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城市,牽頭“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享有“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的美譽……十年來,揚州全市上下把文化事業發展作為揚州對話歷史、立足當下、賡續未來的理想追求,持續推進文旅産業發展,全面加強文化産品供給,著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動揚州文化強市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8月16日上午,“奮進新江蘇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文化強省建設專場在南京舉行。發佈會上,揚州市副市長劉流介紹相關情況。
保護管理水準持續提升,運河文化品牌持續打響
揚州堅決扛起推動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使命擔當,聚焦文旅高水準融合、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標定位,奮力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始終致力於運河文化的精細化保護,創造性設立運河文化保護緩衝區,高起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確保“一江清水向北送”。揚州151公里河道、10個遺産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城市。
始終致力於運河文化的活態化傳承,加快推進運河三灣風景區核心展示園、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一年來,網路預約持續火爆、參觀人數突破百萬,讓各地遠道而來的遊客充分領略中國古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前不久揚州推出“運河十二景”,評選活動吸引了各層各界36萬多人次踴躍投票、5萬多名熱心網友獻計獻策,為打造揚州文旅融合新名片、弘揚大運河文化新載體增添動力。
始終致力於運河文化的國際化合作,主動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發展壯大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連續多年舉辦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今年上升為國家級論壇,揚州國際文旅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文化産業提質增效,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顯著提升
揚州始終將文化和旅遊業作為揚州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柱産業,探索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亮點,努力讓揚州的文明文化在全國更有份量。
注重項目招引培育,成功舉辦大運河文旅發展推介大會等系列文化産業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培育休閒度假、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八大文化業態,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光線傳媒揚州影視基地等12個項目入選省“十四五”重點文化産業項目。
注重文旅融合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促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文件,瘦西湖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邗江區沿湖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注重産業集聚發展,2021年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326.79億元,佔GDP比重4.88%。擁有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5個、省級示範基地9個、規上文化産業單位512家、A級景區58家。
優秀藝術作品競相涌現,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成果豐碩
揚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加快鍛造揚州文化競爭力和城市軟實力,全力打造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全國文明典範城市。
堅持文化自信,持續打造優秀文化精品。創作推出揚劇《鑒真》、木偶劇《神奇的寶盒》等經典作品60多部,舞劇《朱自清》榮獲中國舞蹈最高榮譽“荷花獎”,實現了我省在“荷花獎”舞劇項目上零的突破。
堅持共建共用,著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開放圖書館、文化館各7家,全部進入國家一級館行列。建成城市書房60多家、鄉鎮文化站84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333個,“四位一體”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列入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2000多場,創造性開展“綠楊人家”等主題文化活動,真正讓群眾文化生活“熱起來、美起來、樂起來”。
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取得重大進展
揚州本著對歷史、對城市負責的態度,秉承“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思路,全力構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有機更新的嶄新格局。
堅定不移推進古城保護更新,頒布實施《揚州古城保護條例》,編制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有機更新“1+8”工作方案,精心打造文化博覽城、復興名店老字號、實施名城解讀工程,不斷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持之以恒推進文物保護傳承,堅持“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全面實施“考古前置”工作。目前,全市擁有文博場館149處、文保單位5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4處。
聚焦聚力推進文物合理利用,穩妥有序開展文物考古及活態利用工作,建成開放大運河鹽文化展示館、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隋煬帝墓遺址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建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