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臨平段)歷來是京杭大運河航運功能較發達的河段之一,長約40公里,蜿蜒而來,孕育了杭州市臨平區的江南水鄉文化,也蘊藏著城市發展的動能。近年來,臨平區厚植大運河沿線文化沃土,積極探索大運河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為千年文脈注入新的活力。運河文化源遠流長悠悠運河水,匯聚千年韻味。漫步大運河(臨平段)沿線,感受古風遺韻。大運河(臨平段)由杭州塘約29公里、上塘河約11公里組成,其中,杭州塘沿線途經臨平區崇賢街道、塘棲鎮、東湖街道、運河街道4個鎮街,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産。作為大運河(臨平段)的重要文化遺産地標,廣濟橋是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保存至今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它見證了橋下數百年水流共帆影不絕,周身印刻著兩岸繁華變遷的痕跡。沿著石板鋪砌而成的橋面拾級而上,塘棲古鎮的全貌漸漸映入眼簾。塘棲鎮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明清時為“江南十大名鎮”之一。水北街古色古香,西姚宅、塘棲水北糧站、乾隆禦碑……默默向人們訴説當年風采;水南街時尚新潮,老字號店舖、咖啡館、民宿等鱗次櫛比,熱鬧非凡。運河兩岸風貌截然不同,卻在廣濟橋畔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古鎮的悠久歷史碰撞著現代文化,沉澱出極富風韻的旅遊資源,將人文與創新傳承融合,煥發新生。未來,塘棲鎮還將打造江南風物集、活態匠藝村、新橋灣船秀廣場等項目,由東至西全面展現塘棲人文歷史。同時,佈局精品酒店、評彈茶社、休閒水岸餐飲、國風漢服館等特色項目,引領古鎮新玩法,譜寫大運河(臨平段)新篇章。文化臨平潤澤人心大運河(臨平段)文脈綿長,傳承著絲綢文化,展現了古鎮文化、漕運文化,孕育了蠶絲織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價值。而今,依水而居的臨平人為運河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運河街道,“85後”青年幹部每週六到村社擔任“週六書記”,推動村社重難點項目落地、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在塘棲古鎮景區內的水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沿街的百餘家商鋪經營者組建“商鋪自治志願者聯盟”,定期參與景區建設天井論壇、社區志願巡邏、學雷鋒志願服務,為水鄉古鎮樹立新時代文明之風。此外,聚焦大運河文化保護,臨平區持續推進塘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歷史文化空間建設,挖掘保護代表城市記憶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存,使得大運河兩岸成為全區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積極推進大運河文創園等標誌性文化項目,打造藝尚小鎮等文化創意産業園區(街區),逐步形成以影視、動漫、遊戲、數字內容、工業設計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産業體系,讓運河文化在流動中煥發生機。科技賦能未來可期千年運河流淌至今,蘊藏著無限的機遇。未來,大運河(臨平段)將圍繞“十大行動”,高水準推進臨平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從而打造大運河(臨平段)“運河古鎮、濕地田園、航運古道、數智運河”品牌。其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建設中的大運河科創城,是臨平融合科技與文化的一次探索。科創城管理範圍約100平方公里,主要包含塘棲鎮和崇賢街道,將圍繞“文化+科創”雙賦能,聚焦數字文化、數字貿易等新經濟領域,加快總部研發類和都市創業類項目落戶,通過人口結構、産業結構、城市空間的根本性變化,高標準打造生態、創新、人文融合發展的大運河科創城,努力成為杭州國際人才匯聚之地、臨平經濟新增長空間。截至目前,大運河科創城完成清大文産、彥博影視等12個重大項目簽約,5家公司完成落地註冊,490余家新企業註冊登記。今年6月,臨平區舉辦“尚青春·創未來”大運河杯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全國高校大學生共120余個團隊積極參與,有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舉行的“振興共富”大運河科創城專場線上招聘會,287家企業參與,共提供就業崗位4800余個,線上累計瀏覽量達11.67萬人次,進一步凝聚人才發展合力,多措並舉著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數據來源: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