日之景,與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密不可分。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20年間,“千萬工程”持續深化,引領浙江農村實現從“臟亂差”到“強富美”的華麗轉身,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9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再次講到“千萬工程”。

  鄉村如何升級、往何處去?20年來,浙江萬村千鄉持續探索、層層破題,在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與時俱進地回答好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切中群眾最關心在乎的問題

  鄉村重塑生産力

  同一視角、不同時間,曾經山體破損、河道污濁,如今青山旖旎綠水逶迤。

  這是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個浙江鄉村的故事——這樣的對比,很多村都有,“千萬工程”的實施,也把村莊的舊貌與新顏,深深印刻在每一個人心裏。

  20年堅持一件事,“千萬工程”的推進,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

  2003年6月5日,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倡導和主持下,以農村生産、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浙江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花5年時間,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

  那時,浙江農村正遭遇“成長的煩惱”。農村鄉鎮企業風生水起,經濟快速發展,但村莊面貌不如人意。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有人説,“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過幾十個垃圾村,才找到一個示範村”。

  更嚴重的是,一些地方工作存在“重城輕鄉”的問題,鄉村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缺失,沒有文化設施,青壯年紛紛出走……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到浙江工作後,習近平同志深入各地農村,一路調研,一路同大家交流。他語重心長地説:“浙江農民富,創業的人多,房子造得好,但浙江農村的污水、蠅蟲、垃圾也多。浙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

  基於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千萬工程”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有體感也最關心在乎的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經推出就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被譽為“繼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

  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千萬工程”帶來的改變卻遠不止於此。2005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浙江把生態建設與“千萬工程”緊密結合起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千萬工程”的重要目標。

  金華浦江向水晶産業污染“開刀”,黑臭河、“牛奶河”再無蹤影;台州仙居縣“化工一條江”變為“最美母親河”……20年來,全省創建300多萬戶美麗庭院、2170個特色精品村、743條風景線,萬千鄉村連線成景、百花齊放,造就大花園的萬千氣象。

  2018年9月,“千萬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時獲得這樣的讚譽:“這一極度成功的生態恢復項目表明,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産生變革性力量。”

  生態賬和發展賬一起算,2019年,浙江成為首個通過國家生態省驗收的省份。

  有人形象地比喻,在浙江發展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千萬工程”是讓列車換道變軌的那個扳手。“扳”下去,其實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變革重塑。

  堅持問題導向,不同階段的工作重心在變,但人民至上的初心不變,這是“千萬工程”最簡單、最核心的“秘訣”。

  按照總書記擘畫的藍圖,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久久為功,每年召開“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每5年出臺1個行動計劃及相關政策意見,推動“千萬工程”持續深化、層層遞進——

  2003年至2010年,“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示範引領,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

  2011年至2020年,“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2021年起,“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共繪“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圖景。

  “辦實每件事,贏得萬人心”,一路走來,“千萬工程”不斷豐富內涵,從治到美再到富,一件件民生小事化作一個個著力點,重塑了鄉村的形態,也深刻影響著中國鄉村的未來。

  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鄉村打開想像力

  實施“千萬工程”,一方面是精心呵護綠水青山,一方面是想方設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不久前,麗水縉雲縣聯豐村黨總支書記樓幹強在第17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上,概括了“千萬工程”給村裏帶來的三重變化:“第一步變乾淨,第二步變漂亮,第三步有特色。”

  特色由何而來?村口的爛泥塘變成了荷花塘、沿線開發卡丁車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由負轉正,連年分紅;村裏每季度評選美麗家庭,村民們踴躍參與,暗自較勁的過程,也是共建共用家園的過程。

  這也是“千萬工程”的生命力所在。“千萬工程”啟動會上,習近平同志明確了必須著重把握的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個就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充分發揮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眾胃口,不提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不照搬城市建設模式,“千萬工程”注重頂層設計,也注重因地制宜。

  走高效生態農業之路,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海拔600米之處,麗水景寧縣劃出一條“幸福線”,雲霧繚繞的純凈生態,孕育出“景寧600”區域公共品牌,山區小農駛入農業産業化發展的“快速路”;衢州常山,政府和企業引種香柚,與傳統優勢産業胡柚“雙劍合璧”,一款宋柚汁成了長三角餐桌上的“常客”。目前,浙江農業現代化水準居全國第三位,建成産值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産業鏈82條。

  洞悉市場機遇,發展鄉村新型業態,早在2005年,浙江就召開全省農家樂現場會,推動鄉村旅遊加速落地。鄉村旅遊、未來農場、農村電商、文化創意、養生養老、運動健康……“千萬工程”打底美麗生態,讓美麗經濟生發無限遐想。

