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太好逛了!今年嘉興有74家農貿市場要進行“幸福”改造
發佈時間 | 2023-09-18 12:05:46    

   汪曾祺在《人間滋味》裏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一頭連接著田間地頭、一頭連接著千家萬戶的菜市場,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古往今來,親近菜市場的傳統在中國一直延續。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這裡人來人往,是城市中最具人間煙火味的地方。

  “菜籃子”“米袋子”“果籃子”,農貿市場關聯千家萬戶,更是一座城市體現城市文明、保障民生發展的重要名片。近年來,嘉興始終堅持高標定位、高效實施、高質推進,著力構建“全覆蓋、全過程、全環節”改造創建模式,滾動推動城鄉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創新打造嘉興特色“幸福裏”放心農貿市場。

  記者從嘉興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全市在冊農貿市場共有148家,已創“省放心市場”130家、三星級以上市場132家,創建覆蓋率分別達到87.8%、89.2%,整體水準持續領跑全省。今年4月,嘉興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民生實事項目推進現場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入選並已通過全省“浙裏食安”標誌性成果加快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先行首批放心農貿市場創建示範項目考核驗收。

  “小菜場”裝滿“大民生”

  如果説,高樓大廈是一座城市的“面子”,街巷裏的菜市場就是一座城市的“裏子”。承載城市文化印記、獨具地方特色的菜市場是城市的重要地標,也成為眾多遊客融入當地生活的重要打卡地。

  嘉興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到黨委、政府決策以及城市功能發展的全局高度統籌謀劃,放大到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系統重塑。2012年以來,已先後8次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22.jpg

  從累進式創建,到2023年“全覆蓋”改造,“擴面提質”是2023年農貿市場改造的關鍵詞。“擴面”是指在去年改造基礎上,今年對74家農貿市場開展全覆蓋改造,提前完成全市新一輪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提質”則主要體現在,以創新出臺的嘉興“幸福裏”地方標準為核心,結合浙江省“放心”“五化”“星級”系列創建標準,對74家城鄉農貿市場實施對標改造提升。

  既要造出“好裏子”,也要改出“新面子”。嘉興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與提升中心城市品質、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等中心大局互融互促,與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放心消費城市等創建工作深度結合,滾動改造、跨越提升。如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已成為提升嘉興主城區首位度、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典範城市的一個重要場景和展示窗口。

  時代經濟不斷發展,城市更新步履不停,菜市場是城市社區的基本單元,對其改造的試卷上,我們該如何答好保留、捨棄與發展的必答題?

  “在農貿市場改造中,城市和農村的農貿市場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嘉興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農貿市場致力於構建鄰里親善的綜合性市場,重點落腳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上;鄉村農貿市場則要在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費需求的同時,搭建好自産自銷共富平臺,解決農産品銷售問題。單個農貿市場改造要符合當地城鎮的特點與文化屬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更加注重與環境、佈局、功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2.jpg

  2023年,嘉興農貿市場改造中,鄉村農貿市場是“主戰場”,我市計劃對45家鄉村農貿市場實施改造,佔總體任務數的60.8%。改造方式上,根據各個農貿市場的實際經營、規劃佈局、發展現狀等不同情況,充分尊重城鄉之間、市場之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按照鄉村重點補短板、城區重點出精品的思路,以就地改造、遷建重建、轉型轉産“三個一批”措施,合理實施分類改造、分期推進,實施“一場一策”,打造示範樣板,高品質推進“幸福裏”放心農貿市場創建。

  農貿市場建設投資大、回報低、週期長,建設資金籌措是難點。通過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嘉興構建了“政府主導、部門推動、市場協同、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以政府“小”獎補帶動社會“大”投入,2020年以來,全市已兌現獎補和預算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合計7906.82萬元,撬動市場投入改造資金18.8億元,有效激發市場創建動力。

  “菜籃子”拎出“幸福味”

  走進南湖區慶豐路幸福裏農貿市場,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撲面而來,白墻灰瓦、鏤空花窗,燈光打在地面上,變化出各種花鳥魚蟲等景觀;

33.jpg

  走進秀洲區新塍菜場,嘉興話、盛澤話、上海話,各種方言在這裡交織,年交易額超4億元的鄉村農貿市場成了外地人來新塍的網紅打卡點;

  位於桐鄉市的屠甸集貿市場,配置空調和新風系統,實施限塑兌換“市場豆”,增設垃圾減量設備,以數字智慧、鄰里便民、綠色環保為特色標簽,成為鄉村集貿市場的示範標桿;

