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心手相連 點燃夢想 寫在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收官之際
發佈時間 | 2023-09-21 08:50:04    

   這是一個奇妙組合——

  一顆採集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火種,一支流溢“丹桂金”“虹韻紫”色彩的火炬,加上火種燈、火種盆等延展物資,構成了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的主角之一,“薪火”。

  這是一段動人旅程——

  9月8日,“薪火”從水光瀲艷的杭州西湖邊起航,依次經過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台州、溫州、麗水、金華和衢州,于9月20日回到杭州,在大潮奔競的錢塘江畔完成最後一站傳遞。網際網路上,數字火炬接力同步進行、點亮全球。

  一路上,我們與2000多名火炬手邂逅。他們中間,有運動員,有企業家,有教師醫生,有工匠農民。一次次向前奔跑,恰似不懈奮鬥的人生之路。一次次手手相傳,交接生生不息的人類夢想。

  一路上,我們與“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相遇。從帆影波光的太湖、秀水泱泱的南湖,到魯迅故里、處州府城,再到甌江新城、寧波舟山港,處處皆是自然之韻、人文之魂、發展之美。

  一路上,我們與無數市民、網民相遇。線下的追隨,線上的接力,點燃對盛事的激情,讓亞運精神在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同頻躍動,也向世界發出最誠摯的呼喚——“杭州亞運會歡迎您”。

  “薪火”相傳,攜著五千年的文明芳華,點亮新時代的亞運之光。

  一次心與心的傳遞

  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海風輕拂,遼闊壯觀。

  接過自己參與製造的火炬時,俞瑜難以抑制內心自豪。作為亞運火炬項目技術負責人,他見證了“薪火”從生産到交付的每個環節,“從材料研發到工藝設計,我們突破多項技術瓶頸,讓古老文明的火種在現代科技中熠熠生輝。”

  這,與火炬傳遞內涵多麼相契!相傳,古代雅典奧運會開幕前,信使要手持橄欖枝在城邦間奔相走告。由此衍生而來的火炬傳遞,是盛事開啟的信號,是和平友誼的象徵,也是對全體運動員精神的鼓舞,一如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光明取出火種的勇氣。

  兩千多年後,現代大型綜合運動會繼承了這一傳統。亞運“薪火”,從中華文明根脈取出的火種,與源自希臘的奧林匹克之火輝映。在手與手的傳遞中,讓歷史和未來相接,讓心與心相連,傳達“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信念。

  請記住這些激動人心的瞬間——

  一手高舉火炬,一手虛空扣球,這是湖州站首棒火炬手、奧運冠軍周蘇紅精心設計的交接動作。傳遞路線不長,這位曾經的排球女將卻由衷感嘆:“仿佛回到了當年在賽場上激情拼搏的歲月。”

  微雨朦朧的麗水,第一棒火炬手朱雪瑩率先起跑。曾在世界舞臺上,以封神一跳強勢逆轉、奪得東京奧運會蹦床冠軍的她,面對鏡頭説:“杭州亞運會上的目標,是升國旗、奏國歌!”

  一江春水穿城過,無限風華兩岸生。火炬傳遞收官之日,“跳水女皇”郭晶晶作為杭州站第3棒火炬手,在杭州城市陽臺完成接力,她説:“體育教會了我怎樣堅持、怎樣奮鬥、怎樣在逆境中看到光,希望大家支援杭州亞運會,一起給所有運動員加油!”

  羅雪娟、陳雨菲、楊倩……這場穿越之江大地的儀式裏,出現了許多熟悉的名字。望著明亮炬火,我們憶起他們站上最高領獎臺的榮光,看見他們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身影。而這,必將激勵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多名運動員共襄盛會、勇創佳績。

  請記住這些令人動容的相逢——

  在湖州站,第69棒火炬手、長興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排球高級教練員李海清,正是周蘇紅的啟蒙教練;紹興奧體中心前,培養出國家優秀短跑運動員謝震業的王順法,擔任了第163棒火炬手;溫州站的第一棒,是當地歷史上首位奧運冠軍朱啟南,最後一棒傳給年輕的火炬手、00後中國田徑運動員方愉婷……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沒有比這更生動的詮釋了。對體育的激情、對國家的熱愛,超越時間、跨越山海,在一代又一代人血液中奔騰。

  有人説,集薪者愈眾,火光照亮的地方愈遠。火炬傳遞,是一聲“冠軍出發”的鳴槍起跑,更是一聲“全民參與”的昂揚號角。

  給“大蓮花”拍下數千張照片的86歲杭州市民譚啟曉,還在不斷地按動著快門,最近的鏡頭裏,定格了杭州亞運會博物館和亞運村新貌;紹興魯迅故里西門,74歲的林來大和愛人坐了一小時公交車趕來,就為觀看起跑儀式,為亞運加油;台州市民陳翔宇,一大早就帶著兒子趕到傳遞路線旁蹲守,看著火炬手跑近,他高舉起手中的國旗:“生逢盛會,不虛此行!”

