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父親善種兒子善賣 浙江這對荷花父子“花樣”多
發佈時間:2022-09-22 09:26:38    

   清晨5時,天濛濛亮。皮膚黝黑、穿著布鞋的王核走到池塘邊,瞪大眼睛,仔細打量著帶著露珠的荷花。

  江南水鄉,荷花隨處可見,但王核卻唯獨鍾情于研究荷花裏的“奇葩”並蒂蓮。自然界的並蒂蓮是“十萬里挑一”,而他腳下的池塘裏,今年竟開出了幾百株並蒂蓮。前不久,他經營的武義十里荷花物種園更是創造了一項浙江農業之最——三蒂蓮(單株雌蕊最多的蓮花)紀錄。

  靠種花,王核出了名。而他的兒子王胡傲,則是靠賣花闖出了天地。依靠網際網路思維,原本只供遠觀的荷花,變身鮮切荷花與玫瑰、百合搶起了市場,有著“花開並蒂、好事成雙”寓意的並蒂蓮,更是賣出每株1314元的高價。

  風輕輕吹過荷塘,荷葉上下搖擺。父子倆究竟有什麼妙招,各自玩出了新“花樣”?

  種花翁辛勤培育

  神奇荷塘孕育並蒂蓮

  秋風送爽,武義柳城畬族鎮的水塘裏,荷花依然開放。這裡出産的宣蓮,與福建建寧的建蓮、湖南湘潭的湘蓮並稱中國三大名蓮。

  “我與蓮有緣,祖母名叫玉蓮,小時候家門口就是一大片荷塘,就連名字‘核’也與‘荷’同音。”王核邊説著,邊帶記者走進荷塘。從2013年開始投身農業以來,每到荷花盛開時節,王核就去賞花,幾年觀察下來,他發現當地荷花品種單一,經濟效益也一般。

  常見的荷花如何種出新花樣?原本開了家金屬鍛造企業的王核,動起了宣蓮“轉型升級”的腦筋。他先後引進“金蘋果”“星空牡丹”“白千葉”等各地優良品種,並聯合浙江大學開展並蒂蓮培育、延長花期等技術攻關。眼下,他栽培的荷花品種達到1000多個,花期從5月開到10月,少數甚至可以開放到11月。

  而最讓王核驕傲的,是接連開出的並蒂蓮,以及更為罕見的三蒂蓮。“今年我們種出了3株三蒂蓮,並蒂蓮有幾百株。”王核臉上笑開了花。

  並蒂蓮是荷花中的一個變種,一莖生兩花,花各有蒂。

  並蒂蓮在自然界出現的概率只有約十萬分之一,但在王核的培育下,並蒂蓮出現的概率可達6%,“我們100株種下去,能開出6株左右的並蒂蓮。”

  見記者有些吃驚,他接著説道:“我們在並蒂蓮集中出現的蓮田挖取蓮根,移植到另一片蓮田中,第二年開出並蒂蓮之後繼續移栽。一年一年往下移,經過一代代優化,最終並蒂蓮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王核解釋,採用該方法去篩選後代,就如雙胞胎家族生雙胞胎的概率更大,大大提升了並蒂蓮出現的概率。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博士生導師、國際荷花研究領域權威人士田代科在實地觀測後表示,“這可能是該品種荷花在發育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了變異。”專家同時表示,這一現象值得深入研究。

  8月初,浙江農業之最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現場驗收武義十里荷花物種園申報的三蒂蓮紀錄。專家組查看了三蒂蓮的植株特徵特性,在0.2畝驗收田塊,查驗有三蒂蓮2株,十里荷花物種園成功創造了浙江農業之最紀錄。

  賣花郎開動腦筋

  出水芙蓉網上受熱捧

  荷塘邊的遊客中心裏,膠帶撕扯打包的聲音不絕於耳。村民們在箱底墊上荷葉、冰塊、保溫袋,把新鮮的蓮子鋪滿,再打包好貼上標簽。次日,兩大箱總重100斤的蓮子,就可擺上北京的餐廳。

  2020年,留學回國的王胡傲,成了一名“賣花郎”。他先是在天貓開出了“宣平貢蓮”旗艦店,做傳統的幹蓮、蓮子生意,生意雖説還可以,但他總覺得荷花的“身價”還能更高。