  位於海鹽縣的沈蕩中心農貿市場,有一個近300平方米的共富幫扶區,區域內設有50個攤位,賣的都是本地農戶自己種植的應季新鮮蔬菜……

  農貿市場改造中,如何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與共,嘉興用“幸福裏”標準來作答。

  今年3月,嘉興創新出臺了以“環境優、智慧感、鄰里味、嘉禾韻、規範化”為五大核心要素,融入地方黨建、人文、歷史、自然、旅遊、飲食等特有元素的農貿市場改造“幸福裏”地方標準,並全面落地應用於省市民生實事項目。在全省率先開啟了農貿市場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改造提升新模式,“幸福裏”標準規範也申報立項。

  堅持高標準設計,今年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幸福裏”農貿市場全覆蓋改造的74家市場,都委託專業團隊進行一體化方案設計,在突出功能價值的同時,兼顧視覺美感。

  淩塘路幸福裏農貿市場改造後實現了“一鍵美顏”,買完菜後不少居民習慣在市場享受一下“幸福驛站”的便民服務,或是在中庭休息區歇歇腳、聊聊天,孩童的笑聲和老友間的閒談,讓這裡瀰漫著滿滿的鄰里煙火氣。抬頭向上望,打通了頂部天窗的“江南風”設計引入自然光,讓空間顯得更加寬敞明亮。

  “好不好”百姓説了算

  農貿市場改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2022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被評為全市十大人民滿意民生實事項目,2023年人大票決測評“滿意率”達99.2%。

  “我們將‘群眾滿意度’列入‘幸福裏’標準規範的‘決策項’。”嘉興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貿市場在改造過程中全程接受監督評價,通過“前期準備、項目實施、建成使用”三個關鍵節點,充分吸納百姓、代表委員、市場商戶等相關各方提出的個性特色改造、打造精品示範、融合“未來社區”、增設共富攤位、增加時尚元素、提升經營管理等意見建議。

  “聽民意、聚民智”,菜市場的改造由大家決定。針對肉攤燈光照明失真投訴,市場監管部門邀請各方代表開展實證比較,穩步推動肉攤照明更新,引導更換合理技術值燈具,充分還原農産品本色;對使用率較低的設施設備,可由市場按需選配。

  由嘉興民生實事項目農貿市場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嘉興市市場監管局、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主辦,南湖晚報承辦的2023嘉興“禾城農商銀行杯”最美農貿市場評選活動以及“我為農貿市場獻一計”金點子徵集活動啟動後“熱”動全城,評選活動5天時間投票訪問量就超過5.9萬人次,廣大讀者和網友提供了一批關於農貿市場發展建設和有效管理的良策。

  農貿市場完成改造提升後,該如何做好“下半篇文章”?

  市場監管部門鼓勵市場開設網路直播、抖音招商,引入連鎖品牌,拓展經營業態。海寧南苑菜場積極尋求經營模式突破,全面推廣“i買菜”網上菜場;南湖區洪波農貿市場改造完成後,將創新設置網路直播間,還將依託“禾嘉每鮮”線上購物平臺,拓展商戶銷售渠道,通過“線下+線上”的經營模式,方便消費者以多種渠道購買商品。

  同時也鼓勵市場建立社區微信群,舉辦鄰里互動、農貿市場購物節等促銷優惠活動。增設家政服務項目,增加共富平價攤位,升級數字智慧設備,配置“一站式”服務平臺,開闢經營戶(黨員)活動之家等,通過多形式的服務提質活動,提升市場黏合力、品牌力,讓市場煙火味更濃、時代感更強。

  民生“溫度”裏標注著幸福“刻度”。通過全域放心消費城市建設、消費維權聯絡站點設立、先行賠付制度推行等措施,消費環境更加放心;實施“嘉裏食安”數字化溯源工程,推進“浙食鏈”應用,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深化“除險保安”專項行動,督促安裝燃氣報警裝置,簽訂誠信經營、誠信計量、消防安全告知(承諾)書等,市場秩序更為安全。

  消費環境、食品安全、管理服務、誠信經營、價格計量“五個放心”讓嘉興市民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相關連結

  今年,全市有74家農貿市場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幸福裏”農貿市場全覆蓋改造,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農貿市場將迎來改造。

44.jpg

來源:讀嘉新聞客戶端    | 撰稿:記者 譚羅敏 通訊員 嘉合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