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運河繁榮的振興之路,一曲運河兒女的奮鬥之歌。隨著大運河博物館終於建成,面向世界的“大運河藝術節”正式開幕,古老的大運河在新時代重煥生機,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昨晚在央視一套圓滿收官。
作為中宣部、廣電總局“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展播優秀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自8月1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開播以來收視持續破1。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運河邊的人們》平均收視率1.449%,收視份額6.144%,高居全國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榜首。該劇跌宕的劇情、有溫度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運河文化也引發熱議,網友點讚該劇:“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溫暖敘事與厚重文化交融,展現出一幅新時代的清明上河圖”。
“生活流”敘事
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首次立足當下,將鏡頭對準了大運河的治理和保護。追蹤運河運輸亂象、治理河道污染、運河清淤截污、運河沿岸歷史街區改造、大運河申遺……劇中的一樁樁運河大事件,帶著強烈的戲劇張力,一一鋪展,牽動人心,多維度展現了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團結奮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征程。該劇播出後,持續引發熱議,尤其受到年輕觀眾青睞。
從創作特色上看,該劇劇情雖圍繞主人公路長河的工作經歷展開,看似一部環境保護的行業劇,但又超越了題材的局限,把時代發展、人民生活當成審美對象的整體來把握。從微觀上看,該劇主題鮮明,所有的大發展、大變革、大事件都是通過“生活流”的敘事方式落點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
以小來見大
《運河邊的人們》通過塑造有血有肉的新時代運河人群像,圍繞大運河治理與保護,巧妙地將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城市建設與文物傳承、長官意志與社會公平、小富即安與共同富裕、申遺的利與弊等社會話題有機融入劇情中,極具現實意義,引人深思。 從截污清淤到申遺成功,大運河的每一步變遷都體現在兩岸百姓富有煙火氣息的家庭之變、生活之變和人生遭際中。《運河邊的人們》反映出大運河邊的“人”在新時代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中,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真實變化,生動地詮釋了個體命運、時代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關係。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評價《運河邊的人們》精心描繪運河沿岸各色人物精神世界與時俱進的深刻變化軌跡,多維度展現了大運河在當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偉大變革。“該劇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將大運河廣博的歷史內涵與外延落實到人民真實的現實生活中,塑造了新時代‘運河人’豐富而鮮活的群像,詮釋了個體命運與時代發展的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