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一直有著深厚的“海洋情懷”。在地方工作時,他就曾多次對海洋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論述,指出發展海洋經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業。
象山人永遠不會忘記:2003年5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象山調研時留下殷殷囑託:“希望象山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進一步發揮優勢,尋找差距,全力推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
“八八戰略”實施20年,象山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託,堅持以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線,充分發揮海洋比較優勢,大力實施“海洋強縣”戰略,全面推動象山由海洋資源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近年來,象山海洋經濟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産業發展蒸蒸日上,海洋改革創新活力迸發……
勢,如果在一個城市上,是城市躍級的飛速發展期。今天的象山就在“勢”上,它正從以“老漁船、小海鮮”聞名的生態後花園,逐漸蛻變為兼有“大花園、新經濟”氣象的濱海大花園,加速從傳統漁業的千帆競發,向海洋經濟的“萬物開源”躍升。
理念之變:向海圖強天地闊
這幾場推介會,甚至讓不少象山本地人都感嘆: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
2021年4月7日,上海。一場以“城市價值”為主題的推介會,縣領導以PPT介紹象山的資源、優勢,描摹象山發展的美好藍圖,向滬上企業界拋去橄欖枝。
2022年7月1日,寧波。這次會議的正式名稱是:象山城市空間價值發佈會,縣領導介紹了象山全力打造産業空間、城市空間、美麗空間和鄉愁空間的思路舉措。
2023年5月20日,杭州。象山把鄉村産業空間推介會放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縣領導親自推介濱海鄉村區塊,邀請各界朋友挖掘象山最美海岸線“隱秘的角落”。
三場推介會,同一個關鍵詞:價值;更進一步説,是海洋的立體轉化價值。
寧波象山亞帆中心測試賽
象山人喜歡説,海洋是象山最大的資源。的確,從資源條件看,象山擁有988公里綿長海岸線,505個島嶼星羅棋佈,海洋生物資源總量居浙江省第一。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象山的經濟發展對海洋的倚重並不明顯。“向海要地”用來搞養殖或建工廠,或者説傳統的發展思維更多地是由站在陸地上看海洋的思維慣性決定的。
城市價值的重估,往往來源於它的發展契機。比如1980年代的深圳、1990年代的上海浦東……這些年,一股在藍色疆域開疆拓土的“海洋熱”開始襲來——探索建設“全球中心海洋城市”成為沿海城市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的一大發力點。
綜觀全球城市體系,70%的大城市集中于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這些城市普遍經濟發達、綜合實力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牢牢佔據世界城市的第一序列。
寧波象山亞帆中心
寧波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實際上,在2020年、2021年浙江省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這件大事。2022年,寧波市出臺了《寧波市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25年)》。
這是屬於象山的發展契機!如今,象山打出“以土地空間換産業、海洋資源換産業、人才招引換産業”的組合拳,突出變革重生、改革賦能。
結合本地實際,象山隨後印發的《做強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區行動計劃》中,對自身發展給出的定位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區”。
底氣來自於資源,更來自於基礎。早在2018年底,以象山半島為主體的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功獲批,象山編制《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主體區建設實施方案》,將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列為縣委一號課題。
那時,象山就已經在佈局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智慧科技、海洋旅遊(影視休閒)、漁港經濟四大功能區塊。特別是,圍繞“海、港、灣、島、灘、涂”等獨特空間資源優勢,積極打造“海洋+”的産業平臺,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産業。
新一輪的區域競爭、城市競爭空前激烈的當下,象山人已經深刻地認識到,新時代,如果想要在未來掘金藍海,就不能依舊沿用傳統邏輯來思考發展,必須跳出原有思維的窠臼,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從“由陸觀海”到“由海觀陸”。
