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城市2021年“期末成績單”出爐,居民可支配收入這一重要指標也浮出水面。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
據各地發佈的統計數據,全國共有16個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萬元。
其中,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寧波、廈門、無錫。舟山位列第15位。
16座每人平均收入超6萬元的城市
上北深廣每人平均收入領跑全國
在各大城市中,四大一線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每人平均收入繼續領跑全國,位居4強。其中,上海、北京、深圳每人平均收入均超過7萬元。
去年上半年,上海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萬元大關,領跑全國。2021年,上海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8027元,比上年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6.0%,直逼8萬元大關。
其中,上海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2429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8%;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8521元,同比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7.7%。
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5002元,比上年增長8.0%。
近年來,我國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而京滬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集中的地區。
去年上半年還位居第4的深圳,年末以“每人平均收入首次超過7萬元”的姿態闖入前三。深圳不僅高新技術産業十分發達,而且還是一個多層次的金融中心,不僅有深交所,私募股權投資也很活躍。
而廣州以68907元屈居第4,但也正在逼近7萬元。
不過,位於長三角的蘇州、杭州與廣州的差距均很小,兩市每人平均收入分別達68191元、67709元,分別位居第5位、第6位。
有著“最牛地級市”之稱的蘇州,在強一線城市上海的帶動下,轉型升級十分迅速,2021年GDP達到22718.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達41308.1億元;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産量分別同比增長44.8%、39.4%、38.4%。
從區域分佈來看,收入最高的10座城市中,除北京外,其餘9座城市均位於南方。其中,6座城市位於長三角,2座城市位於珠三角,廈門則位於閩南三角洲。
如果把每人平均收入擴大到6萬元這個門檻,2021年共有16座城市每人平均收入超過6萬元大關。其中,廣東、浙江各有5座城市,江蘇有3座城市,福建有1座城市,以及直轄市北京和上海。
浙江五城市城鄉收入比最低
城鄉差距解釋了中國收入差距的絕大部分,城鄉差距穩定走低,背後則反映出城鄉要素加速融合。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據統計,上述16座城市中,城鄉收入比最低的城市分別為嘉興、舟山、紹興、寧波、杭州(北京、深圳、東莞、佛山未公佈相關數據)。這5座城市均來自“正在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省。
注:北京、深圳、東莞、佛山未公佈相關數據。
2021年,嘉興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0048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9839元,比上年增長8.9%。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3598元,首次跨上“四萬元”臺階。嘉興城鄉收入差距由2020年的1.61縮小到1.60,保持浙江最低。
緊隨嘉興之後的是舟山。2021年,舟山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9103元;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945元,同比增長9.8%,高於城鎮居民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收入比為1.61。
得益於高端紡織、先進裝備製造、綠色化工材料等産業,紹興去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73101元、42636元,分別同比增長9.6%、10.2%。城鄉收入比為1.71。
去年,寧波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3869元,名義增長8.6%,實際增長6.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名義增長9.7%,實際增長7.5%。城鄉收入比為1.72,比全省、杭州分別低0.22、0.03。
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産業的杭州,去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4700元,名義增長8.8%,實際增長7.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692元,名義增長10.3%,快於城鎮1.5個百分點,實際增長8.9%。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77縮小至1.75,連續11年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南京的城鄉收入比均為2.25,而廣州、上海城鄉收入比分別為2.15、2.14,均高於2。
來源: 舟山發佈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