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千年運河再獲新生。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首批申報的大運河世界遺産點段共有27段河道和58處遺産點,分佈在31個遺産區。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從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為確保糧食運輸(“漕運”)安全,以達到穩定政權、維持帝國統一的目的,由國家投資開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體系。
京杭大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部分,全長1794公里,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進入20世紀後,京杭大運河一些河段淤塞不通,停止漕運。
“魚鹽聚為市,煙火起成村”“堤繞門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漁”……繁忙的運河帶動了沿岸城市的興起和商業的繁榮,吸引了大批客商,運河區域漸趨成為各民族和諧交融的地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