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天津市人大代表調研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 深入挖掘文化資源 傳承優秀歷史文脈

發佈時間: 2022-10-26 16:56:41 | 來源: 天津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推動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做好京津冀協同立法工作,日前,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實地察看北運河沿線規劃建設、屈家店水閘和運河沿岸文物建築,了解運河生態環境修復、水工遺存利用和沿線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情況,聽取市文化和旅遊局、河北區、北辰區工作彙報,就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産聽取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虹參加。

李虹在調研時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方向,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要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處理好規劃與建設、文物保護與利用、文化和旅遊融合、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堅持立法協同,突出地方特色,積極做好京津冀協同立法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講好“運河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區域創新融合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推薦閱讀
守護運河文化 建設美麗家園 守護好大運河,三橋村更有得——總投資30億元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項目,已于2019年6月啟動建設。時任駱馬湖旅遊公司文化文物部經理張浩林作為三橋村漁民退捕工作小組成員,走家串戶做工作。沈召明曾是江蘇徐州新沂市窯灣鎮三橋村的漁民,前幾年退捕上岸後,牽頭組建了窯灣古鎮漁民藝術團。
天津市人大代表調研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 要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處理好規劃與建設、文物保護與利用、文化和旅遊融合、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李虹在調研時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方向,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講好“運河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區域創新融合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無錫古運河水上觀光全面開啟“綠色暢遊” 10月25日,“樂遊1號”“樂遊2號”兩艘新能源水上巴士遊船現身江南古運河遊船基地,至此古運河上已有12艘新能源遊船,加上正在打造中的10艘,年底古運河景區90%的船舶將用上新能源。“新能源船充一次電可續航約80公里,能在古運河上行駛8個小時,相當於開行8個航次,運營成本比原來燃油遊船降低80%。據悉,該充電站每年可供電28.8千瓦時,可替代約384噸傳統燃油遊船能耗,大幅減少燃油機組帶來的廢氣污染。
滄州:大美運河 幸福流淌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崔上攝自9月1日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後,前來遊玩、乘船的市民絡繹不絕,船長趙全勝每天都很忙碌,他和同事們駕駛著新能源遊船,以過硬的駕駛技術為遊客出行保駕護航。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崔上攝如今的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河道碧水豐盈,夜景絢麗璀璨,獅城百姓在領略運河兩岸秀美景觀的同時,也享受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愜意生活。滄州大運河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員幹部職工掃碼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