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外媒:受全球大環境影響 巴拿馬運河沒以前忙了

發佈時間: 2022-08-23 16:41:32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據埃菲社8月15日報道,動蕩的全球環境降低了巴拿馬運河的交通量預期。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裏考特·巴斯克斯15日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因新冠疫情而波及的一些港口以及半導體危機對其運營的影響,巴拿馬運河今年的交通量預期下降,但其經濟目標並未下調。

巴斯克斯對當地電視臺説,俄烏衝突“影響了巴拿馬運河的運營,大大減少了”通過該運河的液化天然氣(LNG)量,這是近年來增長最多的部分之一。

巴斯克斯解釋説,這種碳氫化合物原本從北美洲流向亞洲,並途經巴拿馬運河,但現在它正改道流向歐洲,那裏“原本從俄羅斯獲取供應”。

報道説,亞洲的疫情也“小幅減少了”巴拿馬運河的“交通量,使其受到衝擊”,特別是運往北美的成品,積累了大量庫存。

巴斯克斯提醒説,集裝箱船佔巴拿馬運河收入的45%。該運河的主要用戶是北美洲國家。

他説,“影響到運河交通量的”還有,汽車運輸船“因半導體缺乏而沒有足夠的貨物可供從亞洲運往北美”。

“這些因素實際上降低了我們對今年交通量的預測。我們希望實現我們的經濟目標,但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這是非常動蕩的時期,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在維持業務的穩定。”巴斯克斯表示。但他沒有説明具體數字。

2022財年預算所預計的交通量為5.366億噸,高於2021財年通過該運河的5.167億噸的創紀錄數字。

巴拿馬運河連接180條海上航線,通往170個國家和地區的1920個港口。

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14日公佈的數據,2021年,全世界2.4%的海上貿易經過了這條運河。


推薦閱讀
杭州臨平:悠悠運河貫古今 千年文脈煥新生 科創城管理範圍約100平方公里,主要包含塘棲鎮和崇賢街道,將圍繞“文化+科創”雙賦能,聚焦數字文化、數字貿易等新經濟領域,加快總部研發類和都市創業類項目落戶,通過人口結構、産業結構、城市空間的根本性變化,高標準打造生態、創新、人文融合發展的大運河科創城,努力成為杭州國際人才匯聚之地、臨平經濟新增長空間。此外,聚焦大運河文化保護,臨平區持續推進塘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歷史文化空間建設,挖掘保護代表城市記憶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存,使得大運河兩岸成為全區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未來,大運河(臨平段)將圍繞“十大行動”,高水準推進臨平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從而打造大運河(臨平段)“運河古鎮、濕地田園、航運古道、數智運河”品牌。
外媒:受全球大環境影響 巴拿馬運河沒以前忙了 他説,“影響到運河交通量的”還有,汽車運輸船“因半導體缺乏而沒有足夠的貨物可供從亞洲運往北美”。據埃菲社8月15日報道,動蕩的全球環境降低了巴拿馬運河的交通量預期。“這些因素實際上降低了我們對今年交通量的預測。
《運河邊的人們》圓滿收官 謳歌人民奮鬥鋪展新時代大氣象 一條運河繁榮的振興之路,一曲運河兒女的奮鬥之歌。追蹤運河運輸亂象、治理河道污染、運河清淤截污、運河沿岸歷史街區改造、大運河申遺……劇中的一樁樁運河大事件,帶著強烈的戲劇張力,一一鋪展,牽動人心,多維度展現了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團結奮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以小來見大《運河邊的人們》通過塑造有血有肉的新時代運河人群像,圍繞大運河治理與保護,巧妙地將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城市建設與文物傳承、長官意志與社會公平、小富即安與共同富裕、申遺的利與弊等社會話題有機融入劇情中,極具現實意義,引人深思。
任城:再現“槳聲燈影”留住“運河記憶” 任城臺記者劉夢秋説:“走在運河南岸街上,現代的燈光與倣古的建築交相輝映,品老濟寧的美食、乘遊船觀賞運河夜景,這條濟寧歷史文化老街,從古到今的繁榮讓人盡收眼底。講解員介紹:“老運河在濟寧穿城而過,在北京的通州開始,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浙江、江蘇四省兩地,連接海河、淮河、黃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元明清三代也在我們濟寧都設有最高的司運機構河道總督衙門,我們濟寧‘運河之都’的稱號就是由此而來的。遊客説:“來到了岸上,有賣小吃的特別好,有這個賣古玩的,讓我們又看到了以前的老濟寧,這個運河文化帶動了濟寧經濟的發展,我們百姓也感受到了十分的欣慰和自豪,願咱們濟寧的發展越來越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