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亞運會啟示錄:精彩紛呈,澎湃體育夢想
發佈時間 | 2023-10-10 08:38:58    

   從“潮起亞細亞”到“最憶是杭州”,杭州亞運會的開閉幕式上演了如夢似幻的精彩表演。而在賽事鑄就的競技舞臺上,激情四射的場景織就另一份精彩,澎湃體育夢,不斷啟迪人們——

  這是一場充分展現“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開閉幕式上,千年文明與科技視效激情碰撞,中國風範與亞洲風情交相輝映,留下難以磨滅的杭州亞運記憶,激勵亞洲人民美美與共,“心心相融,愛達未來”。

  這是一塊亞運歷史上新的里程碑。亞洲各國健兒鬥志昂揚、盡情展現實力不斷突破自我。中國體育軍團打破的一項項紀錄,贏得的一場場勝利,中國健兒“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責任擔當,激蕩人們對中國體育未來的無限遐想。

  這是一份閃爍著浙江榮耀的高分答卷。浙江以一流的賽事保障、週到的綜合服務、精彩的文化體驗,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與文化的盛會,贏得各國人民交相稱讚,並開啟亞運成果全民共用、打造國際“賽”“會”之城等體育強省新的篇章。

  亞洲體育競風流

  體育是紐帶,促進亞洲團結與安寧。

  十多天的短暫相會,給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本屆亞運會,吸引亞洲45個國家與地區的體育代表團共11830名運動員、5711名隨隊官員參賽,是史上設項最多、參賽人數最多、競賽組織難度最高的亞運會。它凝聚並實踐著亞洲各國以體育為媒介展現團結的強烈意願。

  這是體育的力量。

  回眸精彩而難忘的時光,不難發現,亞運會不僅是一個亞洲健兒開展體育競技的大舞臺,更是一個展示亞洲不同地區體育文化魅力、促進亞洲人民相知相親、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精彩紛呈的杭州亞運會,讓世界深度觸摸亞洲傳承發展悠久歷史文化的澎湃動力,也近距離見證了亞洲創新、開放、現代和朝氣蓬勃的一面。

  作為最複雜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之一,杭州亞運會以穩健的競賽進程、一流的競賽保障、專業的競賽服務贏得運動員、教練員的讚賞,獲得觀眾好評,也展現亞洲競技體育新的高度。

  本屆亞運會,累計15次打破世界紀錄、37次打破亞洲紀錄、170次打破賽會紀錄。新紀錄的頻頻誕生,源於亞洲體育競技水準的不斷提升。

  這是亞洲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家形象的展示,也是發展進步的縮影。對於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亞運會創辦以來的七十余載,正是一部亞洲人民不斷追求和平、團結和發展的歷史。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實現快速發展,體育運動場館建設、賽事組織等不斷推進,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也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喜愛的體育項目中,為競技體育不斷注入力量。 

  9月29日,杭州亞運會游泳項目收官日,中國隊以28枚金牌的總成績創下亞運會歷史最佳戰績。剖析原因,人才濟濟、科學訓練等“秘訣”,莫不有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在背後支撐。而這,也是當今競技體育主要比拼的內核之一。

  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不斷突破。作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亞運會在見證並塑造著亞洲體育新的格局。

  亞運會這樣的高水準平臺,為亞洲各國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讓人欣喜的是,本屆亞運會共産生金牌482枚、銀牌480枚、銅牌631枚,有來自27個國家與地區的運動員獲得金牌,有41個國家與地區的運動員登上領獎臺。通過競技實現的“九成獲獎率”,不正是地區整體競技實力提升最好的證明?

