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感受運河文化 傳承千年文明

發佈時間: 2022-08-23 16:39:51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讀懂大運河,才會更愛大運河。昨天上午,“揚州日報·安利小候鳥之家夏令營”聯合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組織小朋友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觀摩專題展覽,感受運河千年文化的魅力。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設有12個專題展覽,生動展現了大運河在國家治理、文化融合、對外交往、河工技術、交通運輸等方面蘊含的中國智慧。“運河濕地尋趣”最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魚兒的樂園、鳥兒的天堂”位於展廳中央,動物標本栩栩如生,倣真水環境系統令人身臨其境。來自淮安的8歲“小候鳥”蔣益晗拽著志願者的手不停發問:“這是什麼鳥”“那是什麼魚”?在聲光電互動體驗區,孩子們更是興高采烈。

文昌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邀請家長參與親子遊。在“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運河上的舟楫”及“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等主題館,家長與孩子們一起認真觀摩、小聲討論。王子文小朋友説。來一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像是翻閱了一本大辭典,記住了大運河的長度與流經的省份,還懂得了“漕運”“濕地”等概念。

徜徉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享受清涼、收穫知識,離開時,孩子們直喊“沒逛夠”。


推薦閱讀
任城:再現“槳聲燈影”留住“運河記憶” 任城臺記者劉夢秋説:“走在運河南岸街上,現代的燈光與倣古的建築交相輝映,品老濟寧的美食、乘遊船觀賞運河夜景,這條濟寧歷史文化老街,從古到今的繁榮讓人盡收眼底。講解員介紹:“老運河在濟寧穿城而過,在北京的通州開始,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浙江、江蘇四省兩地,連接海河、淮河、黃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元明清三代也在我們濟寧都設有最高的司運機構河道總督衙門,我們濟寧‘運河之都’的稱號就是由此而來的。遊客説:“來到了岸上,有賣小吃的特別好,有這個賣古玩的,讓我們又看到了以前的老濟寧,這個運河文化帶動了濟寧經濟的發展,我們百姓也感受到了十分的欣慰和自豪,願咱們濟寧的發展越來越好。
感受運河文化 傳承千年文明 昨天上午,“揚州日報·安利小候鳥之家夏令營”聯合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組織小朋友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觀摩專題展覽,感受運河千年文化的魅力。在“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運河上的舟楫”及“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等主題館,家長與孩子們一起認真觀摩、小聲討論。徜徉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享受清涼、收穫知識,離開時,孩子們直喊“沒逛夠”。
揚州持續打響運河文化品牌 揚州將重點突出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突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突出現代文旅産業體系建設、突出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深化四個方面,推出一批與揚州文化地位相匹配、與文化強國建設相適應的文化精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在國內具有競爭力、引領力的文旅龍頭企業,持續舉辦好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東亞文化之都等國際活動,讓運河文化成為揚州最具顯示度、最有特色的文化標識,不斷提升揚州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十年,揚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共建共用,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品質提升,加快鍛造揚州文化競爭力和城市軟實力,全力打造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全國文明典範城市。項目招引培育上,成功舉辦大運河文旅發展推介大會等系列文化産業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培育休閒度假、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八大文化業態,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光線傳媒揚州影視基地等12個項目入選省“十四五”重點文化産業項目。
“運河第一閘”附近將添城市會客廳 紫竹院街道具有“一河一院一館六遺産,八校七所四團四高端”的資源特色,皇家文化、運河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裡多元交融,區域文化優勢突出。市發改委近日批復了紫竹院街道城市公共空間更新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廣源閘位於海澱區紫竹院街道廣源閘路與南長河的交匯處,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