“向海圖強,象山已經有了未來衝刺到千億陣營的最根本動力,因為現在對於這個半島小縣而言,有了更多發展動力才是最實在的事情,利用海洋建立起一個最強的經濟堡壘,這也是許多區縣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所在。”浙江省發規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説。
在縣委主要負責人看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區,必須學會“站在海上看象山、站在未來看象山”,全方位推進空間重整、産業重構、價值重估。開啟象山新一輪高品質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目標已經謀定,象山編制全省首個縣級海岸帶綜合發展規劃,明確産業發展定位,在保護中利用海岸線資源。在這個海岸帶,象山正在打造時尚東海岸、潮隱西海岸、風情石浦港、斑斕西滬港4條標誌性共富海岸帶。
組團發展,“潮隱西海岸”所在的象山環蟹鉗港共富樣板區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在環蟹鉗港共富樣板區,象山有針對性佈局産業,依託象山影視城這一龍頭,實現旅遊資源互補配套,培育産業鏈。如今,該區域的集聚效果顯著,茅洋鄉128多家民宿,日常入住率超六成。
産業火熱,旅遊從業者嘗到甜頭。在茅洋鄉,白岩下村通過環境改造,轉身宋韻小村。“樸舍”是村裏最早的宋韻民宿,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節假日遊客盈門。
接下來,象山將以海洋資源作為基礎,進行深度和廣度開發,充分體現海洋核心競爭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實力較強的海洋經濟結構、海洋文化特色和海洋城市品質。
動能之變:科技興海産業新
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
離地幾百英尺的風力發電裝置高效運作,其核心電控裝置産自象山企業——錦浪科技。因為一個小小的光伏逆變器,小縣城象山竟意外地參與到新能源産業的崛起。
幾天前,企業創始人王一鳴高擎亞運火炬,奔跑在寧波海岸線。時光倒溯,十幾年前,他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能夠親身經歷産業的變革的浪潮——2005年8月,年僅24歲的王一鳴帶著自己留學期間攢下的獎學金,回到老家象山創辦錦浪科技,由此開始創業之旅。17年後,這家企業總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
如今,由錦浪製造的逆變器,有力地“跳動”在美國郵政洛杉磯分揀中心、G20峰會等國內外標桿項目的發電裝置裏,産品出貨量全球前三。
錦浪的傳奇故事,某種程度上也是象山這個小縣城,搶抓海洋時代、軌交時代、雙碳時代、亞運時代的重大機遇,聚焦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持續加快探索以海洋經濟為底色的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觀察近些年象山産業轉型升級的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趨勢:象山的産業“海洋味”“科技味”越來越濃。
以傳統海洋産業中的海洋漁業為例,因為科技的加持,靠海吃海也有了新吃法。走進象山港灣水産苗種有限公司,育苗池裏岱衢族大黃魚、赤點石斑魚、翡翠斑等10多個品種色彩斑斕。這裡也是浙江省內海水魚品種最全、數量最多的原良種庫。
這些年,象山企業與10多家單位達成産學研合作,先後進行“海鰻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研究”“日本鬼鲉人工繁育關鍵技術研究”等探索性研究,攻克了銀鯧全人工繁育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整體技術已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在象山,海洋新能源産業正全面起勢。總投資達50億元的國電象山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已開啟全面建設階段,中國海裝象山大型海上風電智慧化裝備産業園項目正在建設……
資源稟賦和先發優勢加持下,一批關聯産業項目加速落地,涌現出錦浪科技、日星鑄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新引進中船海裝、日風電氣等一批知名企業,産業覆蓋風電輪轂、機艙罩、葉片、變流器、光伏逆變器等,象山新能源産業已初具規模。
眼下,全縣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約100萬千瓦,居全省第二,未來象山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可達千萬千瓦級。迎來“雙碳時代”,象山還在加快謀劃推進一批風光核儲氫、源網荷儲鏈等未來産業,進一步打通“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具體而言,用什麼樣的産業匹配象山的資源?從産業基礎、資源優勢、發展空間三個邏輯起點出發,他們深挖家底,量身設計。去年的“萬物開源”海洋雙創大會上,象山發佈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即“才能兼備、余生有幸”八條目標産業鏈——
這八個字,象山進一步理解海洋經濟,明確目標和方向:“才”就是功能材料,“能”就是綠色能源,“兼”就是船舶建造,“備”就是臨港裝備;“余”就是現代漁業,“生”就是海洋生物,“有”就是濱海旅遊,“幸”就是海洋資訊。