  猶記得在9月24日的武術比賽中,20歲的汶萊姑娘巴斯瑪·拉什卡爾摘得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亞軍。這不僅是她個人第一枚亞運會獎牌,也是汶萊首枚亞運會銀牌。

  猶記得10月2日的“大蓮花”內,新加坡田徑女將珊蒂勇奪女子200米金牌,為新加坡時隔49年再在亞運田徑場上奪金。

  猶記得在本屆亞運會開幕式上,敘利亞拳擊運動員艾哈邁德·古松作為該國體育代表團旗手領銜出場,全場爆發一片歡呼聲。艾哈邁德·古松感慨,到中國“就像回家一樣!”而中國網友回之以“自己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把傘”。10月4日,他拿下敘利亞在本屆亞運會唯一一枚獎牌。這枚銅牌,承載著榮耀、寄託著希望。

  杭州亞運會的輝煌,讓我們有理由期待亞洲競賽場上演更多精彩瞬間,誕生更偉大的體育傳奇。

  杭州亞運會的輝煌啟示我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必要更深入地思考、釋放體育的能量,以體育力量共創亞洲發展新高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中國軍團新輝煌

  這是中國的榮耀時刻。

  2023年10月8日,中國體育軍團以201枚金牌的歷史新紀錄結束杭州亞運會之旅,開創新的輝煌。

  此時,我們或許更有必要回顧:中國為何要舉辦亞運會?尤其是在舉辦過北京、廣州兩屆亞運會後,為何還承接第三次?

  支援亞洲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是一種大國擔當,推動現代化建設等多重價值顯而易見,而促進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則是更深遠的意義。

  競技體育之於體育強國建設,遠不止爭奪幾塊金牌,而是具有重要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為社會提供強大正能量。而體育賽事,又是體育事業的重要載體和體育産業的核心業態。亞運會,正是亞洲競技體育與體育賽事最高平臺之一。

  在這一場亞洲體育的巔峰盛事中,中國軍團以獎牌榜“斷層領先”成為最耀眼的主角之一。

  賽艇、射擊、跳水、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這些都屬於中國隊的傳統優勢項目,也是亞運賽場的“收金利器”。9月24日,中國賽艇選手鄒佳琪、邱秀萍一路遙遙領先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亞運首金。10月2日,亞運射擊項目比賽結束,中國隊以16金9銀4銅繼續保持亞洲射擊運動霸主位置。10月4日,中國隊以“十全十美”姿態,包攬本屆亞運會跳水項目全部10枚金牌,為跳水項目收官……

  同樣讓中國觀眾感到幸福與自豪的,還有中國隊在非傳統優勢項目上的新突破。

  10月3日,棒球項目小組迴圈賽,中國隊以1:0首次戰勝日本隊。熟悉該項目的球迷知道,日本隊在棒球世界中的實力相當於足球中的阿根廷隊。儘管在最後的銅牌爭奪戰中,中國隊以3:4憾負日本隊,但在歷史上首次戰勝日本隊的經歷,也預示著中國棒球未來可期。

  類似的驚喜還有很多:10月2日,中國馬術隊實現亞運金牌“零的突破”,40年等待終於開花結果;10月4日,年輕的中國攀岩隊迎來自己的亞運首金;10月5日,何傑為中國隊收穫亞運史上首枚男子馬拉松金牌……

  這一枚枚創造歷史的金牌,展現了中國體育的飛速發展和強大實力,也彰顯了中國人對體育事業的熱愛和投入。

  不過,中國隊在杭州亞運會上也留下了一些遺憾。乒乓球女雙遭遇罕見“滑鐵盧”;“三大球”表現不盡如人意,曾被寄予衛冕厚望的男籃終獲銅牌……雖説競技體育,輸贏是常態,但比賽暴露的問題值得深思。

  作為巴黎奧運會的“前一站”,杭州亞運會見證中國隊的“新老交替”,尤其是年輕小將的涌現,引發更多關注——

  在乒乓球桌上,95後樊振東與00後王楚欽上演國乒新老“一哥”焦點之戰。在泳池中,29歲的老將汪順破亞洲紀錄衛冕,小他10歲的潘展樂也以打破賽會紀錄的成績奪冠。在滑板賽場,15歲小將陳燁創下的中國最年輕亞運會冠軍紀錄只保持了兩天,就被年僅13歲的崔宸曦刷新。

  “青春風暴”,也正是中國健兒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之一種。

  杭州亞運會上,我們為馬拉松選手何傑在撞線前與觀眾自信擊掌慶賀而歡呼,為男子4×100米接力最後一棒陳佳鵬的絕地反擊而自豪,為34歲的撐竿跳高老將李玲鎖定金牌後仍衝擊自己創造的亞洲紀錄而震撼,也為林雨薇、葛曼棋兩位冠軍與教練劉朝旭之間的師徒情所感動……

