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從試點到制定地方標準 浙江“兩山平臺”路子越走越清晰
發佈時間:2022-07-22 08:03:56    

   近日,由湖州市縣、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聯合起草的“兩山平臺”建設與運作管理指南正式發佈。

  這是繼4月底成立市級平臺——湖州市兩山生態資源運營公司後,當地深化改革邁出的又一步。目的是將試點經驗升級為地方標準,同時明確生態資源確權、收儲、交易等系列流程和要求。

  一座山、一條溪、一畝竹林、一立方米空氣……生態的價值,雖經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等得以評估,但碎片化、難抵押等現實問題,大大影響了産品變現。為此,2020年以來,安吉、淳安、開化等地兩山公司應運而生,成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一大平臺。

  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當口,充分實現生態産品價值,既是增加鄉村居民財産性收入、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的路徑,也是撬動全省山區特別是山區26縣高品質綠色發展的重要支點。這一平臺如何發揮更大能量?收儲哪些資源,怎樣撬動社會資本,如何建立分配機制,是其中三個關鍵問題。

  解決資源確權、核算問題

  這幾天,安吉縣山川鄉馬家弄村村民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對稻田進行拔草、除蟲、施肥。130畝荒廢多年的田地,再次孕育生機。

  一切,要歸功於安吉兩山公司。公司副總經理王小剛介紹,年初開始,他們陸續收儲1000余畝拋荒地、“非糧化”整治地等,招引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羅利軍團隊,推廣種植人工成本更低、農藥化肥施用更少的節水抗旱稻,“種子、肥料和技術統一提供,稻穀成熟後回購,預計今年總産量50萬公斤,産值能達180萬元。”

  農田,不僅産出食物,還具備保持水土等功能,是典型的生態資源。但與森林、灘塗等相似,受地形、産業發展等影響,它們有的散落城鄉,有的難有收益。

  兩山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個平臺——借鑒商業銀行“零存整取”理念,收儲分散、零碎、閒置的低效生態資源,將其“包裝”成生態資産包或項目,再通過市場交易等方式,充分實現資源價值。

  以湖州為例,兩年來,從安吉起步,當地先後成立市縣、鄉鎮級兩山公司23個,收儲閒置土地2.4萬畝、林地88萬畝、農房378幢,形成項目200余個。

  “為什麼我們要建市級平臺?就是希望能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搭起一條標準化通道。”湖州市發改委資源節約處處長汪明説,接下來,他們將把重心放到生態資源認定標準、收儲標準、産權制度、區域碳匯結算制度等制定上,為規模化交易做好準備。

  “絕大多數生態資源集中在農村,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主戰場也在農村。兩山公司作為我省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主要抓手,應當首先厘清其功能定位,不能偏離跑道。”浙江省發展規劃院首席專家鄭啟偉説。他參與了麗水、湖州等地試點方案編制,還在持續跟蹤安吉改革進程。

  在他看來,從收儲資源開始,兩山公司就應明確運營範圍——不能只考慮有形資源,也不能把資産範圍無限擴大,否則容易與強村公司等既有平臺“撞車”。

  觀察各地動向,不難發現,改變收儲資源內容和範圍,正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之一。其中,碳匯,是大熱門,也是突破口。

  去年12月28日,安吉兩山公司,率先下設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並爭取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安吉縣支行等四家機構,共同授信40億元,全面開始碳匯收儲。目前,總量已達2.5萬噸。

  山川鄉大里村,吃到了首批螃蟹。5425畝毛竹林的碳匯流轉給中心後,收到3年一次性收儲金27.55萬元。“一旦有企業購匯,中心還會將純利潤的70%至80%返還給村裏。”村黨總支書記應忠東説,這筆錢對村民來説是莫大激勵。眼下,為提升竹林固碳能力,不少村民重新背上砍刀、修剪竹梢、養護毛竹。

  資源收儲範圍,從有形向無形的變革,還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平臺不願收儲無形資源,有幾個原因。首要問題就在確權,比如碳匯,産權到底屬於誰,目前法律尚未明確。生態資産進入市場,是否有溢價,如何定價,也很難界定。”鄭啟偉分析。

  沒有先例可循,只能自己摸索。衢州市發改局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劉紅飛説,去年,他們以開化為試點,將地均GEP納入坑塘價值評價因子,“兩村水質不同,影響GEP高低。坑塘收儲價格、清水魚定價等,就會相應波動。目前開化清水魚市場價每斤約40元,溢價率達300%。”

  也就是説,憑藉這一嘗試,生態服務産品被附著在有形産品之上,産權、溢價得以同步明晰。

  讓生態産品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綠水青山如何真正變金山銀山?關鍵還要把生態資産放入廣闊市場,通過使用權交易流轉,讓它們變現成為資金。

  “交易過程中,撬動越多社會資本,産業發展越有活力。”湖州市兩山公司負責人潘自敏説。但當前,市場對生態産品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尤其是認可無形生態産品價值,尚需一段時間。此外,各地對項目數量有考核要求,“這使得無形資源轉化,很難走出縣域。而有形資源轉化時,國有資本投資較大。”

  這一判斷,從多地兩山公司交易情況即可印證。最近,德清完成的全省首筆濕地碳匯交易,雖説一定程度實現了下渚湖濕地生態産品價值,但買主仍為本地企業,象徵意義大於市場意義。

  此外,梳理各地項目也可發現,國家電網、農發集團等各級國企,以及兩山公司自身,承擔了大量生態産品採購、閒置資産盤活等任務。比如,淳安今年就要求,縣級兩山公司承擔建設未來鄉村、“空心村”盤活等項目5個以上。