  看著這些,我們不由想到,1990年北京亞運會火炬傳遞來到浙江,市民擠滿道路的情景。今天,火炬變了,火炬手變了,人們的憧憬始終不變。火炬所到之處,播撒活力,激發熱情。

  聽著這些,我們不由感慨,亞運會早已超出體育本身,它是盛會,是文化,是狂歡,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心心相融,“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已經敞開懷抱。

  一次城與城的接力

  九月的嘉興,天空如洗,濃蔭鋪地。

  當國旗和亞奧理事會會旗飄起,嘉興站首棒火炬手、奧運冠軍王懿律將“薪火”點燃。他從子城遺址公園廣場出發。回望,斑駁的城墻留下千年曆史的刻度;遠瞰,秀美的南湖煙雨、現代的城市風貌觸手可及。

  稍稍一窺,我們已能看見火炬傳遞活動的另一用心。“浙江有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有剛柔並濟的人文之美。火炬傳遞線路雖然簡約,但各有特色和亮點,濃縮每座城市的精華地標、成長軌跡,充分凸顯‘浙江味’‘文旅味’。”杭州亞組委火炬傳遞指揮中心副指揮長杜作鋒説。

  青山填詞,綠水作曲,寫下美麗的嘆號。麗水站的終點,選在濱水公園。這裡本是一段防洪堤,建設時當地採用生態理念,在江河與道路之間“留白”,串聯起濕地、城墻、博物館等,堤壩就此變為風景。當00後吳路逸接過火炬,小跑在江濱綠道時,人們和他一同欣賞生態城市、綠色浙江的魅力。

  歷史作尺,藝術為魂,蔓延文化的根系。“叮叮噹啰來,山腳門外啰來……”溫州公園路古戲臺前,國家京劇院一級編劇池浚完成火炬接力後,唱起了溫州民謠《叮叮噹》。動人的歌聲裏,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甌江文化韻味。

  不止如此,“薪火”相傳,是展示“詩畫江南”的一扇窗,同樣也是鋪展“活力浙江”的一座橋。

  “滴答”,是汗水從黝黑臉龐上淌落的聲音;“啪嗒”,是整齊有力奔跑的聲音;“呼呼”,是炬火熊熊燃燒的聲音……寧波站最後一棒火炬手、寧波舟山港橋吊司機竺士傑想起,15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他作為寧波市首棒火炬手,跑過北侖穿山港區。那一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躋身全國前三。

  這一次,他健步奔跑,與“薪火”一起,丈量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從第一棒到最後一棒,身份有了轉變,他工作的地方也實現了“大”到“強”的躍遷:2015年,寧波舟山港實現實質性一體化;如今,寧波舟山港成為年吞吐量超10億噸、擁有200多個萬噸級以上泊位的全球第一大港。

  在杭州,火炬手們從西湖沿線跑到錢塘江沿線,見證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發展變遷;在紹興,“薪火”穿越紹興古城和鏡湖新城,這座擁有千年曆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奮筆書寫現代化篇章;在溫州,“中國個體戶第一人”章華妹擔任第10棒火炬手,她一路見證著民營經濟如何從星星點點到燦若星河……

  從古港到新港,從古城到新城,新與舊的交融,城與城的接力,傳遞浙江人民“從歷史向未來”的期許,也讓全中國、全亞洲、全世界看見中國式現代化的浙江圖景。

  更特別的是,當線下火炬手跑遍浙江11市時,數字火炬手也已跑過千山萬水。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揮動手機、線上取火、傳遞火炬,為亞運送上祝福。

  跨越1000多公里,從北京來到嘉興的魏穎,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通過線上選拔成為一名火炬手,“我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對亞運的熱切期盼!”

