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我們這十年·來自浙江基層的報告丨山海城鄉,共築幸福生活
發佈時間:2022-09-20 07:57:47    

   由山到海、從城到鄉,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率先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探索一直是“進行時”。十年前,浙江創新啟動山海協作産業園(示範區)建設,山與海攜手共進,由此開啟新篇。聚焦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優勢發力,持續向更高水準均衡協調發展邁進。

  從“千萬工程”、山海協作到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肩負起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歷史使命,歷史的進程鐫刻著我們努力的每一步。發展農業全産業鏈、生態工業及培育創富帶頭人……萬千鄉村美麗蝶變背後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十年裏的印記。

  浙江柚香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偉:

  帶著胡柚闖百億級市場

  在常山人心裏,胡柚是個寶;而我的夢想,是讓它真正成為共富路上的“金果子”。

  上個月,我們新上線一條罐裝生産線,將柚香谷雙柚汁的日産能從原先的1.8萬箱提高到5萬箱,預計全年産值能達到5億元。這款産品去年6月上市以來銷量一路攀升,生産訂單已經排到今年底。它的“走紅”,也讓我對研製胡柚深加工産品更有信心了。

  胡柚是常山農業支柱産業,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10.6萬畝,年産量約14萬噸,參與胡柚種植、生産與銷售的農民近10萬人。近年來,常山縣在胡柚深加工、拉長産業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也正是因為看中胡柚品種的獨特性、深加工市場的潛力,還在上海從事營養保健食品行業的我,從2007年就琢磨起各種“他山之柚”。

  在開發新産品的過程中,我發現胡柚汁的口感偏苦、香味不足。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日本有一種名叫香柚的果子。與胡柚不同,香柚不能直接食用,卻可以加工成香料。能不能將胡柚與香柚結合?從那時起,研製雙柚汁的想法就在我腦海中醞釀。

  這個想法在2015年終於落地。在常山縣委、縣政府的支援下,我從日本引進香柚在常山栽培。採用“公司+集體+農戶”模式,我們打造了“萬畝香柚果園”,流轉土地由公司統一規劃種植,在提升土地利用價值、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村民的收入,最終達到三方受益。

  目前,我們已經培育香柚85萬株,種植面積1萬餘畝,覆蓋5個鄉鎮(街道)26個村,是國內最大的香柚種植基地。前不久,“萬畝香柚果園”版圖再度擴容,我們與東案鄉舉行了第二輪萬畝香柚果園簽約儀式,目標是在3年內將香柚種植面積拓展至3萬畝,年産香柚4.5萬噸。

  從醞釀構思到拿出雙柚汁這款産品,我花了整整6年。但回頭看,這6年也為常山縣實施“雙柚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雙柚汁在市場上持續走俏,胡柚的需求量和價格也不斷上漲。胡柚加工果的價格已從去年的每公斤1.6元漲到今年的每公斤3元左右。

  我想,雙柚産業正是常山縣産業興旺的一把“鑰匙”。政府持續引導企業訂單式收購胡柚,引導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規範化生産、管理胡柚。胡柚賣得好,也讓更多農民有動力去突破影響産品品質的短板,胡柚生産種植的整體品質有了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常山縣雙柚産業總産值達27.6億元,同比增長56%,近一年間已帶動當地農民增收5.6億元。

  産業振興的更大空間,蘊藏在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脈搏裏。要是你來到位於白石鎮的柚香谷種植基地,就可以在我們的火車餐廳聞著柚果清香,品嘗美味佳肴。以雙柚為主題,我們正在打造集生態種植、農業觀光、農事體驗和度假休閒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從産品深加工到文旅融合、IP開發,常山胡柚産業正迸發無窮能量。在當地勾勒的産業高品質發展藍圖中,到“十四五”期末,胡柚相關全産業總産值要達到100億元以上。常山縣亮出的産業雄心,也是我持續奮鬥的方向。

  文成經濟開發區招商服務中心主任富周青:

  沿飛雲江蹚出新“水路”

