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文化節邀市民共用運河保護利用成果

發佈時間: 2022-08-10 16:41:02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昨天,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在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拉開帷幕,現場展示的運河文創産品吸引不少參會者駐足。本報記者武亦彬攝

本報記者李祺瑤

昨晚,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在大運河畔開幕。文化節以“遊運河,行大運”為主題,整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文化、旅遊、體育等各類資源,圍繞“千年運河”“繽紛運河”“活力運河”三大板塊推出系列線上線下活動,邀市民共用運河保護利用成果。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亮相

文化節開幕式上,一系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集中亮相。

大運河考古再獲新發現。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介紹,2021年以來,市文物局組織在大運河沿線七區開展考古發掘項目102項,發掘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及其周邊的考古新發現。考古廓清了路縣故城南城門的形制和保存狀況;路縣故城城郊遺址東漢水井中發現的木、竹簡牘及植物考古發現的水稻,在北京地區均屬於首次。

近一年來,大運河沿線七區共實施各類文物保護工程126項。其中萬壽寺東路考古新發現建築遺存,進行了保護和環境整治。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在前期文物騰退、村莊搬遷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環境整治、修繕保護、資源數字化及檔案管理等工作,將於今年10月左右正式開放。市文物局還組織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開展了大運河通惠河段病害勘察及監測數據收集工作,在大運河遺産段設置89處監測點位,利用三維鐳射掃描等開展數據收集和巡視檢查;開展了北京古橋調查及檔案編制工作,全面摸清了88座具有交通功能的古橋,厘清了空間分佈規律及保存狀況。

一批博物館點亮大運河文化帶。截至7月底,大運河沿線七區共有備案博物館165家,2021年以來新增備案博物館10家。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正式定名並實現外立面亮相,預計今年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向公眾開放。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一期順利完成,正在開展二期綠化工程;路縣故城保護展示工程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預計2023年6月完工,2024年實現開館。

運河沿線各區亮出文化名片

為了讓市民享受大運河保護傳承與利用成果,本次文化節聯動“大戲看北京”“會館有戲”等市級文化名片,在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東城區將舉辦大戲東望·2022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以“全城有戲”為主題推齣戲劇在會館、戲劇在衚同、戲劇在景區、戲劇在校園、戲劇在商圈等活動;昌平區將開展“運河源白浮韻”昌平運河文化主題活動,以燈組造型和小型演出為主,輔以夜遊賞景、非遺産品展銷、網紅打卡、民俗再現等內容,展現白浮泉悠久歷史和北京段運河源頭文化內涵。

文化節還推出各類線上線下運河文化惠民消費主題活動。市文旅局圍繞“美好生活”主題推出10條各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充分挖掘大運河沿線旅遊資源;通州區舉辦大運河繽紛旅遊季系列活動,聯合社會力量定制大運河歷史文化精品旅遊線路,並聯合北京環球度假區推出消費券,推動大運河的文化旅遊發展。

科技賦能大運河文化遺産展示

運河文化與數字科技相融合,為大運河文化遺産賦能。

在開幕式上,“運河十二時辰”VR(虛擬現實)互動體驗展,邀觀眾沉浸式體驗不同時間段中北運河自然、人文景觀光影變化及運河城市風貌;一場虛擬互動全息文藝演出,將運河古韻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搭配虛擬人物詩朗誦,共同詮釋古今同輝的運河文化。本次文化節深挖運河文化內涵,以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載體,通過VR互動體驗展、虛擬人互動全息文藝演出等形式,講述中國大運河故事。

文化節期間,一系列學術交流、成果展示活動將舉辦。國際運河文化高峰論壇在通州區舉辦,邀請國內外文化學者、專家在北運河畔進行運河文化學術交流;朝陽區將舉辦高碑店“新發展格局下運河文化創新發展的新動力”論壇,邀請市區及高校、知名專家學者共議運河文化發展新動能。此外,各區還將舉辦“千年運河暢想世界”系列歷史文化展覽,展現大運河北京段的研究成果、歷史脈絡和對北京發展的貢獻等。


推薦閱讀
北京大運河展文化之美 在開幕式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表演《運河船工號子》、琵琶古箏合奏《大運之河》、數字人虛擬互動全息詩朗誦等節目精彩紛呈,展現了大運河的文化之美。北京市文物局等單位向全球發佈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展現近年來大運河沿線在考古發掘、文物修繕、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等方面的進展與亮點。開幕式上,中外嘉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回顧大運河的發展歷史,共同交流大運河文化帶發展。
文化節邀市民共用運河保護利用成果 文化節以“遊運河,行大運”為主題,整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文化、旅遊、體育等各類資源,圍繞“千年運河”“繽紛運河”“活力運河”三大板塊推出系列線上線下活動,邀市民共用運河保護利用成果。運河沿線各區亮出文化名片為了讓市民享受大運河保護傳承與利用成果,本次文化節聯動“大戲看北京”“會館有戲”等市級文化名片,在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通州區舉辦大運河繽紛旅遊季系列活動,聯合社會力量定制大運河歷史文化精品旅遊線路,並聯合北京環球度假區推出消費券,推動大運河的文化旅遊發展。
運河畔建起“城市綠肺”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地標 作為“五位一體”環境管控策略的一部分,北投集團還科學佈置了“上天入地”的監測網路,建立了空氣-土壤氣-地下水-生態環境的多介質監測體系,動態評估風險管控與生態恢復效果。走進北京通州大運河南岸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原東方化工廠、東亞鋁業等老工業遺痕跡漸漸淡去,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靚麗的生態風景線。北京北投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事業部主管王雅妮表示,北投集團以原廠老工業遺址的生態修復為核心,設立生態保育核。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 北青報記者從論壇了解到,依託大運河沿線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北京市通州區正在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北至源頭島、南至武窯橋,景區面積約7.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河道長約12.1公里。通州區副區長楊磊介紹説,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是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北青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