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圍繞“古老大運河 歷史新機遇”主題 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發佈時間: 2022-11-21 08:45:2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孫金誠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本報訊(記者孫金誠)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會、民革天津市委會和民革河北省委會共同主辦的“古老大運河歷史新機遇”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會上,圍繞大運河主題,與會人員從生態、文化、經濟等角度以及源頭保護建設、重要節點城市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共同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貢獻力量。

中山論壇是民革北京市委會、民革天津市委會和民革河北省委會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更好發揮參政黨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的優勢,著力策劃打造的參政議政品牌活動,每年舉辦一次。

推薦閱讀
張環宙:讓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繁榮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我們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不斷創新保護傳承利用的方式方法,努力建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讓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彩。
大運河繼續形塑中華文化 推動社會發展 大運河文化的特質是什麼?目前有“生生不息”説、“融合”説;有以人喻義的“臍帶”説、“乳娘”説;亦有包容性、統一性、擴散性、開放性、凝聚性等解釋,不一而足。
圍繞“古老大運河 歷史新機遇”主題 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會、民革天津市委會和民革河北省委會共同主辦的“古老大運河歷史新機遇”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非遺,激活千年運河活力的文化密碼 天人相合、相容並蓄的大運河文化基因大運河非遺中蘊含著諸多運河沿岸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價值觀念和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天人相合的互動實踐、相容並蓄的文化交流。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融合發展,應在大運河沿線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完善非遺保護利用設施。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特別強調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