象山人已經認識到,海洋經濟是趕超發展最大的增量與變數。這些賽道上,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加速奔跑。浙江鈺烯腐蝕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海洋防腐新材料研發中心闖出新天地。像這樣立足本地優勢資源,尋找發展空間的企業還有很多。
目前,象山正對標省“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加快推動海洋經濟“四鏈融合”,促進八條目標産業鏈延鏈成群,構建千億級標誌性産業集群。去年象山海洋經濟生産總值超過22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0%。
産業升級是以科技人才為基礎,科技人才從哪來?象山的做法是有針對性地打造一批海洋科研平臺,建設一批科研基礎設施: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共建的水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象山依託各大創新平臺,近年來新引進7個研發團隊近300名研發人員。
在象山,人才和城市,是一場雙向奔赴。去年開始,象山打出一套“青年與海”人才組合拳,設計了“海洋科創、海洋藝術、海洋運動、海洋生態、海洋生活”5條跑道,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奔赴山海、共創未來。
象山拿出最大的誠意,讓年輕人唱主角。當地提出“青年與海城市合夥人”理念,聘任了一批在各自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8090”後,吸引他們在象山紮根創業創新。
格局之變:海洋開放春滿眼
夏秋之交,海風和暢,象山港跨海大橋一側,打樁船隆隆聲作響,重約145噸的鋼護筒被緩緩打入海底,國內首座市域(郊)鐵路跨海大橋——寧波市域鐵路象山港大橋建設正酣。
人們總是喜歡用進入某個“時代”來表達特定事件對一個區域的重要意義。象山人會記住這一天,2022年1月14日,寧波市域鐵路象山線先行節點工程開工。開工以來,這項工程的進展牽動著所有象山人的心,標誌著象山半島開啟了從高速時代邁向軌交時代的新格局。
寧波市域鐵路象山線是象山與寧波城市交通的快速通道,將是改變象山交通格局的重大支點,也讓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寧波更緊密擁抱海洋。
象山發展的歷史上,最近十餘年可謂是跨越性和顛覆性的。十餘年前,2012年12月29日,全長6.7公里的象山港大橋正式通車,同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座橋使得發展重心進一步向濱海轉移,徹底改變了象山半島“交通末梢”的地位。
半島出行難,象山人盼著走出去。從當年的擺渡船出行,再到高速出行,如今即將迎來軌道交通,象山人一次次打破地理阻隔,去闖蕩更廣闊的世界。
50年前,象山青年鄭宏舫用了整整一天來到黃浦江畔。當時的他,一定不會想到,50年後將參與到家鄉的軌道交通建設。一把泥刀、一個灰桶,在上海,鄭宏舫邁出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搭建簡易房屋、修灌下水道,一個個小項目開始,在大上海紮下了根。1994年,他成立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闖出大生意。
上世紀90年代,上海掀起高架橋建設的高潮。有人做過統計,上海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高架橋都出自宏潤之手。現在,宏潤已經成為軌道交通建設行業的領軍企業,參與到寧波市域鐵路象山線的建設。
象山人的地域性格形成,海洋一定産生重要影響。“一把泥刀闖世界”,去大海裏拼生存,在大上海闖市場,敢於走出去,敢於闖蕩,已經成為象山人的性格標簽。
走出去,引進來,一進一齣,帶來具體而生動的活力。誰能想到,盛産東海海鮮的象山會因為“三文魚”、“帝王蟹”而被關注。
去年,象山游來來三文魚。來自北歐的105萬顆鮭魚魚卵,在北歐(中國)鮭魚RAS陸基養殖場內陸續孵化成長,膘肥體壯的大西洋鮭魚預計將明年初“遊上市場”。
今年2月10日,載有14噸野生俄羅斯活體帝王蟹的蒙古籍漁船“亞歷山大”輪靠泊象山石浦新港碼頭。帝王蟹將從象山“爬”上長三角的餐桌,實現象山口岸鮮活水産品進口貿易“零”的突破。
看中石浦口岸海關一站式查驗、海港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等獨特優勢,寧波申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將長期從象山進口鮮活水産品。
開放格局大拓展,象山正加快“四港聯動”,主動融入寧波舟山港發展,加快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健全港區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水陸聯運、水水轉机等港航服務業。
目前,象山口岸開放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象山縣可利用水陸域範圍開放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今年,象山正在加快建設象山港、石浦港口岸監管區和配套航道。
高水準開放,讓象山有了站在世界聚光燈下的底氣。今年,象山正在舉辦杭州亞運會帆船、沙灘排球賽事。兩大賽事産生16枚金牌,25個國家和地區,550名運動員和技術官員參加。
這是象山亮相世界的一次高光時刻。他們以主辦姿態扛起協辦責,全員行動,系統推進辦賽各項工作,讓亞運因象山而精彩,讓象山因亞運更出彩。迎來亞運時代,象山萌生新夢想:有朝一日,象山成為長三角的海洋運動中心。
境界之變:人海和諧繪盛景
在象山縣大目洋龍洞山頂,一座“八一台風紀念碑”巍然挺立。1956年8月1日淩晨,“5612號”強颱風登陸象山,造成3402人死亡,12個村被毀。