  “我們這次招工,比起5個月前的第一次順利多了@富周青。”每天一打開微信,“文成娃哈哈攻堅項目”群就有資訊不斷跳出來。這個69人的工作群,在我的微信裏已經置頂了一年多。

  去年7月16日,娃哈哈團隊赴文成調研後的第二天,文成縣當即成立娃哈哈項目攻堅專班。這個微信群也在那一天同步建立。從建設用地、原水供應、配套保障到各類扶持政策,我們不分晝夜落實項目落地的方案細節。7月30日,這個總投資近5億元的項目正式簽約落戶白鷺洲水經濟産業園。

  就在這個月底,該項目4條智慧化生産線將全面投産。此刻,站在位於巨嶼鎮的娃哈哈智慧化飲料生産基地,看著技術人員為無菌室預驗收準備工作忙前忙後,我百感交集:這是文成人找到的第一個水産業大項目,也是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篇。但我們能踏出這一步,殊為不易。

  我清楚地記得,25年前,保障溫州700多萬人用水的珊溪水庫選址文成後開始建設,全縣95%的轄區列入水庫保護地紅線範圍。多年來,文成堅持守好“一缸凈水”,對不符合生態功能的項目“一票否決”,曾主動拒絕100多家企業入駐,累計拒絕了200多億元的工業投資。

  如今,飛雲江的水將順著管道,汩汩流入娃哈哈飲料基地智慧化生産線。經過配料、灌裝、密封等工序,很快,娃哈哈含乳飲料、純凈水、八寶粥等拳頭産品,將從文成走向全國。項目投産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10億元,年納稅額超700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因水受限到以水破題、找到大項目,換種眼光看發展,文成正沿著飛雲江蹚出一條新“水路”。讓我印象尤深的是,娃哈哈集團對水源供應的管徑大小、壓強都有精確要求,為此,我和專班組成員輾轉江山、景寧等地,到娃哈哈在省內的其他生産基地取經,花了半個月時間完成供水線路的考察、踩點,並委託第三方機構先行設計,為項目生産定制管網。

  娃哈哈之所以選擇文成,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的生態與水質是最重要的加分項。近十年來,飛雲江水質一直居浙江八大水系之首。每當我向水製品相關頭部企業推薦文成的時候,總是底氣十足。我們還欣喜地發現,作為全省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的標誌性項目之一,娃哈哈的到來,讓文成的水經濟産業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也吸引到更多水企業“眷顧”文成。

  距娃哈哈項目不遠處,主打蜂蜜水的浙江艾米科技已經試投産,它的到來把文成的蜂蜜帶入深加工領域,將讓蜂農和整個蜂蜜産業搭上致富快車。最近幾天,上海南琨好記憶乳業項目和旺旺邦德咖啡項目等水製品優質企業都在和我們進行洽談……

  老百姓都説,發展水産業不僅效益好,還能帶動居民就業。文成縣天頂湖畔,一個百億級的文旅項目正在火熱建設。圍繞親水主題,一大批康養新業態將紮根於此,預計投産後可提供就業崗位超萬個,每年吸引遊客500萬人次。

  這一江碧水似乎從未像現在這樣活力四射。眼下,我們已邀請專業機構對全縣環境承載量進行分析,將以此為依據謀劃未來的水産業佈局。我相信,文成的這條“水路”,未來可期。

  雲和縣大田水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季偉平:

  “雲和師傅”稱號讓我自豪

  我是一個和葡萄打交道近30年的雲和農民。

  1993年,在一檔電視節目上,我偶然看到一則山東棗莊農民種葡萄致富的新聞,從此開啟了我和葡萄的緣分。可苦於不懂技術,最初幾年,山上種植的葡萄病蟲害很多,收穫寥寥。為了維持生計,我只好下山打工,一邊賺錢一邊學習。每隔兩三天,我都要回家看看葡萄的長勢。

