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冀運河旅遊通航在即,大運河香河段準備好了!

發佈時間: 2022-06-13 16:09:39 |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古運生香地,啟航正當時!

京杭大運河河北省廊坊香河段21.7公里河道旅遊通航一年之際,迎來了北京段與河北段旅遊通航。隨著京冀交界處楊洼閘建成投用,京冀北運河旅遊通航進入倒計時,京冀北運河旅遊通航將於本月互聯互通。“京畿首驛”香河縣已準備就緒,即將迎來騰飛發展的新時代。

北運河香河段準備就緒,靜待京冀段旅遊通航,圖為大運河香河段中心碼頭

香河段示意圖

擬定3條航線最長航線4個小時

今年2月,香河縣與通州區就京冀北運河旅遊通航後遊船運營、聯合執法、安檢防疫等工作進行對接,雙方擬定了3條遊船航線:第一條是通州二號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長航線),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40公里,行程4小時(單程);第二條是通州柳蔭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32公里,行程3.5小時(單程);第三條是通州和合驛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楊洼閘,全程6公里,行程45分鐘(單程)。

初步擬定3條遊船航線

雙方協定,今年6月底將在楊洼閘舉行北運河京冀旅遊通航儀式。屆時,兩地遊船從通州和香河起航,經楊洼閘後分別駛向中心碼頭與和合驛碼頭,共同見證和開啟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跨境復航之旅。

與通州對接後,香河縣立刻部署後續推進事宜。兩地建立了水務協同機制,科學合理調節水位、調配水量、調控水質,推進水生態治理聯合執法,確保北運河水質穩中有升;建全安檢防疫機制,推進水路、陸路進京入冀安檢防疫科學化、規範化建設,探索建立北運河京冀段互聯互通安檢、防疫互認機制,共同打造大運河安全廊道;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聯合執法機制,明確兩地水運及海事管理職責與執法邊界,暢通資訊共用渠道,促進船運企業、從業人員跨省運營培訓,保障應急聯勤聯動。

新增兩艘環保遊船試航成功

6月的香河,風光旖旎。從高樓大廈、道路橋梁,到景觀雕塑、休閒座椅,運河文化元素和標誌標識無處不在,處處洋溢“運河范兒”。

香河運河碼頭自古以碼頭文化聞名。大運河香河段上,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著魯家務碼頭、中心碼頭、王家擺碼頭、安運碼頭、金門閘碼頭。5個碼頭就像5顆珍珠,串起了香河大運河文化公園,講述著説不盡的運河故事。

香河大運河文化公園位於京杭大運河北運河中段,北接通州區,南鄰武清區,佔地面積3330畝,包括北部森林生態文化區、中部運河歷史文化區、南部田園農耕文化區三大板塊。景區從北向南依次串聯運河春色、河灣濕地、河務印象、半島尋芳、如意荷香、悠然水岸、芳甸聞歌、煙波釣徒、河畔船趣、阡陌花景十大景觀。

大運河文化公園

在水清岸綠的香河中心碼頭,6艘乾淨整潔、古樸優雅的遊船浮在碧波盪漾的水面上,盛裝待發。它們是可容納40名旅客的祥和1號鋼質遊船、可容納51名旅客的大運河1號玻璃鋼質遊船以及可容納62名和92名旅客的京畿大運河1號和2號木質遊船。

為提升通航遊客運載能力,香河縣訂購了雙層鋰電鋼質畫舫船和現代休閒鋰電鋼質遊覽船各1艘。兩艘遊船已分段運抵香河,並完成分段合攏、內外裝飾及機電系統安裝,日前下水試航均獲成功。

不夜運河流光溢彩

今年以來,香河縣加強了運河生態景觀養護提升工程。在3000多畝的生態景觀帶,構建了一條豐水厚綠、鷗鷺翔集的生態廊道。目前這條生態景觀帶有野生鳥類19余種,其中白鷺4000余只、蒼鷺1000余只、天鵝300余只。

