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城市副中心新地標運河之舟加速“啟航”

發佈時間: 2022-05-09 16:00:36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趙鵬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進入5月的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鮮花綻放樹木鬱鬱蔥蔥,正熱火朝天施工的“三大建築”更讓這裡處處充滿勃勃生機。在矗立其間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大運河博物館)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狠抓施工生産,確保疫情防控和施工生産兩不誤,目前項目已進入幕墻、屋面和二次結構收尾施工階段。

北京城建集團承擔了首都博物館東館工程的建設任務,目前正在確保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城建集團方面表示,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之一、享有“運河之舟”美譽的首都博物館東館,眼下正進行幕墻、屋面和二次結構的收尾施工,其中機電安裝正進行機電管線安裝,室內裝修正進行圖紙深化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該工程將基本完工。

5月5日在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的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辦公區,600多名建築工人分批次進行了近三天來的第三次核酸檢測。受疫情影響,項目部根據上級要求已對生活區、施工區實施封閉管理,建設者們日常吃住都在項目上,人員進出都需要掃碼測溫、登記。

事實上,隨著北京疫情防控政策持續收緊,項目部也根據統一安排,增加了核酸檢測的頻次。“這次進行的已經是8天來的第6次全員核酸檢測,此前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北京城建集團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執行經理賈成亮説。

雖然採取了封閉管理措施,但施工現場建設者們依然忙碌。“目前本市疫情形勢嚴峻,但在項目封閉管理、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工人們施工生産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大家也特別理解有關疫情防控要求,畢竟是為大家好,為職工著想。”屋面施工單位負責人陳景路説。

賈成亮介紹,首都博物館東館工程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裏,總建築面積9.97萬平方米,其“運河之舟”造型已經在市民眼前完美亮相。未來,市民沿著一條古樸的木棧道蜿蜒曲行拾級而上,就能便捷的抵達這處博物館。這艘“運河之舟”如同“航行”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森林海洋”中。“整個東館的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賈成亮娓娓道來。在不久後,這裡將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據估算未來其日接待量將可達約6000人次。

記者了解到,首都博物館東館又名大運河博物館,它由“主樓”和“市民共用大廳”兩棟建築單體組成。兩組建築之間設有一條水街,觀眾穿行時,可通過玻璃幕墻看到博物館內部,水街在夜間也可以開放,將整個區域打造為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館”。

(原標題:防疫施工兩不誤!城市副中心新地標運河之舟加速“啟航”)


推薦閱讀
江蘇宿遷:皂河,大運河上的水工文化古鎮 ”祭祀河神是朝廷治水的一項不可或缺的禮制。靳輔把這一大膽而又宏偉的構想上疏朝廷,得到康熙的批准支援。但皂河口這塊龍崗之地,像一艘巨輪漂聳在水面上,好似在等待朝廷和官員們前來興水工,治水患。
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707公里全部過流 在大運河海河三岔河口段,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天津運河號子在一艘船上再次響起。“德州市境內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調水于3月25日正式啟動,武城縣水利局在大屯水庫六五河節制閘下游設置三處水面漂浮物打撈設施,並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不停歇清理河道垃圾,確保水質安全。為了保護和利用好大運河,日前水利部啟動了京津冀魯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通過優化調度南水北調水、黃河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進行補水,為實現“十四五”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進一步推動實現京杭大運河全年有水積累經驗。
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近日,位於山東省德州市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境內的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水、引黃工程水匯合,進入南運河。為了保護和利用好大運河,日前水利部啟動了京津冀魯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5月4日,此次補水行動已累計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補水37975萬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73.7%。至此,以北京為起點的千年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百年來首次實現全線通水。
百年後全線又通水 大運河再潤滄州城 近年來,滄州市以河為線、以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全域統籌大運河文化保護帶、生態景觀帶、全域文化旅遊帶、鄉村振興産業帶建設,使古老母親河再潤滄州。清乾隆年間改閘為壩,皇帝三赴滄州親力親為,以詩文記錄在禦碑上,依此建設的禦碑苑景區成為大運河的核心景觀。在滄州市區,大運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處於絕對的“C”位,滄州的城市規劃建設也以運河為中軸鋪展開來。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