  轉捩點在5年之後。那一年,雲和縣為支援種植戶,組織了一場前往金華農科所的考察學習活動。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大棚種植技術,也了解到肥料背後的大學問。掌握這些技術後,我的葡萄種植之路也步入正軌。我現在依然記得,收穫時節,我和父親用扁擔挑著200斤葡萄,走完4公里崎嶇山路後才搭到車去城裏。雖然辛苦,但心裏很甜,這一年我賺了7000元,是我打工收入的好幾倍。

  找準方向堅持下來,路就會越走越順。隨後幾年,我不斷擴大規模,種植地從山上搬到山下,種植面積從剛開始的8畝,到後來的100畝、300畝。

  如今大家都在談論“鄉村振興”,思考如何依靠土地讓農民致富。我最大感觸就是一定要重視農業技術。比如肥料,涉及有機肥和微量元素搭配,不同的葡萄品種有不同的栽培管理要求;搭建葡萄架時,如何在確保採光的同時合理利用空間,背後的門道也很深。為了學好技術,有段時間我跑遍了麗水大小書店,還託人從北京購回一大堆農技書刊,邊學習邊摸索。

  名氣大了,大家都叫我“葡萄大王”,來我這學種植技術的人也越來越多。一開始,我是有顧慮的,總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過在2010年一次農業培訓課上,專家告訴我,想把葡萄市場做大,就不能單打獨鬥,要讓更多的人學到技術,這樣雲和葡萄才會形成産業,競爭力才會強。

  專家的話讓我如夢初醒。回到雲和,我自掏腰包創辦了“葡萄技術培訓學校”,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和種植能手授課。為了讓大家邊學邊實踐,我在自家葡萄園裏開出一塊大田葡萄實訓基地,還在雲和師傅民間科研中心開了一家水果研究所,從技術培訓、市場前景分析到基地考察,我想把自己的土辦法和專家的好經驗都送到農民手中。

  相較于“葡萄大王”的稱讚,教授葡萄技術讓我更自豪。這些年,從培訓學校“畢業”的學員數超過500人,還有不少人從其他地方趕來學習。在麗水,我們帶動的葡萄種植面積超過1400畝,我也由此獲得“雲和師傅”這一稱號。這是雲和縣為鼓勵在外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而選出來的農業技術帶頭人。在我看來,雲和師傅是知識型、技術型勞動者;更重要的是,雲和師傅要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知識、嘗試新技術,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帶大家一起走上發展路。

  鄉村振興路上,我沒有單打獨鬥。食用菌師傅、茶葉師傅、玩具師傅、商貿師傅、電商師傅、民宿師傅……在雲和,有産業的地方就有師傅。2021年,雲和師傅年創經濟社會效益130億元,為雲和低收入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送服務、解難題、謀發展,隊伍不斷壯大的雲和師傅,正是雲和奔向鄉村振興的底氣和優勢所在。

  均衡發展的獨特解法

  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棋盤上,每一次落子都關乎全局。

  近年來,面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等難題,浙江以縮小差距為目標,不斷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浙江把山海協作作為補齊山區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自2002年起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從消薄飛地到産業飛地、科創飛地,一部厚重的新時代“山海經”持續迭代升級,記錄著山區26縣不斷增強“造血”能力的點滴。

  不久前,縉雲縣摘得山區26縣首個省“科技創新鼎”。縣域內3個科創平臺聯動上海、杭州、深圳3個科創飛地,構築起小縣大創新的動力引擎。山海之間,浙江闖出協調發展的全新空間,匯聚起發展的更強合力,每年滾動推進300個山海協作産業項目,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

  群山孕育的潛力不止於此。通過創新實施“一縣一策”,浙江正加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在文成縣,飛雲江水見證了娃哈哈、旺旺等水産業新項目的落地;龍遊縣用已有的特色産業做“磁石”,吸引生態化、低碳化項目共繪産業鏈全景圖……

  “城裏有的,我們農村都有!”在浙江,城鄉融合是一招“妙手”。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浙江農村整體面貌和産業發展方式不斷革新,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已從2012年的2.37縮小至2021年的1.94,城與鄉這道時代課題,浙江悟出了獨特解法。

