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文化傳承
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推薦閱讀
八里橋古橋完成大修 運河文化帶亮出河流沿線文化資源 朝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神木廠歷史景觀保護工程中,神木廊房、神木謠碑及禦碑亭工程順利竣工,神木博物館順利辦理啟動手續,重要展品完成測試搭建。神木廠景觀保護有進展朝陽區是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通惠河、亮馬河、壩河、蕭太后河等多條大運河的支流水系穿區而過。”朝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修繕工程中,橋面瀝青被全部清理,並找尋原有的橋面石材進行補配,對橋面進行整體重新鋪墁,並重做墊層,解決橋體中間材料空鼓、疏鬆問題。
外媒記者採訪江蘇運河沿線四市 來自歐新社、法新社等國際知名媒體的記者和攝影師在為期5天的行程裏,探訪無錫、揚州、常州、宿遷4座城市,用精彩的鏡頭語言講述運河沿線城市的蓬勃發展。12月6日,“SHOWJIANGSU·運河明珠”攝影采風活動在無錫啟動。30余家國際主流媒體攝影記者和攝影師走進江蘇,拍攝了4000多張照片,定格江蘇之美。
讓大運河助力共同富裕 精神傳承、文化傳播、文明傳世,既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我們實現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千年運河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滋養精神,涵養生態,培養動能,造福於民,讓大運河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河、幸福河。作為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共同富裕在大運河上應成為鮮明標識。
“關愛山川河流·保護大運河”8省市34個城市誌願服務活動全線聯動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隋唐大運河的源頭和核心區域,是大運河路線最長、流經古都最多、運河遺産最豐富的省份。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豐富底蘊的大運河遺跡見證了人類的偉大創造,引領中華文明的不斷進步,更影響著沿線城市的不斷變遷和發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點推薦
運河獨家
視頻
文化傳承
  • 燒酒文化將再現運河畔
  • 京津冀協同發展採訪團感受運河商務區城市建設
  • 京杭大運河通州段掠影(圖)
  •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 京杭大運河通州城市段通航 未來有望京津冀通航聯通
綜合報道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