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奔流了2500年的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活態文化遺産。一年多來,江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頂層設計、遺産保護、文旅融合等方面發力,紮實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邁出新步伐。
臨近暑假,位於三灣古運河畔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每天都迎來大批遊客。開館一年多來,這座“國字號”的博物館共吸引118萬人次打卡參觀。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僅收藏了大量文物,還通過5G+VR技術、沉浸式互動體驗將大運河的“活態”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遊客説:“代入感蠻強的。從運河城市的起源、運河城市的發展,展現了運河繁盛時期本地的風土人情。”
一年多來,各地圍繞“活化”大運河文化寶庫的命題謀篇佈局。蘇州“運河十景”、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宿遷皂河龍運城等文化地標陸續上新,山水園林、濱水空間在“美麗中軸”上串珠成鏈,古老的“黃金水道”煥發出新的活力。隨著歷史文化街區修復、老街提升改造、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深入推進,歷史建築、非遺項目在保留“老味道”的同時,也在融入城市煙火、走進現代生活。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城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勇説:“在運河古建區復建了望亭驛、碑廊等一些歷史的建築。同時,近階段我們也是新建了大運河文體館,預計在今年10月份左右投入運營。我們也會邀請專業的運營團隊,在小劇場裏面定期舉辦關於一些運河文化的宣傳活動,進一步讓周邊的居民能感受到大運河歷史的氛圍。”
遊客説:“這裡環境特別好,在運河邊上,在河下古鎮這裡,到這邊來也是感覺非常愜意的。”
除了線下發力,江蘇還積極拓展線上空間。去年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一期)上線公測。依託虛擬現實、三維建模等技術,人們不僅可以足不出戶、線上游覽運河沿線景點,還能在交互體驗中感受文化魅力。
江蘇省文投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朱國強説:“我們專門有一個‘探運河’欄目。比方説,您可以在我們的數字雲平臺上放河燈。如果漂到了昆山,您可以看到它對昆山以及崑曲的介紹,還有答題等等來提高年輕人了解大運河的文化。”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去年以來,江蘇出臺《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制定印發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和11個設區市實施規劃等,從頂層設計為大運河提供制度保障。未來,江蘇還將重點打造以漕運鹽運、科普研學等為主題的6類精品線路。到2025年,大運河沿線將建成1-2個世界級旅遊景區、10個左右省級及以上全域旅遊示範區。流淌千載的大運河,正在新時代煥發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高涵畢然郭藝馮水清李澤灝耿浩東郭彧蘇州中心站供片臺/揚州臺淮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