  和父輩不同,王胡傲留過學,一心想把賞花經濟變成賣花經濟。於是,他幾經嘗試,率先試水荷花的鮮切銷售。

  與玫瑰、百合等常見的鮮切花相比,水生的荷花不易保存,花期只有3天左右,而且容易垂頭、不易開花。荷花鮮切這一大膽的想法,起初連王核都不看好。但這難不倒土壤專業的王胡傲——他捨棄了常見的插花泥,改用“鮮花保鮮管”套住荷花根部,補水能力更強;在選育鮮切品種時,儘量挑選手輕輕一拍就能拍開的重瓣品種;另外在色彩上也凸顯特點,比如顏色特別紅,特別粉,或者花色比較奇特,包邊的、漸變的……

  “一般的荷花只有幾十個花瓣,我們銷售的品種普遍都有上百個花瓣。顧客收到後先養幾天,等全部開出來後,還能把花瓣炸起來吃,一舉兩得。”説話間,王胡傲將一張張寫有如何養花和製作荷花菜肴的卡片放入泡沫箱中。通過冷鏈空運,第二天,深圳的白領就能把荷花擺上案頭。

  荷花鮮切,延長了宣蓮的産業鏈。“鮮花可以從6月賣到9月,天氣最熱的時候,一天能賣出2000多朵。”王胡傲説。在他的網店,一把荷花10枝,價格99.9元,今年僅這一項的産值已達200多萬元。

  鮮切荷花的受捧並非偶然。周敦頤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耳熟能詳,寓意聖潔、美好、清廉、祥瑞的荷花,深受都市白領的追捧。王胡傲還大膽嘗試銷售並蒂蓮,今年七夕,一支並蒂蓮最高可以賣到1314元,背後也正是網友們對“花開並蒂、佳偶成雙”美好寓意的認可。

  這幾天,王胡傲還在嘗試直播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荷花、欣賞荷花。看著兒子對農業的熱愛,王核欣慰地説,“網際網路讓農業有了更多可能。”

  父子倆深挖荷經濟

  “蓮”通村民致富路

  “荷花全身都是寶。”捧起一把新鮮蓮子,王核如數家珍地説道,“不僅可以觀賞,還能提取精油、荷葉鹼,用以製作護膚品;蓮子富有營養,藥用價值高,還可製作美味佳肴、釀酒。”

  説話間,我們走進“荷餐廳”。這裡的菜式“花樣十足”,光看功能表就讓人眼前一亮:清炒鮮蓮、冰糖蓮子羹、黃金炸荷花、荷葉嫩頭炒雞蛋、荷葉松花肉,還有蓮子紅棗汁、蓮心茶……在深挖荷花經濟這條路上,王核走在了前沿。黃金炸荷花,一口下去,酥脆清香,不僅俘獲食客的心,還被評為省級農家樂特色菜;來遊玩的遊客,總喜歡斟上一杯蓮子土燒酒,泡一壺清香解暑的荷葉茶,再帶回一盒荷葉萃取的面膜……荷花産業的發展道路,在這裡越走越寬。

  “做農業的是靠天吃飯,更別説荷花這種季節性強的産業。所以更要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研究如何增加經濟效益。”王核説。在十里荷花物種園,他通過輪作水稻等農作物來豐富多樣性,帶有鳳凰圖騰的200畝彩色稻田吸引眾多遊客;開設民宿,打造荷花觀光寫生、攝影的文旅基地,把生態農業與旅遊、文創融合起來,讓更多遊客走進“宣蓮之鄉”。

  對於王核父子倆來説,除了研究荷花、銷售荷花,更大的樂趣在於,一朵荷花帶動了周邊農民的致富。

  “以前我們只賣蓮子、蓮蓬,現在有鮮花、藕粉、荷葉茶、蓮子酒,還有荷花菜。”正在剝蓮子的村民陳小青停下手裏的活,對父子倆的探索精神豎起大拇指。物種園裏,40多位村民正忙採荷、挑選、分裝、打包,一同做大“美麗經濟”。示範效應還在擴大,武義雲溪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潘亮波也看好鮮切荷花的市場,“傳統蓮子加工時間集中、産業鏈單一,鮮切荷花彌補了這一短板,我們明年就行動。”

  “現在,荷農們種植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家一起邁向共同富裕。”王核樂呵呵地説,“我們還嘗試荷花水生植物種植項目,把新培育的並蒂蓮種子推廣出去,讓並蒂蓮更容易與人相遇。”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沈超 徐賢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