  定居杭州的法國人老路,在“雲端”點燃“薪火”,和一名中國網友完成接力。他説,很高興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參與亞運、參與火炬傳遞。

  據統計,自6月15日火種成功採集,線上火炬傳遞活動同步開啟,截至目前參與總人數突破1億人,傳遞足跡遍佈國內外40多個城市。這場數字世界的城市接力,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跨過語言、文化界線,讓全球人民的心跳動在同一頻率。

  @未來,無數人的期待與夢想已然清晰可感。

  一次夢想與時代的奔赴

  33年過去了,在杭州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隊工作的張羽,仍然清晰記得:當年11歲的他,作為勝利小學學生、市十佳西子好少年,入選北京亞運會火炬手,在蘇堤完成了火炬接力,“33年後,我在家門口服務保障亞運。”他説。

  少年的面孔,已經染上歲月的風霜。但溫暖有力的“亞運之光”,始終指引人生向上之路。它改變一座城,也深刻地影響一代人。

  歸根到底,盛會由人成就,城市由人造就,一個時代也由千千萬萬個夢想、千千萬萬次行動築就。這一次,鼓點在浙江敲響,這一次,又將打動誰的心靈?

  來自省皮膚病醫院的潘美兒,因多年照顧麻風病人的突出表現獲得南丁格爾獎。接過亞運“薪火”時,她説:“這是榮譽,也是鞭策,未來要在護理事業更堅定地走下去。”

  主動請纓紮根鄉村的浦江鄭宅鎮中心小學老師祝響響,近年來支教足跡遍佈西藏、新疆、貴州等地。完成金華站第3棒火炬傳遞後,她久久難以平靜:“希望以己之身,點亮更多鄉村教師之志,再由此點亮千千萬萬鄉村孩子的夢想。”

  梳理2000多位火炬手的名字,我們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基層一線代表佔比60%以上。他們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經歷不同,講述的故事卻出奇一致——無論多平凡的崗位,只要實幹奮鬥,人生亦能出彩,夢想也能成真。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點燃這束火炬,就是點亮一個個閃光人生,也將激勵每一個奮鬥者逐夢、圓夢。正如14歲的火炬手、杭州中學初三學生馬瑞麟所説:“時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

  跑遍11個設區市,“薪火”相傳的風景裏,我們還遇到了更多令人驚喜的面孔。

  這是一群心懷大愛的人——

  用雙手接住墜樓幼童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為救同學身中8刀的“擋刀女孩”崔譯文、從10余米高大橋上躍下救人的外賣小哥彭清林……平凡的身軀、燦爛的心靈,他們用愛和良善托起人間值得的溫熱。這簇神聖炬火,是時代給予他們的褒獎,也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高高豎起的精神豐碑。

  這是一群勇立潮頭的人——

  50米的火炬傳遞路,濃縮南存輝的傳奇人生,40多年來,他從一個小電器專櫃起步,將正泰集團打造成了一家營收超千億元的中國民企百強企業;數字經濟領域代表、火炬手謝如棟,抓住時代發展的風口,創建直播電商頭部企業;螞蟻鏈首席科學家閆鶯,她負責的亞運史上首個數字特許商品,存在區塊鏈上的數字火炬,讓無數人獲得無法篡改的亞運記憶……

  什麼是活力?何處來活力?這些創業創新者創造的成績、傳遞的信心,就是最好的答案。

  從北京到廣州再到杭州,33年、3次舉辦亞運會的歷程,對應日益從容的大國復興之路,對應從“我看世界”到“世界看我”的心態之變。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數百名企業家、科學家高舉“薪火”,既是對自身的鼓舞,也將激勵全球進一步走好團結、合作、開放的發展之路。

  哦,還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人——

  文藝活動表演者、亞運場館志願者、城市運作保障者、1200萬杭州人、6500萬浙江人……或許沒有出現具體名字,他們共同的身份醒目而耀眼。正是無數人的無私付出,無數人的默默包容,讓火炬傳遞精彩紛呈,讓亞運之城風華正茂。

  就像火炬傳遞主題曲《燃》所唱的:

  “熱血僨張的我,

  站在歡呼中默默地等待著;

  眼神篤定的我,

  為點燃夢想用生命守護著。”

  此刻,“薪火”正在靜靜等待——兩天之後,萬眾矚目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再次熾燃、閃耀光華、驚艷世界。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晶晶 張彧 何冬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