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杭州的金名片,承載著杭州的城市精神與品格。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指出,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
京杭運河(杭州段)跨度大、支流多、水位低,兼之複合了文化傳承、交通航運等多項功能,依靠單一條線的治理保護往往難奏全效。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治理標準進一步提高。同年,杭州市正式啟動運河“河長制”,持續開展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積極探索生態治水、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系統整合治理模式。
法治保障,提升運河戰略地位。2014年,杭州出臺《杭州市京杭運河“河長制”工作方案》,對運河治理進行制度化總結與提升,動態更新方案,明確各級河長責任。此後,杭州又出臺《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編制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形成了“地方法規—保護規劃—工作章程”三位一體的制度保障體系。法治保障助推戰略地位的提升,京杭運河不僅成為杭州打造“中國大運河文化核心展示區”的重要載體,更成為串聯“錢江新城”、支撐“繁華武林”、撬動“大城北”發展戰略的中心軸線,成為城市發展佈局的戰略紐帶。
資源整合,堅持運河“水岸同治”。京杭運河“河長制”聯席會議制度有效聯動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城市管理、水利、農業等管理部門,打通了水體水質與河岸屬地管理機制,縱向貫通了省、市、區、鎮街各級屬地管理行政體系。“一河一策”方案的實施,有效推動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提升、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和岸線保護管理。通過各級河長與部門協調合作,一系列多年難以解決的跨部門、跨流域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通過實施水環境巡查周通報、重點項目月通報、水質狀況月通報以及問題抄告、市治水辦協調、市級河長督辦的機制,強化巡查與暗訪,確保了運河水環境治理責任落實到位。近5年來,運河監測斷面水質從以Ⅳ類為主提升穩定到Ⅲ類,部分斷面達Ⅱ類水質;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文化公園、杭鋼遺址公園等一大批文化示範項目拔地而起。
黨建引領,推進運河共治共用。中國大運河(杭州段)黨建聯盟是對大運河“河長制”的再次增能升級,正成為大型線性活態世界文化遺産綜合保護的新模式,覆蓋了資源成果共用、保護體系共建等核心要素。黨建引領的運河治理多元化參與機制已然打通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今天,在運河的“河長”隊伍中,不乏熱心市民組成的“民間河長”、中小學生組織的“小小河長”隊伍乃至“國際運河志願者”隊伍。伴隨著運河文化遺産監測報告的編制、運河文化數字化保護工程的實施,京杭運河(杭州段)治理將日益走向標準化、智慧化,而社會各界民眾參與運河治理的形式也會越來越豐富。
【作者單位分別為杭州市委辦公廳,杭州市園林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