  “自己收儲,自己投資,相當於甲方乙方都做了,有重資産運作風險,項目可持續運營效果也有待觀察。”鄭啟偉認為,各地有必要對兩山公司的預期進行理性分析,“若把兩山公司變成農村産權交易、項目投資平臺,路會越走越窄。”

  受疫情、消費等因素影響,社會資本投資文旅、農旅等項目的熱情有所下滑。越是這樣的時刻,兩山公司越要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

  “該讓市場做的事,放手讓市場去做,反而能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助力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採訪中,常山縣兩山公司負責人講述了他們的“得意之作”。

  2015年時,縣裏引進一家上海企業,成立浙江柚香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專攻胡柚深加工。但農業項目投資大、週期長,運作幾年後,柚香谷遇上資金瓶頸。“關鍵時刻,我們收儲30萬株香柚樹,返租給企業經營。”該負責人説,2500萬元資金,不僅“救”了企業一命,還帶動5.7億余元後續社會投資。

  今年上半年,柚香谷雙柚汁等飲料訂單量翻了數倍,常山胡柚深加工産業産值達到10億元。

  據了解,為破解市場主體“不能投”“不敢投”等問題,一年來常山還在兩山公司下設“農業産業投資”等五個子平臺,提供股權投資等服務,支援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撬動社會資本28億元。

  目光來到千島湖。至去年底,淳安兩山公司實施轉化項目56個,投資總額19.98億元。其中,13.8億元為社會投資,佔比近75%。“我們的思路也在轉變。”兩山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開始,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他們將著重在森林碳匯交易、水權交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量雖不大,但無形生態資産的交易試水,也為各地帶來啟示。

  “在制定全市統一標準和制度基礎上,我們想以能耗指標為載體,探索構建生態産品交易體系。將鎮村碳匯等生態産品,歸集到市級數字平臺。企業購買後,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能耗指標。”潘自敏説,這一舉措,既能助力達成“雙碳”目標,還將有效轉化生態産品價值。

  對此設想,鄭啟偉表達了支援,“作為一項生態産品,能耗指標有強約束性。湖州若以此為突破口,率先構建從平臺收儲到市場交易的市域閉環,將為其他地方帶來借鑒參考。”

  強村富民是首位目標

  時值盛夏,清風伴著蟬鳴,拂過青山。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村裏的瓜果,散發出了甜蜜氣息。

  “我們的葡萄很暢銷。”村黨支部書記葉志廷帶著記者走進佔地百餘畝的現代化大棚,看見綠色藤蔓下挂著一串串飽滿的紫葡萄,他難掩喜悅。

  一年來,縣兩山集團先後收儲村裏1407畝山林、314畝水域、620畝閒置土地。除了向村民支付固定“利息”,他們還引入上海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錢江源未來農業示範園。目前,園區累計提供上百個就業崗位,每年為近百戶農戶帶來30余萬元租金和分紅收入。

  “我們希望資源從農民手裏來、資金到農民手裏去。避免交易紅紅火火,老百姓卻得不到實惠,或項目未能盈利,收儲資源打‘水漂’等情況發生。”劉紅飛説,縱觀浙江各地,不管兩山集團如何發展,強村富民都是首位目標。

  數據顯示,僅衢州一地,今年前5個月,除去利息和項目分紅,已帶動村集體增收2943.5萬元,幫助農戶增收7376.6萬元。

  當然,社會投資不足、項目運營不利形勢下,要保障村集體和村民收益,對各地兩山公司來説,都是不小壓力。

  如何借助金融手段,實現助農增收,成為各地發力點。調研中,記者發現,各地不僅有基於生態資源交易價值和儲蓄利息開發的金融産品,比如德清“濕地碳匯共富貸”、安吉“碳匯收儲貸”、龍游水庫“生態貸”等,安吉等地還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為村集體和農戶融資貸款,提供擔保支援。

  “多虧‘空氣’能‘賣錢’,申請到了50萬元貸款。”德清下渚湖街道和睦村村民沈東,此前是青蝦養殖戶,去年“退漁還耕”後,他轉型成為種糧大戶。眼下,有了充足資金,他打算再承包些地,嘗試“稻蝦共生”模式,期盼水稻和小龍蝦雙豐收。

  據悉,短短一個多月,德清推出的“濕地碳匯共富貸”,已向農戶授信225萬元,為生態農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不止如此,隨著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各地兩山公司正探索建立更合理、更長效的項目運營、收益分配機制。

  行走安吉南溪畔,記者與潴口溪、下湯、溪南、老石坎、橫柏5村漸次相遇。過去,這裡修竹遍地、水杉如畫,卻面臨資源分佈不均、規劃欠缺等困境,發展不溫不火。

  “我們沿2.3公里河岸,將五村生態資源打包收儲,聘請專業團隊規劃設計。”安吉兩山公司項目管理部負責人潘振政説,之後,他們逐步建立“兩山公司+村集體+社會資本+銀行”開發模式——兩山公司整合資源、策劃項目,將其推向市場;5個村集體,負責集體經營性資産確權、管理等;社會資本,負責開發運營、導入産業;銀行以資産質押貸款等方式,賦能項目建設。一年來,已有22個文旅融合等項目成功轉化,村集體經濟增收2000余萬元。此外,還有18個項目正在推進,建成運營後,預計年營收超3億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600萬元。

  採訪中,鄭啟偉透露,今年省裏還將出臺相關文件,對兩山公司建設運營中的資源收儲、金融風險、利益共用等進行規範。人們期待,跑對跑道的兩山公司,能成為一把鑰匙,解鎖更多“點綠成金”場景。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沈晶晶 李世超 錢關鍵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