  注重村莊的可持續發展,古韻新風讓保護和發展並重。2012年,浙江全面啟動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2014年制定美麗鄉村省級地方標準,2018年又率先出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規範》,“千村千面”有了看得懂、能對照、可操作的分類指南。

  整體謀劃鄉村人才振興,浙江深入實施“兩進兩回”行動,大力培育鄉村振興、鄉村産業經營、鄉村服務、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科技人才。2021年啟動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農創客超5.8萬名,鄉村振興成為年輕人展現才華的舞臺,創客生態,讓鄉村的生意和生活有了新樣貌。

  村莊的未來什麼樣?“千萬工程”牽引下,鄉村發展與村民願景同向而行。

  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村民家4米高的圍墻變成1.2米的低矮院墻。村民議事拉近心與心,村口大樹下、院落涼亭裏或是線上議事廳,“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成了眾多鄉村推進村莊建設的重要一環。

  一村富更要村村富。金秋10月,開化縣大溪邊鄉上安村的高粱梯田紅了。高粱酒、高粱遊,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找到了産業振興之路,更通過紅高粱共富聯盟帶動全縣20多個村種植紅高粱。

  家門口的風景,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浙江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

  摸清群眾想什麼、農村缺什麼

  鄉村迸發吸引力

  不久前,杭州蕭山區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紅館迎來第一場婚宴。美好生活中心該有什麼,都基於前期對村民的需求調研。無論村子怎麼變,村民始終是主角。於是,這裡有了和區級圖書館打通借還功能的鄉村書房,開設了全省首個村級青少年分宮。

  摸清農民想什麼、農村缺什麼,“千萬工程”開啟了一場偉大而深刻的城鄉統籌實踐。在全國,浙江是最早發佈和實施城鄉一體化綱要的省份。如今,浙江農村“20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30分鐘公共服務圈”等基本形成。

  “城市有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是浙江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浙江的城鄉居民收入倍差20年來從2.28縮小到1.90,是全國倍差最小的省區。物的美麗、人的美麗,讓浙江鄉村如一塊磁石,迸發出愈發強勁的吸引力。

  更難得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城鄉並軌之時,浙江沒有把農村變城市,而是注重保留村莊肌理、鄉土味道和風貌。認領一塊地、買下一朵雲,一到節假日,城裏人都愛往農村跑,那裏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一磚一瓦都在煥發新的價值。

  “一個村的營商環境很重要。正因為有‘千萬工程’的‘築巢’,我們才能‘引鳳’,吸引年輕人到鄉村來紮根,鄉村業態不斷豐富。”李祖村職業經理人金靖第一次來李祖是十年前,“要空間沒空間,要資源沒資源”是她的第一感覺,但持續深化的“千萬工程”改變了李祖,也改變了更多浙江鄉村的命運。

  規劃先行,要素跟進。持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浙江行政村總數由2003年的4萬個縮減至2022年的1.97萬個。全域規劃的棋盤之上,浙江各級財政20年來整合投入“千萬工程”財政資金近3000億元,引導村集體、農戶和社會資本投入超5000億元。

  鄉村靠建設,更靠經營。浙江打出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組合拳,推動激活十萬閒置農房,引導村莊以土地、資産入股等形式發展景區經營、物業經營等産業,建立健全強村公司、“飛地”抱團、片區組團等新模式新機制,鄉村的“打開方式”有無限可能。

  從一省一域走向全國,“千萬工程”花開四野。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廣西、河北、雲南等地結合本省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行動計劃;浙江的“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也被廣東借鑒,創新推出“廣東省千名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計劃”。

  浙江省農辦原副主任顧益康親歷“千萬工程”啟動及實施。“遵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浙江更要沉下心來,著眼長遠,打牢基礎,奔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進一步深化,讓‘千萬工程’成為鄉村高品質振興、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為全國提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路徑。”他説。

  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迭代升級的“千萬工程”聚焦“景美人和業興共富”,以未來鄉村建設為引領,把提升鄉村産業匹配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城鄉發展融合度作為重點,著力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

  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浙江提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按提升縣城承載能力、深化“千萬工程”、城鄉融合發展三大方向,40個市、縣(市、區)先行試點,開啟重塑城鄉關係、暢通城鄉迴圈、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的新探索。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千萬工程”曾標注浙江“三農”發展乃至中國“三農”發展的歷史貢獻,也將用不止不息的探索,照亮鄉村要去的地方,創造農民嚮往的生活,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一點點累積起來,努力答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命題。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祝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