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承載市民、建設者的通州、香河船隻相向緩緩駛過楊洼船閘,標誌著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通航。據了解,在疫情防控條件允許後,市民乘遊船到河北的願望將得以實現。
楊洼船閘打通大運河京冀段水路運輸最後一個中斷點
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建有甘棠、榆林莊和楊洼三個船閘。2019年10月3日,大運河通州城市段正式實現旅遊通航,市民可在北關閘至甘棠閘11.4公里河道內乘船賞景。2021年6月,甘棠閘至市界28.7公里河道實現旅遊通航。如今,隨著沿線船閘、碼頭建設、5A景區創建、跨省際水運啟動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等推進,京杭大運河京冀遊船互聯互通的目標也如期完成。
作為京冀交界處的重要水利設施,楊洼船閘的建成打通了大運河京冀段水路運輸最後一個中斷點。
從位置上看,楊洼船閘位於京冀交界處,楊洼船閘以下至市界為北京市、河北省界河,左岸為北京、右岸為河北,是名副其實的“京畿水到府戶”。
從外觀上來看,楊洼船閘以“楊洼千帆”為設計主題,整體設計著力突出“京城門戶”的特點,著重展示“城墻”“城門”等符號意象。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院楊洼船閘景觀項目負責人周正介紹,景觀設計方面,楊洼船閘與甘棠、榆林莊兩閘一脈相承,強化“京城元素”“運河符號”,以灰、白為主色調,紅色點睛。上游引航道與下游引航道分設引航旗陣。周正説,引航旗陣取自《潞河都運圖》,該設計旨在重現古時候因運河而興盛的漕運文化。
楊洼閘採用雙線佈置方式,可保證4艘設計最大尺寸的遊船(長28.5米、寬8米)同時通行。雙線行船可實現遊船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靈活調度,提高通行效率。
通航儀式前,楊洼船閘順利完成帶水測試和船舶過閘測試,全面通過系統調試運作。北京市水務建設管理事務中心主任薛文政説,大運河京冀段多處存在較大的水位差,遊船無法直接通過,“就像上下樓梯一樣,沿線船閘的功能就是幫助船舶順利通過。”
大運河北京段下游兩岸“顏值”再升級
北京市水務局一級巡視員張世清介紹,隨著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全面完成,甘棠船閘、榆林莊船閘、楊洼船閘等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完工,大運河北京段下游28.7公里的兩岸“顏值”再升級,“一軸、兩帶、兩山、十三節點”的運河風景線逐漸形成,築山造景、山水相望的田園風光成為大運河畔的又一處網紅“打卡點”。
記者看到,運河河道波光粼粼,水鳥在河面輕輕掠過,大運河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已經形成。張世清表示,近年來,北京市水務局通過在河道內種植水生植物,開展增殖放流,構建“水下森林”,布設水環境偵察兵,促進河道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凈化水質、改善水生態環境的同時還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更多生存和繁殖的棲息地,不少以往少見的鳥類、魚類紛紛在此“安家”。
運作船舶均使用清潔能源
大運河通航,給京冀兩地水上交通運輸業帶來新要求。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水路運輸管理處副處長袁永軍介紹,大運河京冀遊船互聯互通,標誌著北京市第一次出現了跨省際航道,第一次出現了跨省際水上旅遊運輸。
在遊船的選擇上,北京市交通委推進新能源船舶的使用和更新,現有運作船舶均為清潔能源船舶。
北京市交通委持續加強京冀交通行業管理部門溝通對接,在企業運營資質、市民實名制管理、碼頭安檢、航道規劃和管理、資訊化建設、船型標準化等方面進行合作,建立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北運河旅遊航運的綜合效益。
記者了解到,通州區將把大運河文化帶作為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旅遊需求的重要載體,以“三廟一塔”為起點,串聯運河商務區、城市綠心公園及三大建築,構建大運河生態文化景觀廊道。
未來,京冀兩地將整合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河北香河潮白河大運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優質資源,以大運河為主線,輻射沿線各地,共同開發包括水上觀景、船上商務、岸上漫步、非遺展示、沿途採摘、營地休憩、沿河騎行等“運河遊船+”主題遊線路,構建大運河(京冀段)旅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