經過水質治理,目前北運河香河段入境王家擺、出境土門樓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個別月份可達到Ш類標準,水質完全達標。

曹店遊船水閘盛裝迎接京冀段旅遊通航

隨著橡膠壩及曹店船閘工程電氣設備進入調試運作階段,香河縣展開了“煥彩運河”亮燈工程。提升以兩橋一閘一壩(王家擺橋、安運橋、曹店船閘、橡膠壩)為核心,碼頭、船閘、濱河綠道為輔助的夜景亮化層次,讓運河夜遊展現流光溢彩的迷人風采。

原址重建的北運河干流上重要的攔蓄建築物——橡膠壩已建成投用

今年以來,香河縣開展了民俗風情小鎮建設,項目起步區選址位譚莊村,目前已完成整村拆遷和集體土地入市前期準備工作,初步編制完成了運河不夜城的規劃方案。民俗風情小鎮將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再現千年運河盛景,助推夜遊經濟發展。

香河縣還結合水上航線,打造了運河沿岸陸上精品旅遊線路。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已被打造成“最美入境門戶”,以此為中心,向北直達香河縣蔣辛屯潮白河精品旅遊片區,向南直通香河城區和以香河中心碼頭為核心的大運河文化公園。

打通三大“瓶頸”香河更香更美

運河上的王家擺橋、安運橋和運河堤防工程是打通“瓶頸”的鎖鑰工程。

王家擺大橋是北運河入香河境後通過的第一座橋梁。該橋原為2010年改建的兩聯八孔鋼筋混凝土橋,2021年3月,為滿足運河旅遊通航和安石路西延規劃要求將原橋拆除。因北運河香河段河道形態恰似一柄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所以正在建設的這座大橋設計以“如意”形的浪花為構思元素,將運河之水奔流涌動之態與“如意”的古典華美抽象融合。

王家擺大橋效果圖

“新建大橋主橋長256米,最大跨徑170米,引橋長791米,雙向六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橋梁主體採用抱翅拱斜拉橋組合體系,在彰顯文化之美的同時,也展現出了結構的美感。”王家擺橋工程包聯人、香河縣副縣長張顯民説,目前大橋建設已完成49%,今年年底王家擺橋工程全部完成,具備通車條件。

安運橋是王家擺橋下游的大橋。根據《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和《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實施方案》,對此橋進行拆除重建。新的安運橋造型創意來源於荷葉,橋梁設計採用V型橋墩和拱的新型組合體系,將荷葉的形態融入到橋梁造型當中,橋上、橋下線條連續流暢、富於變化。橋梁在河中的倒影進一步強化了荷葉浮于運河之上的印象,給人以生機盎然、自然和諧的美感。安運橋重建工程包聯人、香河縣副縣長張華維介紹,項目正在推進電力、通訊、國防光纜等管線遷改工作,今年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工程的60%,明年9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安運橋效果圖

運河堤防工程包聯人、香河縣政法委書記于建全介紹,工程包括新建15.7公里、擴建8.9公里運河堤防,總土方量約230萬方,建成後防洪標准將從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工程于去年4月進場,目前已鋪築完成1.45公里,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建設任務。

三大“瓶頸”將於今明兩年陸續打通,藏在深閨中的香河運河文化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香河必定更香更美了。

連結:

一、水上10大景點

1.運河春色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上起京杭大運河京冀界,下至魯家務碼頭,長1.5公里,佔地面積69畝。主要包括魯家務花田、運河故道、休閒廣場、船型平臺等景點。濱河右岸遍植絳柳、海棠、芒草、槭樹等多種花木。每逢陽春三月,垂柳吐綠、春花爭妍,與對岸景觀交相輝映,生機盎然、如詩如畫。

2.河灣濕地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大運河向南轉彎處,佔地面積248畝。臨岸築有大小島嶼11座,呈現緩坡、淺灘、細流、沙洲等多種地貌類型,其間配種蘆葦、荷花、水蓼、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碧水沙洲、花開次第、鷗鷺翔集的生態濕地景觀。沿岸還建有濕地棧道、觀景平臺、濱水草屋、親水樂園等景點,是一處回歸自然、尋找野趣、放鬆心靈的生態綠洲。

