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到傍晚,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上鋪村村民王金良總要到地頭看看油菜長勢,幫他種地的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為進一步破解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去年以來,衢州各地積極探索村集體代耕代種閒置地模式,農民不用出錢出力,收入與村集體分成,收成分發到戶,讓“閒田”變“忙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帶動村集體和上萬農戶增收1億余元。
位於千里崗山脈東頭的上鋪村有293戶、812人,村裏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居多。零散的閒置地怎麼辦?去年3月,村幹部嘗試把總計173畝的閒置農田從農戶手裏“借”過來,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代管、代種、代收。
“我們將173畝農田種上水稻,收穫7萬公斤稻穀。”上鋪村黨支部書記江增林説,這些收成由村集體和農戶對半分,除去機械租賃、人工費等開支,村集體還結余近4萬元。這種做法很快受到了村民歡迎。目前,上鋪村代耕代種規模已擴大到300余畝,基本實現全村閒置地全覆蓋。
“今年,上鋪村採用水稻、油菜輪作模式,預計産量和收益更高。”柯城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産業科負責人吳文明介紹,目前,柯城區有3個鄉、8個村實行上鋪村的做法,讓1000余戶農戶的1750畝閒置地實現“收糧入倉”。
田“忙”了,村民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更多了。“村集體代耕代種,為村裏創造了除草、榨油、碾米等多個臨時性用工崗位。一年來,我們6個村民每人平均增加5000元勞務收入。”柯城區姜家山鄉柴陳村黨支部書記柴建位介紹,村集體代耕代種的150畝稻穀收割後,村裏負責把濕谷曬乾,再碾成米,方便村民隨時領取。
“村集體代耕代種保障了糧食生産,一些村莊還通過連片種植稻穀、油菜,發展出了新産業。”衢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上鋪村與衢州金色假日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簽訂農事體驗文旅項目框架合作協議。一年來,雙方通過聯合組織研學遊等活動,為當地群眾帶來數萬元農副産品銷售收入。
據統計,去年以來,通過村集體代管代種、土地流轉等形式,衢州已實現10.7萬畝閒置地復耕復墾,復耕復墾率達95.7%。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錢關鍵 錢弘慧 通訊員 胡夏菡 汪宇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