  確實,現在的中國已不需要靠金牌來證明自己,而此時中國健兒的“金牌形象”顯得更加豐滿,更展現他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氣神,澎湃他們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為國爭光的正能量,也讓國人參加體育運動、堅定體育文化自信有了更多激勵。

  中國軍團的輝煌啟示我們,夯實體育之基,匯聚全民偉力,一個更加自信包容文明強健的中國,必將更加意氣風發地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賽後世界新氣象

  亞運會給舉辦地帶來的改變,極為深遠。

  作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後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浙江舉全省之力、全省域參與打造亞運會一流賽事環境,賦予亞運會以江南韻、中華魂。透過亞運會,世界也認識了活力浙江,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在“家門口”的亞運會上,浙江斬獲51金21銀8銅,創下征戰亞運會歷史最好成績。耀眼的成績中,我們驕傲于浙江泳軍“佔據中國泳軍28枚金牌半壁江山”的強大實力,也自信于浙江龐大的游泳人口;我們見證00後小將朱錦爾摘得西洋棋女子個人桂冠,也感慨浙江多地擁有“西洋棋之鄉”“圍棋之鄉”“象棋之鄉”等榮譽;我們致敬浙江籍羽毛球混雙運動員鄭思維、黃雅瓊斬獲亞運金牌,也佩服浙江企業家創下“全國10個羽毛球有6個産自浙江江山”等輝煌。

  亞運期間,一則資訊引發熱議:杭州將加速打造國際“賽”“會”之城。以品牌賽事為城市賦能,是浙江走向“賽事強省”的雄心。“一縣一特色”“一市多品牌”……眼下,品牌賽事區域均勻分佈全省域,已成為城市融合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人們説,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産業宛如體育事業“三駕馬車”。因為亞運,浙江體育事業有了更好的融合與發展。而這些努力,又指向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高水準推進現代化體育強省建設。

  杭州亞運會的精彩,足以讓一個古老的大洲帶著夢想走得更遠。

  什麼是亞運會?人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本屆亞運會40個大項中,有9個非奧項目。它們是武術、藤球、圍棋、卡巴迪,深深刻有亞洲烙印;也是滑板、攀岩等新興項目,深受青少年喜愛……這些非奧項目,共同構成亞運會區別於奧運會的重要標識之一,在浙江上演精彩的“亞洲時刻”。

  作為誕生了人類四大古文明其中三個的大洲、約佔全球人口六成的大洲,亞洲孕育了諸多體育運動項目,但登上奧運會這樣世界性舞臺的只有極少數。

  如今,通過杭州亞運會,這些看似“小眾”的體育項目,在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得以推廣、“吸粉”。

  “你被克柔術‘種草’了嗎?”“今天卡巴迪了沒?”這是最近很多蕭山居民的“問候語”。源自烏茲別克、有3500多年曆史的克柔術,與風靡南亞和西亞、據傳有4000多年傳統的卡巴迪,在蕭山臨浦和瓜瀝舉辦,吸引越來越多居民學習這兩項運動的比賽規則,交流蘊含其中的地域文化。

  9月24日,乒乓球男團四分之一決賽,伊朗隊以3:0爆冷戰勝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隊,贏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相關話題衝上國內各社交媒體熱搜榜。儘管在隨後比賽中落敗,伊朗隊收穫一枚銅牌,但這一成績足以引得世人矚目。

  賽後,伊朗媒體同行很自豪地分享,其實乒乓球在伊朗是一項頗受歡迎的運動,在首都德黑蘭很多公園、廣場都能看到乒乓球桌。如今,伊朗隊時隔多年再次站上亞運領獎臺,必將引發當地乒乓球運動新的熱潮。

  賽場內外的良性互動,正是亞運會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亞運會上,亞洲各國的文明交流互鑒啟示我們,以體育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合力續寫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

  “後亞運時代”,一定更精彩。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金春華 丁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