3.河務印象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緊鄰魯家務村,佔地面積15.7畝,由河工文化展示區、水岸花田等景點組成。其中河工文化展示區以景墻和雕塑形式,再現了元代魯家務水務所河工修築堤防、疏浚河道的繁忙勞動場景,是運河漕運文化的展示窗口。

4.半島尋芳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陳辛莊北側半島,與香河中心碼頭隔河相望,佔地面積374.4畝。主要包括百草園、親水棧道、疏林草地、濱河廣場等景點。半島上栽植霍香、紫苑、車前草等藥用觀賞植物十數種。漫步其間,林下藥田、綠地花海,芬芳馥鬱、沁人心脾。

5.如意荷香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大運河向南轉彎處左岸,佔地面積590畝。由中心碼頭、活力運動場、兒童樂園、自然露營地、楓林大道、如意廣場、濱水廣場、休閒廣場等景點組成。其中中心碼頭為北運河香河段規模最大的碼頭,佔地面積170畝,包括港池、護岸、親水準臺及陸域配套設施,承載著水陸交通轉換、門戶形象展示、旅遊休閒體驗等多重功能。碼頭周邊景觀佔地面積420畝,遍植荷花、元寶楓、白蠟、絳柳、山桃等草木植物數十種,呈現春花奪艷、夏荷競放、秋葉灑金、百木爭榮的四季美景。

6.悠然水岸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中段運河歷史文化區,毗鄰曹店船閘,佔地面積約103畝。岸邊設置濱河慢道、河畔廣場、休閒草坪、趣味雕塑等多處景觀功能,重塑古渡春陰、柳浪聞鶯、坐岸觀舟的濱水生活場景,是香河運河文化旅遊必不可少的打卡點。

7.芳甸聞歌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中段運河歷史文化區,毗鄰鳳港減河口,佔地面積約160畝。包括王家擺碼頭、古渡文化園、大美花田、濱水綠地等景點。景區通過河畔花田景觀營造和舟渡文化植入,展現古運河碼頭芳草歌渡、熙來攘往的歷史場景和人文風情。

8.煙波釣徒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中段運河歷史文化區、運河西岸,佔地面積約77畝。包括安運碼頭、林下空間、垂釣平臺等景點。此段正處鳳港減河匯入北運河河口,每到春秋,霧靄蒼茫、煙波浩渺,坐岸垂釣、恍若仙境。

9.河畔船趣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中段運河歷史文化區、運河東岸,毗鄰安運橋,佔地面積88畝。包括林間芳徑、休閒驛站、親水準臺、舟渡廣場等景點。該區域通過融入船形平臺、船形坐凳、船形雕塑、船型石刻等漕運文化元素,重點展現北運河舳艫相接、雲帆宵鼓的舟楫文化。

10.金門古韻

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南段田園農耕文化區,毗鄰青龍灣減河口,佔地面積152畝。包括錦繡花田、鄉間人家、金門閘碼頭、金門古韻等景點,全面展現大運河畔帶水繞田、沃野歡歌的田園風貌,並通過閘壩修築等河工文化元素植入,詮釋古代河道治理和金門閘水利工程的精神內涵。

二、陸上四大景區

1、第一城

第一城景區座落于京津冀交界的黃金地帶----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大運河安運碼頭4公里。總佔地3320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是目前為止唯一完整再現老北京古都風貌的大型倣古建築群。

第一城外倣明清時期北京都城的城垣風貌,有22座城關、十里古城墻;內聚華夏幾千年民族建築之精華,內九外七、皇宮王府、市井茶肆、圓明八景。城內亭臺樓榭、九曲回廊、雕梁畫棟、水潤荷香,融中國南北古典造園藝術于一身,雖經人工,宛若天成,再現了昔日皇城獨有的王者風範。是國家4A級景區。

