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三色”大陳全域蝶變 邁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發佈時間:2022-09-22 09:29:12    

   清晨,台州海上客運中心人頭攢動。隨著一聲汽笛的長鳴,記者乘坐“大陳島”號客輪駛出椒江碼頭,向東南方向進發。兩個小時後,山海一體、樹木成蔭的大陳島映入眼簾。

  “1956年我們登島的時候,這裡滿目瘡痍,渺無人煙;現在的大陳島煥然一新,生機勃勃。”老墾荒隊員張其元告訴浙江線上記者,大陳島是他們曾經揮灑青春和熱血的地方,他為大陳島的巨變感到驕傲。

  6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大陳島船多了、路通了,島上居民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長明電,連上了5G網,吃上了旅遊飯,坐上了免費新能源公交,實現了家門口的智慧養老和遠端醫療......從過去的“荒涼小島”到如今的“東海明珠”,大陳島正全域蝶變,邁步現代化海島建設的新征程。

  紅色大陳:傳承墾荒精神 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産業

  “1956年1月,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懷著滿腔熱血登島墾荒。在這裡,他們莊嚴宣誓,並揮下第一鋤……”在大陳島墾荒紀念碑前,導遊孔文敏正為幾位來自溫州的遊客講解,聲情並茂的講述吸引了周邊一眾遊客駐足圍觀。

  循著孔文敏的講解向上仰視,墾荒紀念碑上鐫刻著“艱苦創業 奮發圖強”八個大字。收回目光遠眺,在海風獵獵中,整個大陳島山海一體、水天一色,許多遊客不禁因這海島美發出感嘆。

  如今的海島生機,離不開“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我是第一次來大陳島,之前我們在旁邊陳列館了解了當年墾荒隊員艱苦創業的經歷。今昔對比,確實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位參觀者表示。

  52歲的孔文敏從2013年起就開始兼職當導遊,退休後更是全身心投入了這份工作。作為土生土長的大陳島人,她親眼見證了大陳島的發展。墾荒紀念碑、甲午岩戰爭歷史遺址、青墾文化舊址公園……近年來,大陳島圍繞“墾荒”主題元素,開發建設了許多“紅色”地標項目。“以前僅週末有零星散客來島上,現在光是我一個人每天都要接待一到兩個旅遊團,大部分是來黨建、團建、研學遊的。”

  近年來,大陳島正是通過深挖紅色資源,以紅色旅遊帶動了島上餐飲、民宿業發展。越來越多島上漁民轉産轉業,當上了民宿或是農家樂老闆……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2020年底,大陳島60項小康指標全面完成,“小康的大陳”從願景變成現實。據了解,2021年大陳島接待全國各地遊客達15萬人,星級農家樂增至35家,總床位數超過1400張,旅遊年收入1.1億元,全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萬元。帶著歷史的厚度,“墾荒精神”正成為牽動海島振興的新動力。

  “國家有需要,我們就來了!”手指著一張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87歲老墾荒隊員張其元回憶當年,眼角泛著淚光。“‘有一百個困難,克服一百個;有一千個困難,克服一千個’,我們那批老墾荒隊員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談到現在的大陳島,張老提高音調,激動地説:“現在的大陳島不得了,基本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

  藍色大陳:開展現代化養殖 全面發展海洋經濟

  入夜,漫步在大陳島的梅花灣街道,晾曬的魚幹散發著海的味道,街邊店舖林立,其中海鮮餐廳的生意更是分外熱鬧。“來大陳島第一件事就是吃海鮮,尤其是黃魚!”一見面,上大陳村黨支部書記顏春才就向我們推薦起大陳黃魚。

  距離海岸不遠的大陳島雞籠頭黃魚養殖基地,一場大黃魚的捕撈正趁著夜色開啟,隨著漁網拉起,泛著金黃色澤的大黃魚發出“咕咕”聲。撈魚的師傅告訴我們説,“撈黃魚要晚上進行,因為晚上撈出來的大黃魚是黃色,而白天是白色的。”曾經野生大黃魚因為過度捕撈幾近滅絕,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大陳島黃魚被重新端上餐桌,主打綠色、生態、有機,更是成為了國家地理標誌品牌。