以歷史為警示,2006年8月2日,“八一台風紀念碑”揭碑。習近平同志專門撰文指出:“以人為本,力保百姓安居樂業;以海為伴,力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防為先,力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永續發展。”
從抗臺到防臺,一字之差,折射人海和諧價值轉變。吃過大虧,也讓象山牢牢記住“寧可十防九空,也不能萬一失防;寧可事前聽罵聲,不可事後聽哭聲;寧可信其來,不可信其無;寧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輕”科學防臺理念,近二十年來,實現“零傷亡”。
人與海的關係,貫穿人類發展史。從對抗,到融合,象山闖出了一條人海和諧新路徑。
自2004年首次發現“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以來,象山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護島愛鳥”專項行動,並成功開展國內首個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在韭山列島上已孵化了至少 179 只,佔全球繁殖總量的80%以上。
而今,一度絕跡63年之久的“神話之鳥”已不再神秘,它們自由翱翔在海天之間。
李忠 海上精靈
這一發生在象山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上的美好故事,成為生態中國、美麗中國的一個縮影,彰顯著社會各界對野生動物的愛護、對大自然的尊重。
在象山,一場跟時間賽跑的“鯨”險救援,創造了地球家園生命拯救生命的奇跡。這個故事被改編成國內首個濱海場景演藝秀——《漁光之城》,以石浦獨特的山、城、海、港、島作為場景展現的重要載體,並延續到虛擬時空——亞運會期間,向全世界展示山、海、城、人和諧共處的視覺盛宴。
象山與海的故事豐富著生態文明的案例,勾畫著海上“兩山”新圖景。最近幾年,“山水精靈”悄然增多,“神話之鳥”緣定鐵墩嶼,消失的大黃魚又回來了……象山傳遞出“生命至上、人海和諧”的理念跨越國別疆界隔閡。
象山人緣海而居,與魚相伴。在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大舞臺上,漁民義不容辭地成為了海洋的代言人。
去年底,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中,象山守護“神話之鳥”、拯救抹香鯨故事以視頻的形式正式亮相大會“中國角邊會”。視頻中,成群結隊的海鳥盤旋在韭山列島上空;龐大的抹香鯨在象山沿海海域被救後,遊向深海……
1998年,面對漁業資源衰竭、捕撈強度增大、海洋環境惡化的新情況,象山漁民就發出了“保護海洋”的強烈呼籲,率先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延長東海漁區休漁期的建議,並被採納。25年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宣言從未更改。
保護海洋,象山刀刃向內,啟動聲勢浩大的“減船轉産”行動——隨著一聲“拆解”令下,現場機器聲隆隆,火花四濺,一艘艘老舊、高危等有安全隱患的漁船被一一拆解。他們出臺《象山縣2021-2024年度國內捕撈漁船減船轉産實施辦法》,維護漁業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近年來,象山以陸海統籌、協同保護為引領,持續擦亮碧海銀灘的生態底色。最近三年來,象山累計修復海岸線93.1千米,整治修復和保護海島5個。
結合“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建設,象山推動貫通沿海南北的大陸海岸線,串聯灘塗、岸線景觀、特色港灣、特色小鎮,努力建成綠色生態廊道、客流交通廊道、歷史文化廊道、休閒旅遊廊道、美麗經濟廊道“五廊合一”的生態海岸帶。
在保護海洋中經略海洋,象山前瞻性的改革不斷豐富發展的路徑。對象山而言,在保護的基礎上利用好海洋資源,也是人海和諧的題中之義。
推窗見海看日出、閉戶聽潮……每當節假日,象山小漁村沙塘灣村遊客盈門。從象山石浦鎮區出發,穿過一條隧道,眼前便豁然開朗。沙塘灣村三面靠山一面朝海,東海環抱著月牙形的灘塗,老屋沿著山勢錯落而建。
作為象山最早一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村,沙塘灣村採取“統一流轉、招商引資”的方式,將村民老屋的使用權統一租賃,對外招商,引來民宿産業,曾經九成閒置的老屋正在復蘇。
三權分置,打通資本人才下鄉渠道,增強農村活力。由老屋改造的民宿仿佛成為引擎,給鄉村發展帶來新動力。
2016年起,石浦鎮沙塘灣村集體和81戶農戶簽訂閒置房屋集中流轉協議,先後吸引社會投資3500萬元。目前,全村近八成的村民簽訂老屋流轉協議。沙塘灣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志龍的老屋已經被確權租用,經過重新設計打造成了精品民宿,“100多平方米的破舊老房子變成了功能齊備的新房子,每年還有1萬多元的額外收入。”
不止是宅基地“三權分置”,象山還開展養殖用海“三權分置”、海域分層確權改革。
海洋大縣象山縣海域使用大步邁入“立體”時代。為此,象山探索建立海上“兩山合作社”,成立了海上兩山生態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啟動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應用系統開發,拓寬“海上兩山”生態價值轉化通道,累計盤活資源資産503.9億元。
一幅現代版“萬象山海圖”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應磊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