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抵達嘉興

發佈時間: 2022-05-06 15:27:32 | 來源: 文旅中國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閱讀弘揚運河文化,接力傳承千年文脈。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發起和主辦的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閱讀城市接力活動,自4月22日在通州啟動後,又于4月29日抵達浙江省嘉興市。嘉興站活動在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支援下,由嘉興市圖書館、秀洲區圖書館、海寧市圖書館、桐鄉市圖書館承辦,活動在王江涇鎮芝瀾居書屋、王江涇分館舉行。相關單位的領導、嘉賓及嘉興的文史愛好者、運河文化愛好者近30人參加了活動。

嘉興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運河延綿嘉興近百公里,穿越海寧、桐鄉、嘉興城鄉。本次活動分為“閱讀大運河”“行走大運河”和“接力大運河”三大環節。同時,嘉興站活動嚴格遵守國家和當地疫情防控政策,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適當控制線下活動規模,同時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吸引運河沿線各城市群眾廣泛參與,近5000人次線上觀看了活動直播。

在“閱讀大運河”活動現場,嘉興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崔泉森從3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嘉興深厚的運河文化歷史,以及大運河和嘉興運河第一鎮王江涇的淵源。媒體專欄作家、浙江省首屆十佳攝影家袁培德,展示了用3年時間隻身行走京杭大運河全程所拍攝的照片及所見所聞。秀洲區圖書館館長張小華從小生活在王江涇,分享了剛剛建立一年多的秀洲區圖書館和長虹橋的故事。芝瀾居書屋主人許靈芝通過努力將運河畔一座百年老宅打造成一座美好的書房,完成了她開書店的夢想。許靈芝説,很榮幸芝瀾居書屋可以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大運河閱讀推廣基地,書屋將積極開展大運河文化推廣的相關活動。

隨後,一行人又沿著芝瀾居書屋門前的聞溪,走過濟陽橋、聞店橋,走向橫跨運河的長虹橋,聽專家講著沿途一處處人文遺跡的故事。長虹橋上,嘉興鴛鴦湖棹歌音樂文化傳承項目負責人倪佳和女兒王佳媛,演唱了鴛鴦湖棹歌,大家聽得如癡如醉。長虹橋畔,一群繪畫愛好者正在現場手繪長虹橋風景。活動主辦方特別為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製作了“中國大運河閱讀行走手帳”,贈送參與行動的讀者,號召大家讀運河、走運河、寫運河。

活動最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淩大綸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嘉興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戴振國,為大運河閱讀接力長卷現場揮毫潑墨,合作完成了一幅大運河主題的作品。

據了解,今年,大運河沿線30多座城市加入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通過大運河名家領讀、專家訪談、集體誦讀、文化聯展等形式,以閱讀為核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民閱讀,讓大眾對大運河文化有更深切的感受。(張妮)

(圖片均為活動現場,由主辦方提供)

推薦閱讀
百年後全線又通水 大運河再潤滄州城 近年來,滄州市以河為線、以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全域統籌大運河文化保護帶、生態景觀帶、全域文化旅遊帶、鄉村振興産業帶建設,使古老母親河再潤滄州。清乾隆年間改閘為壩,皇帝三赴滄州親力親為,以詩文記錄在禦碑上,依此建設的禦碑苑景區成為大運河的核心景觀。在滄州市區,大運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處於絕對的“C”位,滄州的城市規劃建設也以運河為中軸鋪展開來。
常州鐘樓區積極推進“運河水環”生態廊道規劃編制 該《規劃》邀請常州市規劃設計院、蘇州未來都市兩家編制單位開展前期研究工作,受近期各地疫情影響,此次會議于4月28日下午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鐘樓分局副局長朱怡主持此次會議,國土空間規劃科、常州市規劃設計院、蘇州未來都市參加會議。下一階段,鐘樓分局將實時跟進該《規劃》研究進展,確保實現“運河水環”兩側沿線500米範圍內的用地功能佈局、交通組織、空間景觀、綠化環境等方面的優化。(鐘樓分局)。
運河生態新畫卷 淮安市大力開展岸線生態改善、生態綠帶拓展等運河整治工程,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運河生態新畫卷。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抵達嘉興 在“閱讀大運河”活動現場,嘉興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崔泉森從3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嘉興深厚的運河文化歷史,以及大運河和嘉興運河第一鎮王江涇的淵源。嘉興站活動在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支援下,由嘉興市圖書館、秀洲區圖書館、海寧市圖書館、桐鄉市圖書館承辦,活動在王江涇鎮芝瀾居書屋、王江涇分館舉行。活動主辦方特別為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製作了“中國大運河閱讀行走手帳”,贈送參與行動的讀者,號召大家讀運河、走運河、寫運河。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