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傾聽古運河“活”起來的揚州故事

發佈時間: 2022-06-08 16:41:34 | 來源: 揚州發佈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經過生態修復的運河支線變身專業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現代賽艇運動的活力激蕩在古老河道之上……

近日,2022世界運河大會上,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顧問、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分享的大運河舊貌換新顏的“揚州故事”,贏得廣泛讚譽。

期間,王石以“碳中和與中國運河城市的復興”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介紹了揚州大運河改造修復的案例。揚州大運河邊原有的城市垃圾場,如今被改造成為生態濕地,隨後建成了賽艇水上運動中心,為城市帶來全新活力。

生態修復讓運河“動”起來

走進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只見賽艇劃破初夏傍晚的水面,波光與划槳交織成活力四射的場景。

很難想像,這裡幾年前還佈滿廢舊品市場、砂石廠、船廠等老舊産能。

變化發生在2013年。揚州市委市政府開啟81平方公里生態科技新城建設的新篇章,統籌“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嚴守“四控一禁”生態紅線。幾年間,新城投入近百億元開展生態修復,加強産業綠色低碳化改造,恢復1000多畝濱水空間,對45條河道進行環境整治;關停整改200個廢舊品市場、69個汽車拆解市場,重點搬遷主要河道沿岸臨水39家船廠、砂石廠、化工廠等企業;全面取締廢舊品集聚點200個,淘汰“散亂污”作坊70多家,令積存40年的舊面貌得到徹底改變;完成道路和景觀綠化10萬平方米,覆綠草地61萬平方米,累計植樹造林5000畝,建成綠網780萬方,實現“出門即是景、推窗即見綠”。

“我們見證了一座以科技和生態為標誌的新城的崛起,並共同打造了國際水上運動訓練和賽事中心。”王石介紹,借由水上運動,城市與城市、人與人、建築與建築、河流與河流、文化與文化之間相互連接,順理成章地演變為國際交流的紐帶。

5月21日,全球運河城市賽艇穿越賽事國內首站在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開啟,香港、淮安、揚州等五支代表隊在太平河上劈波斬浪。不僅如此,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還多次舉辦世界名校邀請賽,“大運河水上運動”已成為揚州的一張全新名片。

文旅融合讓運河“亮”起來

揚州的夏夜,“紅園·仙次元”是年輕人必打卡的“網紅”地。漫步在LED光影演繹的風雅繁盛及市井煙火間,聽著夏日晚風中飄來的動人歌聲,戶外電影、小情景劇秀場的喧囂聲,“老揚州”記憶裏的“老紅園”如今有了新景象。

北護城河沿線文旅集聚區建設,是揚州推動“古運河重生”“古城新生”的首發線路。“紅園·仙次元”項目是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的“西橋頭堡”,也是該區域文旅開發的首發項目。“隨著90後、00後用戶消費力的成熟,以及傳播技術手段的發展,二次元經濟‘破圈’是必然的,相關文化便成為這輪‘風口’追逐的對象。”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發展潮流相結合,就是“新紅園”的發展定位和立足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揚州的‘現代藝術文化城市客廳’。”

自“紅園·仙次元”沿著北護城河向東來到486非遺街區,規劃建設中的文化藝術區、文化創意區和文化旅遊區,涵蓋藝術博物館、演藝中心、文創設計基地、藝術品巡展及拍賣、美食街、酒吧街、燈光秀等多種業態,將成為揚州新的文化商業地標。

“從紅園到486非遺街區,沿線業態與沿河景觀形成聯動,共同將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打造成‘好地方’文化旅遊的新亮點。”蜀岡-瘦西湖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科技應用讓運河“新”起來

“活態”,是近兩年來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緊扣的主線。去年6月16日,國內首座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開放。這是揚州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彰顯立志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引領全線的勃勃雄心。這座擁有眾多“黑科技”加持的博物館,通過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彰顯了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當代形象。

漫步館內,豐富的文物結合“5G+VR”技術,“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展覽閱盡大運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動體驗,“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覽開啟一場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時空之旅;“運河迷蹤”展覽以“密室逃脫”的遊戲方式,讓青少年了解運河水工科技、領略沿岸風物……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用科技和“活態”讓參觀者震撼——大運河仿佛被賦予了新生命。

從現代運動到年輕業態再到新式觀展,作為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揚州正不斷續寫著“讓古運河重生”的揚州故事。“揚州已經成為一個運河城市轉變的樣本,在運河城市談可持續發展、談環保生態、談健康生活方式,會成為城市轉型實踐的發動機。”


推薦閱讀
天津"大運河藝術之城"啟動建設 會上傳達了關於建設大運河藝術之城的會議精神,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對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選址擴建暨建設"大運河藝術之城"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方案作彙報。6月7日,天津市西青區舉行“大運河藝術之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暨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與西青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簽約儀式上,西青區分別與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進行現場簽約,就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選址擴建暨建設“大運河藝術之城”項目,圍繞項目規劃建設、區域綜合開發、共同發展美術、音樂相關産業和帶動區域産業發展聚集等相關事宜達成戰略合作。
傾聽古運河“活”起來的揚州故事 揚州大運河邊原有的城市垃圾場,如今被改造成為生態濕地,隨後建成了賽艇水上運動中心,為城市帶來全新活力。經過生態修復的運河支線變身專業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現代賽艇運動的活力激蕩在古老河道之上……近日,2022世界運河大會上,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顧問、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分享的大運河舊貌換新顏的“揚州故事”,贏得廣泛讚譽。”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發展潮流相結合,就是“新紅園”的發展定位和立足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揚州的‘現代藝術文化城市客廳’。
215公里運河展美麗畫卷 為展現梨鄉風情,泊頭市以梨為媒,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挖掘當地傳説故事,對古梨樹進行保護,打造了古貢梨園。滄州大運河段總長215公里,作為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隨著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運河堤頂路的全線貫通,運河沿岸各縣(市、區)加強運河沿線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水變清了,環境變好了,在眾人裝點之下,一個個特色小鎮、美麗鄉村連成一條生態玉帶。為了在陶瓶上淋漓盡致地展現運河沿線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張府成和劉志甜將中國大運河沿線34個城市的運河風情濃縮于陶藝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講述運河故事,讓人們縱覽陶器上的運河風情。
大運河綠道(城東橋至京江橋段)完成提升改造 如今,橋下及周邊空間被打造成了集市民休閒運動、運河文化展示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全新空間。“被遺忘”的運河橋下煥然一新運河沿岸近日又添一抹新“綠”——大運河(城東橋至京江橋段)綠道改造提升工程,近日順利完工,並在端午小長假期間開始向公眾開放。除了橋下空間,濱河公園與園路均在此次工程中煥然一新。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