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守護“世遺”千年文脈:浙江五地聯動勾勒運河動人圖景

發佈時間: 2022-06-24 16:50:02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一水連南北,文脈貫古今。至今,“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已然8載。這個活著的世界文化遺産,在悠悠歲月中承載著古今文化的傳揚,吟誦著江南韻味的篇章。

21日,“同一條運河:千年運河情,百年共富夢”第二屆浙江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宣傳周活動在湖州市南潯區大運河畔啟幕,為賡續遺産文脈、探索保護機制搭建了交流平臺,不斷壯大運河沿岸“朋友圈”。

據悉,大運河始建於春秋、完成于隋代、暢通于唐宋、繁華于明清,歷經千年,底蘊深厚。歷史上的大運河通江達海、開放包容,不但交匯著江河之力,也融匯了各地文脈。

如何保護這一流淌的、動態的世界文化遺産?

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審議通過,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為中國國內第一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省級地方性立法。

據悉,大運河浙江段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共有5段河道,長327公里,流經5個設區市,遺産點13個,涉及遺産區26.58平方公里,緩衝區103.59平方公里。

“保護大運河,是無上榮光,也是千鈞重擔。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大運河浙江段保護利用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活動現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這樣説道。

楊建武表示,此背景下,浙江可依託數字化等現代科技,深入挖掘文化內涵,不斷創新展示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努力把大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浙江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

眼下,隨著《條例》的施行,大運河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推動著文化的傳播、歷史的傳承,推動著人們走向無限嚮往的遠方。

啟動儀式上,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五座運河沿線城市視頻連線,共同講述大運河的遺産價值以及沿線民眾參與大運河保護、與大運河交融共生的動人故事。

“近年來,杭州通過數字賦能的形式,讓大運河文化遺産‘活起來’。”杭州市運河綜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開發的“雲遊運河”,可實現720度全景觀看運河各遺産點,感受運河風光,還能通過圖文等形式,向遊客普及保護歷史遺産的價值理念。

只有當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特色地域文化傳承展示與生態環境提升、文旅融合發展以及沿岸民生改善統一起來,大運河才能成為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此次活動現場,“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系統”全面建成並正式上線運作,以數字化改革賦能世界遺産保護,將有助於全面提升大運河浙江段的保護管理能力和水準治理能力。

“對於與大運河相伴相生的南潯,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畫卷,穿透南潯的歷史和現實,融入每一個生於斯、長于斯的南潯人的靈魂。”活動現場,南潯區區長程佳直言,南潯緣河而起、因河而興。

其表示,接下來該區將以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建設為契機,以保護、傳承、利用好運河歷史資源為抓手,構建“運河+文化+旅遊”新模式,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使大運河成為“致富河、幸福河、共富河”。(完)


推薦閱讀
江蘇紮實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去年以來,江蘇出臺《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制定印發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和11個設區市實施規劃等,從頂層設計為大運河提供制度保障。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僅收藏了大量文物,還通過5G+VR技術、沉浸式互動體驗將大運河的“活態”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城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勇説:“在運河古建區復建了望亭驛、碑廊等一些歷史的建築。
守護“世遺”千年文脈:浙江五地聯動勾勒運河動人圖景 21日,“同一條運河:千年運河情,百年共富夢”第二屆浙江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宣傳周活動在湖州市南潯區大運河畔啟幕,為賡續遺産文脈、探索保護機制搭建了交流平臺,不斷壯大運河沿岸“朋友圈”。其表示,接下來該區將以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建設為契機,以保護、傳承、利用好運河歷史資源為抓手,構建“運河+文化+旅遊”新模式,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使大運河成為“致富河、幸福河、共富河”。“對於與大運河相伴相生的南潯,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畫卷,穿透南潯的歷史和現實,融入每一個生於斯、長于斯的南潯人的靈魂。
大運河文脈涌動時代風采 借助數字技術,我們能夠更形象生動地再現大運河的歷史文化,讓人們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大運河文化的魅力,提高大運河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依託數字技術加深大運河文化與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激發大運河文化開發利用的數字産能。國家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工作。
在運河邊尋訪曹雪芹遺跡 張家灣,這水這橋這城墻這古樹和曹雪芹先生像及“曹公諱霑墓碑”,融會于蕭太后運糧河、北運河、通惠河及“運河灘文學”的北京歷史文化浪花中,匯入了經久不息的“京華歷史文脈”。據文獻記載,曹雪芹家在北京通州張家灣曾有田地和當鋪。怪不得當年往來于北京和江寧的曹家(或許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會在張家灣置地産、開當鋪。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