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開展浙江省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的通知》,公佈了3家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的培育名單。我市泰順縣佔2席,分別為大安鄉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體驗地、大溪源蝴蝶谷體驗地(一期)。
泰順縣兩地為何能成為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這源於泰順縣生物多樣性的先天優勢和設施齊備。記者獲悉,兩地的生物多樣性體驗課程、配備人員結構合理的管理服務團隊是特色優勢。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和運作,旨在探索生態産品價值轉化路徑,利用地方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為公眾提供生態文化服務。體驗地與博物館、展覽館不同,更多的是讓公眾參與其中。
記者獲悉,當前泰順縣兩地已經具備探索型(如生物物種認知)、實踐型(如製作標本)、宣教型(如生物多樣性有關知識宣講、遊覽參觀)、休閒型(如生物多樣性資源、優美自然景觀體驗)、生産型(如遷地保護植物種植、採摘、産品粗加工)等類型課程,以及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體驗項目(如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當地民族傳統生産、生活相關的體驗項目)。
大安鄉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體驗地分為米塑館和土陶體驗基地。其中,米塑館採取傳承人親自授課為主、實物陳列為輔的形式,成為凝聚鄉愁、體驗村情、感受民風的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展示傳承平臺;土陶非遺體驗基地設有土陶傳習區、土陶製作技藝體驗區、土陶燒制區、畫陶體驗館等,將傳統的土陶非遺技藝進行“活態”展現。兩處的年接待遊客均超3萬人次。
大溪源蝴蝶谷體驗地(一期)位於羅陽鎮大溪源村,走出動植物生態研學旅遊的新路子。目前,村內蝴蝶品種超過100種,數量最多時不下10萬隻。當地建設蝴蝶科普館,為遊客提供寓教于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課堂。村集體依託“企村共建”開發模式,化自然資源為生態資本,入股項目公司分紅,帶來了留守村民家門口就業、年輕人“歸巢”創業的“蝴蝶效應”。
據悉,泰順縣將以兩地入選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體驗地為契機,串聯生態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和文明要素,實現文旅交融、寓教于遊,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的第二課堂。
來源: 溫州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