  推動環境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浙江自2003年啟動實施的“千萬工程”不斷深化路徑,向全域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的目標進發。在杭州,臨安“天目月鄉”、淳安“大下姜”、蕭山“共智富”等首批10個共富聯合體走出了區域聯動的新步調;海鹽縣雪水港村正以數字賦能探索“低碳村落”的規劃圖景,醞釀一場從“美麗”到“未來”的鄉村躍遷。

  拉高收入底線,浙江動態調整扶貧目標和體系,2015年底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高山之上,新的故事線已然開啟。景寧縣在海拔600米之處劃出一條“幸福線”,雲霧繚繞的純凈生態,孕育出閃亮的“景寧600”區域公共品牌;在磐安縣,一套為低收入農戶量身定制的生態種養方案從1.0版“長”到3.0版,拓展至全縣域的“我們的幸福計劃”,是農民加速奔向共同富裕的平臺。

  以“擴中”“提低”改革為牽引,浙江聚焦九類人群、八大實施路徑,瞄準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領域率先推進重大改革,整合政策工具箱。聚焦“三農”主戰場,當下,浙江正以農村集體經濟為核心,打出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四套組合拳,力爭讓農民的腰包更鼓、村集體經濟更壯。今年9月,又一項全國創舉誕生——龍港市將農民群體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

  補齊短板、凝聚合力、創新機制、民生兜底……十年間的一步步妙棋,為一個更均衡的浙江埋下伏筆。

  百姓心中的這十年

  大橋連通美好生活

  對於舟山寧興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彤來説,舟岱大橋建成通車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意。

  “船東來我們船廠參觀更方便了。他們來的頻率高了,帶來的客源就多了。有了大橋,我們配件的進出貨速度也提高了,服務能力大大拓展。”王文彤笑著説。

  2021年底,由省交通集團主導投資建設的舟岱大橋建成通車,岱山島再也不是海上懸島。以前來往舟山本島與岱山,只能依靠海上擺渡,一旦遇上惡劣天氣,人和貨都只能滯留在碼頭幹著急。如今,舟岱大橋的建成通車,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大橋的貫通,也為岱山富民增收打開了新通路。岱山縣岱西鎮雙合村是舟岱大橋的登陸地,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海島漁村如今因旅遊業而火熱。雙合村村民陳蔣凱家空置多年的老房子,如今有了新身份——石瀾小墅。2021年,在外工作的他瞅準機會,選擇回鄉創業。“大橋開通後遊客很多,遇到旺季時還要請村裏的阿姨來搭把手。估計今年餐飲流水能超過100萬元。”陳蔣凱説,他正計劃將附近幾幢老房子也租過來改造成民宿,進一步拓寬自己的海島經營版圖。

  有人用“黃金路”“致富路”“騰飛路”來形容這座跨海大橋。據省交通集團高速公路舟山管理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9月9日,通過舟岱大橋進出岱山的車流量約186.22萬輛次,日流量最高峰達2.26萬輛次。

  從舟岱大橋一路抵達岱山本島後,往西側走,一座魚山大橋連接了岱山本島和魚山島。登高俯瞰魚山島,一座座大型石油煉化設施拔地而起,多個原油、石化産品運輸碼頭一字排開,大型貨輪往來不息,宛如一座“超級工廠”。

  2021年,“浙石化”成為舟山首個千億級産值企業。目前,項目二期全速推進,三期正在謀劃。未來,這裡將以乙烯等高端産品為特色,具備全面的石化上下游一體化産業鏈條和世界最先進的煉化工藝技術。全部投産之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型、綜合、現代石化産業基地。

  不僅是舟岱大橋,十年來,一個個交通工程“橫空出世”,向內聯動了舟山的群島,向外拓展了舟山的發展半徑。把交通末梢升級為重要交通節點,跨海大橋連通的不僅是交通線路,更是産業和經濟。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祝 梅 趙璐潔 葉小西 吉文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