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農貿市場裏的濃濃“嘉興味”
發佈時間 | 2023-09-19 08:57:53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七件事的聚集地之一就是農貿市場,也是我們常説的人間“煙火味”最旺的地方。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嘉興味道,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吧。

  菜場建在“幸福裏”

  説起淩塘路幸福鄰里中心,顧珍麗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我們是從老光明便民菜場搬來的。”顧珍麗是四川綿陽人,來嘉興已經近20年了,而支起攤子賣菜也有10餘年了。“以前在光明菜場,哪有現在這樣的環境啊!”她一邊剝著毛豆一邊説。

  老光明便民菜場由舊廠房改造而來,房屋是彩鋼板房,道路為水泥路面。用顧珍麗的話來説:“買個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她表示,市場環境很差,沒有空調,夏天熱、冬天冷,周邊的居民寧可多走幾步路也要到附近超市去買菜。更讓人頭疼的是,由於早期規劃的停車位較少,停車成為買菜和賣菜人的“老大難”問題。

  菜場的種種問題,開始慢慢被關注到。“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鄰里街坊來菜場買菜的越來越少了。”嘉興市嘉城環藝物業有限公司農貿市場負責人葉萬萬説。

  今年,淩塘路幸福鄰里中心被列為年度民生實事工程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項目之一,于6月底提前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市場整得清清爽爽,居民走進來也舒服,我們賣菜心情也不一樣了。”顧珍麗的丈夫羅傑才在一旁插話道,賣菜10餘年,對他們夫妻倆來説,可以説是“看著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

  從顧珍麗的攤位抬頭望去,一排排五顏六色的油紙傘倒挂鋪開,多邊形的屋頂構造獨特新穎,一棵綠松矗立於市場正中,這一抹綠搭配著頭頂的油紙傘,讓農貿市場具有了一絲古典氣息。

  “每天進來抬頭就能望見,感覺自己不在菜市場,倒是在大商超裏面上班。”羅傑才笑道。

  在和羅傑才聊天的時間裏,顧客絡繹不絕走過來買菜。家住華美小區的67歲居民毛麗琴很快挑了幾樣蔬菜,對於家門口這個農貿市場,她讚不絕口:“農貿市場改造後環境太好了,再也不用擔心腳底踩著泥水進進出出了。這裡價格也公道,我們一家的菜天天在這裡買。”

  在嘉興,環境好、韻味濃的農貿市場可不止淩塘路幸福鄰里中心一家。從楊柳灣幸福裏農貿市場、慶豐路幸福裏農貿市場,再到嘉善談公路農貿市場、平湖裏·平湖市集,嘉興已經逐步探索出一套以“環境優、智慧感、鄰里味、嘉禾韻、規範化”為核心要素的“幸福裏”農貿市場建設標準規範。

  這些被稱為“幸福裏”的農貿市場,在硬體上,配備了消防設施、中央空調、新風系統、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和其他智慧化設施;在軟體上,融入了江南水鄉風情,讓處於江南水鄉的菜市場有了獨特的“嘉興味”。

  農貿市場各美其美

  “白墻黑瓦,煙雨小巷”,在嘉興,這樣的形容詞可以用在農貿市場上。

  在楊柳灣幸福裏農貿市場,外觀是白墻黑瓦設計風格,路過之人總能被其充滿江南風情的老木頭牌匾門頭吸引。

  發展20餘年的楊柳灣農貿市場,因市場整體環境不佳品質不高,改造提升需求迫切。而在農貿市場改造中,除了考慮實用功能外,風格主題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楊柳灣農貿市場臨近梅灣街和范蠡湖公園,因此在風貌上結合該區域建築群特色,以中式風格打造成既實用又休閒的民俗文化主題農貿市場。”嘉興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管理處處長姜雄偉介紹,此外,農貿市場還專門在南北區域中心設計樹形雕塑,以此來契合楊柳灣地域文化。

  嘉興古城,悠久的歷史浸潤萬物、滋養萬民。走進嘉興經開區長新農貿市場,除了市場內部溫馨明亮外,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這裡的馬家浜文化和江南稻作文化元素,每個攤位牌都由黃色木質材料搭建,仿佛一根根稻草搭起的屋頂,古樸且清新。市場內還挂有馬家浜文化的背景墻,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繪畫與農貿市場融為一體,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

  “改造後的長新農貿市場,不像個菜場。”採訪當天,家住長新公寓四期的顧明寶奶奶正和幾個姐妹一起,帶著孫子孫女來到市場二樓看書,孩子們在兒童閱覽活動區看繪本,她則和姐妹們坐著聊天。“平時社區在這裡搞活動,我們也會來,環境好,孩子看看書,在農貿市場也能學到東西哩。”顧明寶説。

  其實,2012年起,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就陸續被列為每年的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那麼在改造過程中,如何讓農貿市場充滿特色、各美其美?姜雄偉表示,市場改造提升中,要充實其內在需要費些心思,比如將馬家浜稻作文化融入長新農貿市場,就是為了讓市場增添一點嘉興文化味。而秀洲區新塍農貿市場裝飾了濃濃的“中國紅”,給人以熱烈、溫暖的印象,不僅成了市民買菜的目的地,也成了網紅打卡地。

  與眾不同的“地方味”

  一邊買菜、一邊逛街,逛餓了,坐下吃點,這種不同以往的買菜體驗,在平湖一個農貿市場的“升級版”裏都可以實現。日前,平湖城區首個家門口的社區商業中心“平湖裏”正式開業,為百姓提供“一站式”購物服務。

  作為“平湖裏”的重磅板塊,位於負一層的“平湖市集”包含生鮮菜場、便民服務、社區早餐等區域,市民除了可以購物,還可以在這裡品嘗美味。

  平湖市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湖裏”社區商業中心把農貿市場建出了地方特色,比如在便民服務區,引入了平湖飯店點心鋪、老五九早餐店、劉家人牛肉麵、林金麵館等一批本地特色商家,以及幹洗、衣物修補、配鑰匙、理髮等生活服務類商家,讓周邊居民獲得了升級版的消費體驗。

  市民史建紅一家在“平湖裏”二樓的休閒娛樂區逛了好一會,便帶著孩子到負一層吃美食。“孩子餓得快,玩玩鬧鬧後就想吃點東西,帶他下來吃好再回家。”史建紅一邊給孩子喂著麵條一邊説。記者看到,這裡除了麵條,還有香氣撲鼻的餛飩、一口爆汁的生煎等。“品種很豐富!”史建紅妻子在一旁附和道。

  平湖裏·平湖市集是嘉興各地農貿市場彰顯“地方味”的一個縮影。

  比如海鹽的慶豐好鄰居農貿市場,將“老城”風格融入農貿市場改造,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全的高品質農貿市場;秀洲區新塍農貿市場,從塍味直播間、地方特色美食和古鎮一條街等方面切入,建成具有中國味、古鎮風的鄉村農貿市場;嘉善的姚莊幸福裏農貿市場,融入嘉善本地特色,打造包含綜合業態的智慧新型鄉村市場。

  嘉興眾多農貿市場在改造提升中不斷迭代升級,點點滴滴每一處變化,都折射出民生工程的為民情懷。未來,當家門口的農貿市場“華麗轉身”,這裡幸福的“嘉興味”,或許可以裝進菜籃子,與新鮮的果蔬一起帶回家。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黃建東 鄭小梅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