  等到次日白天,再次來到雞籠頭棧道上,養殖基地的全貌顯露出來:一根根打入海底基岩的鋼管樁被銅網環繞,形成一道道海上“圍墻”,這就是大陳島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全國首創的大型銅圍網養殖技術。

  “這種養殖方式不僅抗風浪能力更強,還耐腐蝕、抗菌,能有效提高大黃魚的成活率。”星浪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招德介紹説,多種海洋小型魚類可以通過孔洞進入圍網,成為大黃魚的天然餌料,這更接近野生大黃魚的生活環境。作為島上率先啟用全電水産養殖的一批養殖場,星浪海水養殖場在增氧、加工、冷藏、運輸等環節進行了“一站式”電能改造,用以替代原先的柴油發電,既降低了用電成本,也極大地減少了污染,改善了水質。

  “漁業是大陳島的支柱産業,最早島上70%的人都是靠捕魚為生。”作為漁民的顏春才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説起話來神采奕奕。他説,由於過度捕撈,上世紀80年代後,大陳黃魚幾近絕跡,野生黃魚成為稀罕物,魚少了,漁民收入直線下降。“我們要做的是引導漁民轉變思想,主動求變,進行人工養殖是對資源的保護,少捕撈少破壞。從靠海吃海到愛海護海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説到這裡,顏春才眼神堅定地望著前方。

  痛定思痛,2000年之後,大陳島人在政府的指導下,開始主動求變,減少捕撈,發展綠色養殖業,先後探索了淺水網箱養殖、深水網箱養殖、銅網圍海養殖等先進環保的養殖方式,黃魚産業發展形態有了很大改變。在政府和大陳島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陳島共培育黃魚養殖企業14家,養殖規模達200萬立方米水體,年養殖産量約7000噸,産值達8億元以上,還打造了台州首個海洋牧場。

  近年來,大陳島更是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做大做足“海”文章,全面發展以海洋風電、潮汐能、太陽能等為代表的能源産業,拓展以港口開發經營為代表的海洋交通運輸業,“靠海吃海”有了全新的注腳。

  綠色大陳:加大綠電改造 打造“碳中和”示範島

  沿著上大陳環島公路向上行進,就可以看到山頂一座座巨大的風機在海風中自由轉動。“大陳島風力資源豐富,島上34台風力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6000萬千瓦時。”見到大陳供電所黨支部書記王海強時,他正在上大陳檢修線路,因常年戶外工作,風吹日曬,54歲的王海強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顯蒼老一些。王海強説,現在風力發的電除了自給自足外,多餘電力可以通過海底電纜輸送供應陸地。

  然而,曾經大陳島飽受“用電難”的困擾。“大陳島是1958年開始通電的,從那時的每天供電3小時到1984年的全天供電,我們經歷了26年。2009年,35千伏大陳陸島聯網工程投運,島上告別了柴油發電的時代。2年前,島上正式取消計劃停電……”説起大陳島的電力故事,王海強如數家珍。

  感慨之餘,王海強更多是自豪。如今的大陳島山青海藍,一排排風機迎風列陣,海風變“綠電”,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落實。全電民宿、全電養殖、全電景區、100%全電公交……有了充足的電能,大陳島“全綠”改造按下快進鍵,目前島上除工程車輛外,已無燃油汽車,接下來將逐步推進輪渡全電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台州入選浙江首批低(零)碳試點的鄉鎮之一,大陳島正全力打造“碳中和”示範島。據悉,今年大陳島推動了“兩個全國首創”工程。6月16日,全國首個柔性低頻輸電示範工程——國家電網浙江台州35千伏柔性低頻輸電示範工程投運,首次實現海上清潔能源降頻直送,為海上風電的中遠距離輸送提供了示範;7月8日,全國首個海島“綠氫”示範工程正式投運,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氫氣,從源頭上實現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擁江向海,全域蝶變。作為墾荒精神發源地,大陳島遵循著建設“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的殷殷囑託,朝著創建全國“現代化海島建設示範區”目標闊步前進。從紅色旅遊産業到藍色海洋經濟再到綠色生態格局,“三色”大陳正繪製出一幅現代化海島的新時代墾荒圖。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張筱 鄭嘉欣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