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産中國大運河流經浙江五市,通江達海,積澱了千年深厚文脈。記者從浙江省文物部門獲悉,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系統已全面建成、上線運作,形成了覆蓋大運河浙江段的“一張網”。
6月8日下午,一艘貨船穿過大運河上的杭州拱宸橋。新華社記者馮源攝
大運河浙江段位於大運河最南端,流經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5處遺産河段和13個遺産點,共57個監測單元。其中,遺産河段長327公里,遺産區面積26.58平方公里,緩衝區103.21平方公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遺産監測研究室主任傅崢嶸介紹説,從去年開始,在浙江省文物局指導下,中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建設這套監測系統,它將大運河浙江段的所有監測數據統領起來,推動業務、技術和數據實現融合,最終要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和跨業務的協同聯動。目前,系統已經採集了90多萬條數據。
在浙江省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記者看到,這套監測系統分為遺産概況、遺産監測和監測分析等模組,可以實時獲取各個遺産點位上的資訊。傅崢嶸舉例説,系統蒐集了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衛星遙感圖片,通過圖片比對就能看出運河沿線的變化,更能監測到兩岸的建設情況,及時發現違建苗頭。
據了解,通過綜合運用地理資訊、遙感監測、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系統實現了一個界面縱覽大運河(浙江段)基礎數據,橫向協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水利等多部門數據,有助於提升大運河保護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