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颱風“軒嵐諾”影響我省。溫州“古系列保護·雲端守衛”應用接入的氣象系統演算法觸發保護預警信號,自動向溫州宋元古碼頭保護責任單位發出“釘喚醒”提示,相關部門迅速完善預案,做好颱風天的應對措施。
文物古跡保護一度是溫州的難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溫州擁有古民居、古牌樓、古碼頭遺址等文物古跡18512處。古跡的防洪、防火、防盜、防蟲等任務,光靠人力無法做到24小時盯守,缺乏有效的風險模擬演算和高效預警手段。
為了給溫州的文物古跡裝上聰明的“安全衛士”,溫州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市縣鄉村四級以及氣象、水利、資規、消防、執法等多部門數據,打造了“古系列保護·雲端守衛”應用,全面摸清文物古跡的風險隱患底數,變人力盯守為AI智控,做深做細做實平安工作,以達到早發現早處置。
“此前我們已經用‘數字孿生’技術對溫州宋元古碼頭進行毫米精度建模,並根據部門採集的溫度、濕度、日照、水位等數據,模擬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的風險,為古碼頭制定智慧聯保預案。”該應用有關負責人説,一旦迎來極端天氣,或雨量、水位達到碼頭産生積水的警戒線,系統會自動將預警資訊傳至文旅、考古、防汛、水利、應急等部門,以便及時採取遮蓋、圍擋、排水、防滲等排險措施,阻斷雨水對古碼頭的影響。
記者點入“古系列保護·雲端守衛”應用頁面,文物古跡的資源空間分佈、實時狀態、責任主體等資訊一目了然,為全天候掌握古跡的“健康”情況以及應對突發快速預警、險情應急處置一鍵智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通過數字技術模擬的古跡精密結構,也為考古研究、損毀復原提供依據和條件,相關數據未來能應用於研學實踐、旅遊導覽。
除了對文物古跡精準畫像的全覆蓋,該應用還增加了個性化定制功能。針對木質結構容易潮濕的南閣古牌樓等建築,開發了明火預警、白蟻監測、沉降提示等預警功能,今年以來已發現並處置33起安全隱患;在保護森林古道、古樹名木方面,接入“驢友通”應用,發動群防群治力量,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文物古跡中。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謝甜泉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