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為了“縣中崛起” 浙江這份行動計劃力度空前
發佈時間:2022-09-28 08:03:41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等五部門印發《浙江省山區26縣和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包括招生管理、教師管理、縣中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縣中對口幫扶、優化學生培養環境、創建現代化高中學校、分類辦學、提高縣中經費投入水準、教科研指導等九方面措施,力度空前。

  縣中崛起是近兩年來全國各地提升縣域教育品質的熱點探索。以浙江為例,目前全省有近四成的普通高中學校和學生分佈在縣域。作為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縣中能否崛起,關乎著城鄉基礎教育差距能否縮小,更對浙江建設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

  “就我省縣中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部分發達地區的縣中辦學品質高,社會聲譽和升學品質已超過城市高中;另一方面,部分地區的縣中發展仍存在生源和教師流失、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品質有待提高等問題。而山區26縣和海島縣普通高中相對而言更加薄弱,迫切需要扶持。”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從去年7月起,開始起草“縣中崛起”的行動計劃。經過多次座談調研、徵求意見後,省教育廳最終決定將“縣中崛起”的行動計劃重點指向山區26縣和海島縣的薄弱縣中。

  據悉,作為本次“縣中崛起”行動最重要的舉措之一,我省將組織省內優質普通高中與縣中開展聯合辦學或對口幫扶,確保每所薄弱縣中至少有1所優質普通高中結對幫扶、協同發展。“目前,結對工作正在推進中。例如,我們正推動杭州第二中學與景寧中學、杭州學軍中學與嵊泗中學建立一體化管理的結對幫扶關係,打造山區26縣及海島縣‘縣中崛起’的模範校。”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注意到,這份《行動計劃》中還有不少破解縣中發展痛點的有利舉措。如,為破解縣中優秀教師被發達地區挖走的問題,《行動計劃》明確禁止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縣中非正常調動校長和教師,未經調出地組織人事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從縣中調動校長教師的,取消調入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各類評優評先資格。引導校長教師按聘用合同約定履職,不按約履職且沒有與現聘任學校協商一致非正常調動的,按照規定取消其相關榮譽和“定向職稱”等。同時,2022年底前我省要完成縣中在職公辦教師在民辦學校任教的規範工作。

  再比如,針對生源流失等問題,《行動計劃》要求全面落實公民辦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為主政策,嚴禁各種方式的跨區域“掐尖”招生。妥善實施中考全省統一命題,建成省級統一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平臺。同時,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初中學校招生辦法,嚴格按照初中畢業生人數分配到校指標,分配比例不低於招生計劃的60%,並確保分配到農村初中學校的名額足額落實。各地還要結合高中資源供給情況和人民群眾入學需求,科學合理確定縣中招生計劃和普職比例,不搞“一刀切”。

  《行動計劃》還明確山區26縣及海島縣的職能部門,不得給縣中下達升學指標或單純以高考升學率考核評價學校和校長、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

  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硬核舉措,《行動計劃》也不乏具有浙江辨識度的亮點做法。例如,按照“定向推薦、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原則,為山區26縣和海島縣培養一批省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並實行“戴帽下達、人走帽留”的管理機制,在全國範圍內尚屬於先行先試,具有示範意義。“今年我省就新評定了52名省特級教師,將一直在定向服務的山區海島縣安心任教。”省教育廳教師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接下來,每年山區26縣和海島縣都可以推薦若干名優秀高中生參加“中學生英才計劃”,接受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高水準大學為期1—2年的科研實踐培養。還有一部分來自山區26縣和海島縣的優秀高中生則可以參加為期一週的高校學習生活體驗。而每年我省部分本科高校還會通過地方專項招生計劃,面向山區26縣和海島縣定向招收在當地完整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

  按照《行動計劃》給出的時間表,我們也期待著:到2025年,縣中辦學條件和教育品質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高品質協調發展;高中教育實現“願學盡學”;教育生態明顯改善,公民辦普通高中招生規範有序;縣中教師“樂教安教善教”機制更為健全,形成一支卓越縣中校長隊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不斷完善;縣中實現多樣化特色發展,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紀馭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