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昔日守著田山增收難 如今依靠山水享“紅利” 麗水縉雲農村綜合改革整合走出“共富”新路徑
發佈時間:2022-07-25 09:23:02    

  7月22日,麗水縉雲縣舒洪鎮低丘緩坡全域綜合開發土地整治項目現場機聲隆隆。該鎮此前已經開發完成的1200畝水田將進行水稻、小麥輪作,預計能給兩個村的村集體和村民帶來110余萬元的收入。

  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關鍵。“山區26縣”之一的縉雲縣依託農村綜合改革整合,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探索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共同富裕新路徑。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該縣在“整合”上下功夫,共投入專項財政資金6000萬元,通過鄉鎮強村公司運營,以“村集體收入+山水林地等資源入股分紅+全村村民分紅”的方式,整合村民土地等資源,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農民從守著田山增收難變成依靠山水“吃分紅”。

  以低丘緩坡綜合開發為例,縉雲先後投入1300萬元資金用於該項目建設。舒洪鎮昆洪村原來是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全村一年的村集體收入僅10萬元左右,其中經營性收入只有5萬元。低丘緩坡綜合開發為該村增加了近960畝水田,比傳統開發模式凈增70%的土地資源。這些水田以每畝980元的租金租賃給縉雲縣小岩門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36萬餘元,為村民增收57萬餘元。

  縉雲雙溪口鄉整合“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復墾等項目政策,通過政策激勵、資金獎勵、房屋置換等措施,對連片危舊房、一戶多宅點位進行拆除,共拆除農房132戶,涉及面積1萬餘平方米。盤活閒置資源一舉解決了危房治理難、空心村、一戶多宅整治難等問題,既優化了村莊佈局,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

  “我家一家四口原來擠在70平方米的土墻房,真沒想到現在能住進城裏寬敞的商品房!”得益於“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雙溪口鄉東裏村村民張志紅一家不僅住進了新房,還拿到了搬遷補助、安置補貼、舊房騰空費等共計12.2萬元的補助。而他的老屋已被村集體回收拆除,變成耕地復墾。

  今年,縉雲東裏村包括張志紅在內的98戶農戶的老屋拆除後為村裏增加了15畝耕田,第一批種上玉米和葡萄的土地已經迎來豐收。“加上其他流轉的土地,今年我們村裏種的玉米和葡萄,預計能賣30多萬元。”該村黨支部書記項喜東説。

  雙溪口鄉周扎村也對村民農田林地進行流轉合併,用於櫻桃基地、農家樂、農博園等項目建設。去年該村村民拿到了數百元至一千多元不等的首次分紅。

  依託農村綜合改革整合,縉雲5個條件成熟、環境較好、潛力較大的試點村列入了浙江省“共富村”試點。將以專業承包、回流收購、股份合作、租賃經營等方式進行聯合開發經營,帶動周邊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抱團發展,共用收益分紅,實現強村富民。

  如今,在縉雲,各村特色産業突出,“一村一品”煥發新顏。溶江鄉和雙溪口鄉重塑了縉雲米仁、縉雲黃花菜等地理標誌性農産品,建立了果蔬冷鏈、農産品加工廠,農産品産銷兩旺。縉雲爽面、“仙仁”楊梅等農特産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1.5公斤裝的特大仁岸楊梅售價398元,2公斤裝的藏紅花爽面售價168元,價格較幾年前翻番。舒洪鎮通過舉辦“麥浪鄉村音樂節”、龍舟賽等節慶活動,形成了獨具韻味的地域特色節慶文化,去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00萬元大關。舒洪鎮村集體收入從項目建設前的369萬元提高到623萬元。 

來源: 人民網    | 撰稿:曾翠、朱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