2、水岸潮白

水岸潮白景區位於香河縣蔣辛屯鎮北李莊村,緊鄰北京七環(涿密高速)香河西出口。利用北方田園鄉村基質,以種、養、購、吃、住、遊為要素,集優質特色花果種植、景泰藍工藝品加工、旅遊觀光度假于一體。

景區佔地約500畝用地,2019年建成開放。百餘戶民宿的鄉村版圖上呈現十大特色景點:火車主題商業街、李家大院、別處潮白民宿群、房車露營地、帳篷主題酒店、共用農莊、叢林部落、農事體驗區、兒童研學區、林下種植區等。該景區開啟了香河縣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模式,是全國重點旅遊村,目前已經發展為國家AAA級景區。

3、運河文化公園

運河文化公園,是香河北運河生態文化項目一期生態駁岸景觀工程重點建設內容之一,項目佔地413畝,由南北兩個園區組成,2018年完成主體建設並面向公眾開放。整個園區綠化面積達24萬餘平方米,園中遍植各類喬木、花灌木、鮮花色帶及水生植物,並建有親水棧道、濱河步道、中式景觀亭賞荷園、休閒廣場等配套設施,同時在公園內還植入了古淑陽八景文化墻、香河歷史名人雕塑、運河代表性非遺雕塑、詩詞石刻和景觀亭楹聯等文化元素,已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運動健身、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生態郊野公園。

4、萬畝荷塘

位於香河縣域東南部劉宋鎮慶功臺村,佔地13600畝,東鄰天津寶坻區,南接天津武清自然生態保護區,為河北省級濕地公園、廊坊市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每年七八月是荷花盛開期,萬畝荷塘蓮葉接天,十里荷香,200余種荷花競相開放,千姿百態、輕搖曼舞、爭奇鬥艷,成為京津冀著名賞荷勝地之一。以荷花博覽園、荷香湖畔、楊家寨、感恩園、荷花定情園等為代表的18處景觀,引人入勝,吸引眾多京津冀遊客前來遊玩。


推薦閱讀
打通25公里遊線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構建通州“金名片” 據北京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魏昀赟透露,今年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過程的攻堅階段和衝刺階段。景區陸上大環線全長約25公里,全部步道將拓寬到4米及4米以上,以運河文化為脈絡,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傳承性和遊覽趣味性。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建設過程中,也邀請大量專家學者,對整個涉及到通州和大運河的文化進行了提取,以文化圖譜的形式給景區創立了一套專屬於自己的文化基因圖譜,並以各種元素、形式體現在文化景區裏。
副中心首個5A級景區 運河畔四景區將實現水陸連通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創建首個5A級景區——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它包括大運河森林公園等4個區域,提升工程完成後,水陸皆連通,路上環線達25公里。
京冀運河旅遊通航在即,大運河香河段準備好了! 連結:一、水上10大景點1.運河春色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上起京杭大運河京冀界,下至魯家務碼頭,長1.5公里,佔地面積69畝。香河大運河文化公園位於京杭大運河北運河中段,北接通州區,南鄰武清區,佔地面積3330畝,包括北部森林生態文化區、中部運河歷史文化區、南部田園農耕文化區三大板塊。4.半島尋芳位於大運河文化公園北段森林生態文化區、陳辛莊北側半島,與香河中心碼頭隔河相望,佔地面積374.4畝。
愛運河 拍運河 老拍客南運河尋蹤 經過數月的前期準備工作,由生於紅橋、長于紅橋、工作在紅橋,如今年逾七旬的金迺強先生策劃、撰稿的《記憶南運河(紅橋段)》公益攝製活動正式開機啟動了。日前,橫跨紅橋區、南開區的咸陽橋邊吸引了一群背著相機、扛著三腳架的老年人,他們是紅橋區文化館大眼睛影視團隊的成員,平均年齡已經65歲了,其中很多人都是從小生活在運河邊的“老紅橋”。天津紅橋區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發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